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 金 有
主播:心无落尘
树有根,水有源,有情怀子孙必溯村家起始,祖名辈继,传世志谱。历史悠悠,过往如入茫茫烟海,惟有志谱留得春秋。村史继来亦即人文精神,立记载可为后世知祖识源,更可缅怀先祖艰苦创业,勤劳躬耕,不畏强暴,不凌弱儒,以家国天下为立心立命之根本;其心结友邻为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其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家卫国,贡献社会。
我核桃园村李氏祖宗原系石屏大水人氏,是兀鲁大将军的后裔,是蒙古族的后裔,是黄金家族的成员。我们为此而感到荣耀,为找到祖宗渊源而庆幸!

有传我高祖是李济公,原系石屏大水人氏,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因奔逃避难中从大水避居于龙朋干寨村,后定居核桃园。在核桃园定居后的几百年中我村我族人至今没有出过什么古今中外的著名人物,也没有像样的文物古迹可考。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传奇故事,我们的志谱代代相传,我们为传承祖辈优良的品格而存在。核桃园村志它不仅仅是我村我族宗系源流的记录,也是本族本村人的历史记载,更应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和教育资源。
话说那时本祖在出逃中搀扶着母亲唐尼莫(缠小脚的汉族妇女),前途茫然,艰难辗转到干寨村,得彝族同姓李忠兴之祖上同情留宿,那时干寨村孤人零,得知我祖乃是同姓,十分喜欢,遂邀留作伴,腾出住房,让给耕地,共享山场,安危相辅,困难相助,情同一家。不几年彼此的语言同化,习俗无殊,奠定了家业。

随着岁月流逝,子孙渐兴,耕种不宜,便开辟核桃园坝川荆棘地带,挖河造田,有水栽秧,无水种麦,寄田房息脚避雨,早出晚归,历尽若干辛劳。后来耕种扩展,往来干寨之间耕作实属不方便,二者由于子孙兴旺仅干寨村早也容不下这么多人生产生活,所以就耕区选址规划,按兄弟长次三房分别建盖房屋。周围因多种核桃,自成名煞梅呆(彝语意核桃园)。此时已是雍正年中后期,上祖在干寨度过了五十余年,共四代:唐尼莫;唐尼莫下李济公;李济公下李迫(贵)、李傑、李阿朵(禄);李迫、李阿朵无后,李傑下李宝、李森、李成、李善、李峨。李成、李峨无后,其余皆得子,为核桃园三房后世之先祖,迁居时尚处少年。从此,故土不易,家业和顺,子孙繁荣继来。
核桃园李氏家族从石屏大水迁出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历史,现在全村人口发展近六百人左右,经历了自由发展时期、战争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时期的发展。本村本族人的人品风格可以用五句话概括:遵纪守法,诚信耿直。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和睦,宽待四方。顾全大局,积极奉献。善良孝顺,忠党爱国。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核桃园村没有不遵纪守法的人,也没有坐过牢的人,素来善恶分明,鄙视虚伪和看不起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所需的人,将这样的人称为坏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我村坐牢的人多了起来,所以遵纪守法到了必须要提出来的时候,而且是必须得放在第一位重视,正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做好,所以才要提出来提醒,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再去毁灭祖辈十几代人树立的良好家风和人品道德。
相传我们祖祖辈辈十几代人,去世留世的有千数人,无欺诈,无匪盗,无恶徒,无染毒,无嫖赌,无乱伦,心地善良,重情重义,忠实为人,信义交往,村内族内少纷争,无械斗,几百年来严格遵守村规族规互相尊重。对外无侵扰,无强夺,恪守本分,诚信交往,因而与四邻村寨无隔阂,无世仇,大家互相连亲结友,亲热往来。

