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寨--苦竹古寨
文/李明华
从小生长在一望无际的松嫩平原,看惯了北方广袤无垠的原野,对南方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十分向往,对南方旖旎风光总是产生一种激情和渴望。2006年女儿考取了湖南科技大学,送女儿临行之前,女儿从地图上面找出10多个湖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像宋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毛泽东诗词里的橘子洲头和湘江,经典胜地韶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张家界,面对诸多的人文、自然景观,我和女儿选择了堪称人间仙境的张家界,到达张家界以后,我们选择了素以风景明珠著称的苦竹寨—苦竹河大峡谷这条旅游线路。苦竹寨和苦竹河之美,简直用语言和文字无法形容。它美得纯粹,它美得古老沧桑,美得气势磅礴,美得苍翠欲滴。在澧水沿岸,至今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已推到了三亿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苦竹寨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居山临水,地势险要,历来被称为桑植咽喉之地。苦竹寨分为前寨和后寨,前寨居住大多是土家族,后寨居住大多是苗族。苦竹寨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如今的苦竹寨是张家界西线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苦竹河,烽火墙,石板街,吊脚楼,老码头,苦竹寨,小桥流水,土家族和苗族风土人情,恰似一幅水墨丹青。张家界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自然遗产保护名录。张家界风景区由诸多景点组成,苦竹河大峡谷也是张家界风景区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早就听说南方的天气,总是细雨濛濛的,空气总是湿漉漉的。可那天我们到达湖南省长沙市时却遇上一个难得的艳阳天,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湛蓝,心情也随之像湛蓝色天空一样高远,我们把这次到苦竹寨和苦竹河大峡谷观光,当作一次心情的放飞。在长沙启程经过5个小时山路颠簸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张家界市。到达张家界市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只好在湖南省旅行社宾馆住上一宿,翌日清晨7.30分乘旅行的车,沿着事先选择的旅游线路苦竹寨、苦竹河大峡谷方向一路前行。通往苦竹河大峡谷的路都是的盘山路,透过车窗往远处眺望,一路盘山蜿蜒曲折,山峦连绵起伏、群山叠嶂,悬崖峭壁接连不断向你眼前扑来,让你领略祖国江山的无限风光。可是往近处看是令人胆战心惊万丈深渊,车总仿佛行驶在悬崖峭壁上,让我们不敢看窗外的景色。一会儿路仿佛走到尽头,一会儿峰回路转。尽管山路弯弯曲曲,可遇到急转弯处路旁都有明显的路标,提醒过往的车辆减速行驶。别看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年龄小,但驾驶技术非常娴熟,可能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山区,对山路习以为常。司机表现得坦然自若,轻车熟路,一点也不紧张。每到一个路过景点导游都详细介绍景点所发生传说、故事形成的来龙去脉。 峡谷两岸刀砍斧削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绝壁雄居,飞瀑流泉,就像一幅大自然的山水油画一样美。弯弯曲曲的苦竹河河道宽宽窄窄,蜿蜒数十里,沿途两岸悬崖峭壁上有缸钵洞、猴子捞月、血门沟、印花墙、回龙廊等景点。

沿途经过千年古寨苦竹寨,我们一行游览了的纵横的石板街、耸立的风火墙,古老的吊脚楼,如今苦竹寨大部分建筑物和旧时码头仍然保持着原有风貌。说明了千年古寨历史、文化底蕴的厚重,苦竹寨也为苦竹河增添一道美丽风景。导游还告诉我们,因为这一带生长着一种怪异的苦竹,这一段河叫苦竹河,寨子就叫苦竹寨。我们沿着长长的石板街信步来到苦竹河渡口,只见苦竹河渡口停泊3艘红色的渡船,岸上和渡船是用木板连接的。渡船内宽敞明亮,就像一个小型会议室,船仓内整整齐齐摆放桌椅,可容纳40-50人左右。苦竹寨距苦竹河大峡谷只有100多米,岸边的通道是用十几条木船捆梆在一起连接而成的通向河里渡船的,上面铺了一排竹板,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使你不得不加快脚步往前走。沿着苦竹河渡口拾阶而下,看见几名土家族的妇女一边用土家族的方言唠着嗑,她们各个都谈笑风生,一边还采用古老传统洗衣方式在河边石头上用木杵捣衣,几个小孩子光着身子在河里嬉戏,就像山涧跳动的小溪自由自在,场面是那样温馨和浪漫,是那样纯朴和原始。这时我想起沈从文先生曾写过这样的话“城下有一条河,每天有无数妇人从城中背了竹笼出城洗衣,各蹲在河岸边,扬起木杵捣衣。或是高卷了裤管,露出个白白的脚肚子,站在流水中冲洗棉纱……”沈从文名作《边城》就是在这里被拍成电影的。

我们站在渡船的甲板上眺望着苍翠欲滴的苦竹河大峡谷,迎着习习的山风,沐浴着和煦的艳阳,我们的心情格外朗然,大峡谷仿佛像一个天然氧吧,呼吸着这里新鲜空气,真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这时候什么旅途劳累烦恼统统忘得干干净净。 苦竹河两岸山青水秀,两岸山势陡峭巍峨,气势磅礴;两侧石壁如削,挺拔峭立,奇峰异石,树木葱茏,妩媚多姿,千姿百态。身临苦竹河畔,置身在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般的壮丽景色中,让你禁不住感慨万千,真有“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此时此刻,来到苦竹河大峡谷,才真正感到荀子所言的真实境地。
大自然赐于苦竹河大峡谷得天独厚的美丽神奇,我们的来访一路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颠簸,真应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好的景色都是你苦苦寻求才能领略的。人生所有事大抵如此吧。南方因为有我女儿在那读书,在对南方的向往中也多了我一份亲情和一份牵挂。




作者简介
姓名,李明华,男,50年代末出生克东县二克山脚下一个茅草屋里。曾做过教师,镇武装部助理,县级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龙江信息报编辑、记者,局机关工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