九月三号晚上,和顾姐微信聊天。她问我有没有去过扬州?我说没有呢!她说,我明天去扬州办点事,你没去过扬州就过来玩玩,你后天过来。我争取一天办完事就可以陪你一起玩。
我说好呀!
曾经无数次念叨过烟花三月下扬州,却一直没能成行。想想顾姐是扬州人,她这次回去应该算是荣归故里。因为她跟我在鲁迅文学院成为同学时就是从扬州走出来的,只不过我们是从那里来回那里去,而她却留在了北京,而且在北京抓住了重大而又热门的题材,写出了一系列红墙内的故事,出版了许多人们罕见的、反映生活在中南海里的、领袖们日常生活的书籍。书籍图文并茂,有人物事件的真实记录!还有伟人和家人们在一起的真实影像。她因此而成为传记文学的畅销书作家。顾姐从此定居北京,并调入部队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当专业作家。期间还创作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等许多全国性的奖项。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成了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
为了跟她一起同游扬州,我马上上网定了五号的高铁票,并截图发给了她,让她掌握我的行程和时间节点。
谁知道,细心的她立即提醒我:你到武汉转车有点麻烦,要穿过长江到汉口站换乘,时间够不够?
她这一说我顿时就傻了:换乘不是在同一个车站?武汉还有另外一个高铁站?这是我没想到的。
很快,她就发来了如何换乘的指南。这下我就淡定了:有武汉站到汉口站的地铁那还用愁啥呀!不过是地铁也要换乘一条线而已。
可她还是不放心:要么你退了票改签到长沙南换乘?
我说不退了。这是智能推送的行程不会错,时间也刚刚好,地铁又不会堵车。
放心吧!保证准时和您见面。
五号晚上八点半钟,我依时到达扬州高铁站。顾姐已经和她的亲戚晓华夫妇一起在出站口迎接我。顾姐刚介绍我和晓华夫妇认识,晓华就高兴地对我说:你来到扬州,辈分马上就升了。我们叫你孃孃!
我不知道孃孃是什么辈分,顾姐马上解释:是我们这里的地方方言,就是姑姑呗!
哈哈,晓华叫顾姐孃孃,我也成了他们的孃孃!这一声“孃孃”让我觉得多么的亲切和温暖,顿时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第二天早上,晓华夫妇带顾姐和我去趣园茶社喝早茶。
趣园茶社位于瘦西湖东岸,周围环境有许多亭台楼阁、九曲回廊、假山流水、绿荫掩映,甚为雅致。所有的建筑物显得古色古香,听说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为盐商黄履暹的私家园林。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南巡扬州畅游瘦西湖时就对这个黄家园林大加赞赏!亲自赐名“趣园”。
可见扬州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典故。
趣园茶社的点心也很有特色:淮扬烫干丝、五丁包、翡翠烧卖、蒸饺子等等都给我留下了回味无穷、齿颊留香的记忆。
晓华夫妇为接待我们真的很用心,不但吃的美味,还注重环境的选择。他们预订了一个临窗的桌子,而窗户又是落地玻璃窗,窗外就是瘦西湖的美景!我们边吃边聊边拍照,真是其乐融融呀!
在吃早餐的时候,顾姐还打电话唤她的闺蜜过来一起玩,这是一位跟她同年同月仅小她九天的发小,小时候一起长大,一起去西藏参加工作,后来是顾姐帮她找了个爱人,并把她调回扬州工作的好闺蜜。她的名字叫娜莎,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退休前是扬州日报的美编。她的先生也是一名搞艺术的雕塑家。无论是在瘦西湖还是在关东街的景点处都可以看到娜莎爱人的雕塑作品。
当我们吃过早餐离开趣园进入瘦西湖游玩的时候,画画的娜莎对光与影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她拍出来的照片常常与众不同。但由于腿关节有毛病,常常蹲下去就起不来,嘴里直嚷嚷着:谁来抱我?
娜莎是个活宝,顾姐说小时候就老爱粘着她,现在已经是个当奶奶的人了还是一样粘着顾姐。只要她离开我们一会就找不到车或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其间顾姐对她的关怀和照顾丝毫不减当年,那种宽宏大量的气度很让人肃然起敬!
瘦西湖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必去的地方,这里水光潋滟,游船画舫穿梭湖面,湖岸边垂柳依依,廊桥倒影,白塔影映其中。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且看徐园两字的书法就有徐多一竖虎困园中的典故。那白塔也是根据乾隆的喜好,扬州的盐商用盐包堆起来的白塔。
作为瘦西湖标志性建筑的五亭桥构图精美,珠栏画栋,亭桥结合,造型别致。
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有不一样的美感!所以到五亭桥上打卡的人特别多。听说还是国内最具艺术美的桥!