我族我村素有自强自立之精神,穷不盗,饿不讨,就是在旧社会穷极饿极了的情况下,宁肯常年为别人当沙丁,当长工,吃野菜树根,也没有一个讨吃要饭或想入非非从匪为盗。几百年来勤勤恳恳,以耕种为业,靠自身力量发展。先祖多少代人叠志不移,开辟良田河道从六街大园子坡箐连大河以下,至与土库房交界的西依咪俄以上,一坝平川共三公里约600多亩;开辟旱地从杨兴寨对门坡箐到龙树边,从干寨坝心到王家坝心共800余亩,不计千辛万苦奠定了不朽的基业。后人努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水平,筑坝引水,精耕细作,各业并举,朝夕劳作,日益追求辉煌不曾落伍。
一对勤劳的父母亲供养出了一个两个或者是三个大学生,有的人家不仅仅是如此,还盖了新楼房,这样的事迹常在核桃园村和周围的村寨传为佳话,激励着很多家庭、学子积极仿效学习。我族我村始终相信一家勤奋一家兴。还有的人家则是勇敢和开明,深明大义。比如说有的父母亲他们没有文化,自己经历了国家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没有读好书。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一个没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是没有多少发展前途的;有多高的文化科学知识就会有多宽多广的思想境界和舞台。于是他们下决心一定要供自己的孩子读好书,即便是早已过了在学校读书的年纪,但是这样的父母亲依旧是无私、无悔、勇敢的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进步,去当作家诗人,去报答社会。我们理应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自豪。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不计较得失的支持和奉献是一种传统美德,是那种中国古人先贤们所特有的仁爱,大爱。:
《中华美德》
李金有(诗灵)
树水根源
溯村家起始
祖辈名继
有情怀子孙
百善孝为先
美美美
忠信仁勇美
礼让心宽路更美
梦一回信一回
有情有义有春天
品德品行品人生
那人如此
大方美
一种美德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年年是好人
勤劳躬耕
助帮友邻为善
不畏强暴
不凌弱儒为良
团结向上
尊老爱幼为孝
遇事谦让
和睦相处为顺
历史悠悠
过往如入茫茫烟海
惟有我中华美德留得春秋
上传下孝
族枝蒂连

我族我村常以两代或三代人为一个家庭,在家庭里老的长的关爱小的,小的孝敬老的,老的年纪大了,丧失劳动能力,儿女们义不容辞地赡养至终。相传几百年来没有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事例。谁家有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就会受到大家的嘲笑和谴责。族人中长幼分明,以礼相待,以辈分大小相称,路上相遇,小辈要主动向长辈打招呼。平时有什么困难互相帮助,互相照应。每逢婚嫁丧娶,村中人以一定关系或邻里关系或亲朋关系集中在一起互相帮忙,共同庆贺或理丧。大家秉承团结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遇到灾难危险等重大问题,互相支援,互相拔救。
我族人不仅自己内部团结和睦,而且宽待四方,与族外人和周边村寨和睦相处。我族我村近一百年来就杂居着普姓、袁姓、赵姓、王姓等其他民族,我族人从来不因他们人口少而有什么不敬,大家无争无吵,互相尊敬,和睦相处,到了现世人还互相联姻结亲。我村与周边村寨在山场、土地等问题上都有过纠纷和争执,但都以宽容的姿态对待,相互协商,相互包容,当让则让,或服从调解,始终保持与周边关系融洽。六街村是在清朝末年做生意人定居下来的村,土地很少,1949年解放前常租种我村族地,解放后在我村山场范围杨兴寨对门坡箐以至独房子地交界开垦耕地百余亩,我村我族人与以宽容心,从未计较。

我族我村忠信耿直的本性,决定了顾全大局的意识和积极奉献的精神,每当国家、集体大局利益需要,都能够服从不二,积极奉献。
紧挨我村子后面从再高白克(彝语意中梁子山)至龙树边,以及龙树上边些劳莫白得(彝语意凉爽坡)一片原来就是一片大松树林,是我村的风水林,总面积约300亩。经过前人的精心护理,普遍树直径在一尺五以上,树干通直,高六、七丈,密密麻麻,遮天蔽日,要是哪家需要砍树作材料了,只砍两三棵根本无法倒地。里面还生活着几十种野生动物。1953年因国家建设需要,解放大军要来砍伐这片林子,政府一动员,我村干部群众二话没说,毫无保留的同意砍伐。并且全村劳动力还积极出动,带着铜锣锅去修公路,迎接解放大军伐木车队的到来。解放大军砍伐队伍进驻到村里砍伐,每天十多辆十轮大卡车进进出出,不分白天黑夜运输,半个月左右砍去了房子后面一片通直的大树。随后,龙朋建盖龙武县委会,“飞机房”、批发站、医院、新华书店等,又砍去了些老莫白得一片。因此,我村为国家建设不惜贡献了自己的一大片风景林。