站在五亭桥上,我在搜寻着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境: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有人说,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华美的腰带。这比喻真是太恰如其份了!
当我问二十四桥在何处时,顾姐指着不远处说:看,就在那边。今天时间不够了,我简单跟你说说吧。二十四桥是一座单孔桥,桥宽二点四米,桥长二十四米,桥高二点四米,台阶有二十四级,汉白玉桥栏杆二十四根。这座二十四桥也是有历史渊源的。以后有兴趣可以在扬州长住下来玩,因为扬州好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走出瘦西湖的时候,一种恋恋不舍的情愫萦绕心头,她就像一本耐读的书,让人有一种不忍掩卷的爱恋。
顾姐的二哥二嫂从南京过来了,晚上我有幸参加了她的家宴。家宴位于扬州市区中轴线上的一个高楼大厦里,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扬州城的美丽夜景,新城古巷尽收眼底。席间还有几位扬州市的文人墨客,真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描述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呀!
家宴上吃的都是扬州特色菜:蟹粉狮子头、叉烧鳜鱼、盐水鵝、大煮干丝等等。
第二天早上在冶春茶社喝早茶时其环境美得更是令我惊喜不已!
这是一座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临河水阁分布其间、木板为壁、玻璃为窗,茶肆之间,曲廊相接,相掩于清溪翠柳之中,其环境相当的幽静。
当我倚窗向外张望之时,顾姐给我偷拍了一张照片,其间她还口中念念有词:择一临窗位置,捧一杯香茗,水雾萦绕中,眼前的冶春便有了诗的灵气。
是的!小桥流水,树影婆娑。窗外的景色也太迷人了!来不及收回思绪,那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和千层油糕等精美点心已经上桌。我第一次用吸管吸着美味的汤包,感觉我一定还会再来的……
因为这是御码头所在地,阅尽千山万水的乾隆皇帝都那么喜欢的地方,可见,除了自然美之外,必然还蕴涵着许多妙不可言的秘密。
为了多看几个景点,我们挥别冶春茶社匆匆赶赴个园。
在个园门口,一位名叫颜景红的姐姐在那里等候着我们,她也是顾姐的发小。这是个温婉柔顺的老师,她与娜莎的性格正好相反,一个豪放一个文雅,一个像女汉子一个像弱女子,我也是奇怪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怎么都会是顾姐的发小闺蜜呢?也许顾姐本身就包含这两种性格吧。
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盐商黄至筠的私宅。占地面积约五百多亩,里面的茂林修竹、亭台水榭、假山叠石、古巷古宅正在敞开胸怀向人们诉说着昨日的繁华和今天的胜景。
个园最绝妙的是用各种石块垒成的假山暗道、高墙石笋,再种上各种分别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并配上盆景造型的点缀,行走其中就能让人感受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幻!正所谓: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
这是文人雅士居住的私人宅院,主人黄至筠不但是一个富甲一方的盐商,他还是一个在书画艺术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儒雅之士,同时又是一名红顶商人。他经常捐款赈灾,深受朝廷器重。是正二品顶戴、钦赐盐运使,诰授资政大夫、两淮盐商首总。
因此,其宅院就如其不凡的人生一样,无处不彰显出其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古朴豪气的风范。
穿行在个园之中,看着茂密的半园竹林,有人说个园的个字就是竹字的一半,也有人说是三片叶子的竹叶形成的个字,更有人说园子的主人名叫至筠,筠就是竹的意思。可见,这个园的名字肯定是有故事的。
在园子的主楼宜雨轩前,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我们沉吟半响也没品出个所以然来,上联还好理解,下联该是意有所指?
宜雨轩是主人会客的客厅,无论是桌椅还是案台全都是珍贵的金丝楠木。其规格和品味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个园不大,但其园林设计精妙、别具匠心的构造很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园主的经历耐人咀嚼,给人启迪。
真是快乐不知时日过,短暂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非常感谢晓华夫妇的陪伴,尤其是晓华爱人每天开车接送,安排美食、提箱拎包的关怀备至。其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时时感念于心。
与扬州新结识的朋友挥手告别后,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烟花三月下扬州”: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
扬州城有没有人为你分担忧和愁,
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
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
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忛远影碧空尽,
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风景再好情再浓也留不住分别的脚步,天下本来就没有不散的筵席,在镇江高铁站里,我和顾姐一个北上一个南下,我们相拥相约:飞鸟归巢之后,期待再次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