我村原来的耕地面积很宽广,1958年在“一平二调”中将70多亩田和200多亩地无偿地划拨给了六街村。其中田梭胚莫阔50多亩,即六街农场对门山脚下一大围中的一部分,它得节其20多亩,即六街农场脚下一围;地鲁咪期买(彝语意祖坟地下面)以下公路以上从六街农场边至杨兴寨对门大坡箐一整片。这些田地1962年在“四固定”中被固定给六街。
1973年,六街大队为建立六街知识青年农场,在这里安置40多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需要我村让出普雅黑杰(彝语意普姓房后)以东的一片土地用作知识青年劳动锻炼生产基地,经大队干部做工作,我村又让出了七、八十亩土地。

我核桃园村人从来热爱公益事业建设,家家户户能够顾全大局,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前人在很久以前人口少,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不富裕,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靠人挑、人背、人扛、人抬修筑河堤塘埂,盖家庙,镶街道,筑围墙,建寨门,绿化美化村子周围无不尽力。以前的石板街道是第九、第十世人镶的,所镶的街道从家庙一直到塘子心坝埂头,从寨子东头到寨子西头,总长约250多米,平均宽约2.5米。所用的石板都是在过去没有炸药和运输工具的情况下,用人工一块块从石壁上撬下来,发动全村男女劳动力抬举背运回来的。哪怕是近代我后世人仍然具有老祖宗的精神,在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筑坝塘,挖水沟,修公路,筑晒场,建仓房,该出力的出力,该让地的让地,从不计较个人利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筑六街大小石坝,白古坝塘,我村所有强壮劳动力响应号召都上了阵,大家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几个月,连过年都没有回家,偶尔有点事情请假回家的把事情刚办完后,急急忙忙拿两个糯米粑粑就赶回工地。

任何时候,搞公益事业建设,全体成员都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意识和积极奉献的精神,否则将一事无成。我族我村之所以能够干那么多有益于公众,有益于后人的事情,正是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顾全大局,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奉献精神,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流血流汗的结果。
综合以上的事例,我核桃园村的后人子孙亦不可丢弃先人们的品格精神,哪怕为人处世和创业办事,更不可数典忘祖,见利忘义。我村我族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很大原因是传承了先人们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我没有见过有哪个村子像核桃园村这样把宗系源流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大孝;我没有见过有哪个村子像核桃园村这样把村人族人的人品风格规范,堂堂正正,一身正气,此乃是大善。我没有见过有哪个村子像核桃园村这样把子孙奋进代表录编修进家族志谱,大仁大义,家国情怀。

也就是说核桃园村的子子孙孙在世为人,你要是参军参战保卫祖国人民的给你记一功;你要是任职村社干部乃至更高干部干净离任的给你记一功;你要是读大专读大学等等也给你记录在志谱上;在外工作人员只要是正规公司(单位)也要记录;劳动模范记录;好人好事记录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个村子里面你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有子孙在看,父母在看,祖宗在看;村民在看,领导在看,党和国家在看。
(资料来源:部分资料来源于核桃园干寨李氏家族志谱)

作者简介
李金有:彝族,笔名诗灵,生于1987年5月。农民、小学文化,现为石屏县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和网媒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近百篇,并多次获得奖项。

主播简介
心无落尘:柠露文化一级金牌主播,实名刘洁。籍贯内蒙古,现居宁夏。喜欢唱歌、写作、热爱诵读。

声明:本平台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