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30日,第十三届太平洋钢结构大会暨2023年中国钢结构大会在成都圆满召开。会议来自日本、韩国、马西亚等13个国家900多名钢结构同仁参加了会议。
“津西”杯图书馆设计大赛如期举行,津西新材料总经理赵利欣致辞,新产品开发总工程师奚铁出任大赛评委,并为获得特等奖“流动山谷”-未来可持续图书馆(兰州理工大学)颁奖;津西股份副总经理韩亚坤用英文作题为《中国热轧钢板桩产品技术进步及应用实践》的主题报告;与此同期的企业展位上,以津西集团“专、长、高”战略为要素的布展陈列,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在会议期间,为了深入了解成都的历史,有幸参观了四川博物院和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通过对馆藏文物件件珍品的观赏,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中可窥探蓉城的博大精深,为不枉此行,现将印象深刻之处以拙笔述,分享城市文明之光。

印象一:蜀地文化瑰宝众星捧月
四川省已开放的292座博物馆中,有国家一级博物馆12个,位列全国第三。始建于1941年的四川博物院(川博),位于市区浣花南路251号,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截止到2023年10月,院藏文物35万件。但在国内却为最尴尬的博物馆。在广袤的巴蜀大地各个地方博物馆的至宝各自“私”藏镇馆。比如广安三星堆馆藏国宝级文物“青铜大立人”“金杖”“祭山大牙璋”“青铜神树”等;金沙博物馆的“太阳神鸟”,成都博物馆里的镇水神兽“石犀牛”;永陵博物馆的“王建石像(前蜀大帝);杜甫草堂的“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江口张献忠沉银博物馆。川博处在以成都为主要集散辐射中心的地方博物馆呈众星捧月之势。

印象二:川博馆藏实力不失“老大”地位
按照历史年代沿革,简单分享下川博二十件*(套)镇院之宝,从这些文物鉴赏中感受到川博大哥的地位,体味其博大精深之妙处。
2.1新石器时代
“人面形石佩”,出土于巫山大溪遗址,孕育着远古5300-6500年大溪文化。展示了人类由母氏社会晚期向父系社会转变时代,发现了三星堆的蛛丝马迹。上海与湖北博物馆来自石家河文化的“人面石像”,学者认为承袭于屈家岭文化,研究推测很有可能便是来自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和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2商代
青玉大牙璋,出土于三星堆(1929年)。璋在《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璋分五种,其中玛瑙材质的赤璋用来祭祀朱雀,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狩祭山之用;牙璋是用来调兵遣将。具备中原文化特色的玉璋出土于三星堆,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
2.3西周
象首耳兽面纹铜罍(礼器,酒器)。该文物印证了蜀人(羌族)参与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
2.4战国
带鞘铜双剑,系四川柳叶剑,剑身铸有特殊的巴蜀图腾虎斑纹,系巴蜀图语,至今尚未解密。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出土于市区百花潭战国墓。该铜壶体表上面刻画200多个人物,完美记录了战国时期巴蜀大地的社会万象。壶盖儿饰有多种饰纹,并铸有三只鸭形纽,如将盖儿翻过来可以盛放零食的小盘,鸭子变成了支架。壶体自上而下共分四层图案。第一层为手射,下厨和采桑,描述了巴蜀大地人民悠久地养蚕史;第二层为战舞、弋射、习射。战舞是四川地区独有的巴渝舞。弋射是古代箭身系绳的狩猎方法,可直接锁定狩猎物;第三层是水陆攻战图,守城方手持弓箭长矛、柳叶剑,攻城方推得云梯水陆配谷;第四层为狩猎和桃形双兽图,呈现出复杂生动的图案集合,体现出又一种巴蜀图语(该国宝级文物长时间被国博借展)。飤鼎,1980年出士于新都区马家乡大型战国墓。该文物出土的青铜器多为五个一组,充分体现了古人尚五观念。该文物经专家×光扫描发现确认为系残片修复而成,来源于楚国。同时出土一枚“蜀王之印”铜章。
2.5东汉
制盐画像砖。1956年出土于市郊的羊子山汉墓。画像砖都以写实为主,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盐在汉代被称为国之大宝,即使在西方的地位也很高。薪水(salary)就是盐(salt)转化而来。巴蜀地区盛行井盐,盐井均比较深,竟然会用天然气进煮盐。该馆具有国宝级画像的还有酿酒画像砖、羊尊酒肆画像砖、七盘舞杂技画像砖、讲经画像砖、西王母画像砖、车马过桥画像砖、柖车画像砖,骆驼载乐画像砖。说唱陶俑。1963年出士于郫县宋家林汉慕、以泥质灰捏塑而成。因年代久远,表面彩绘图案均已消失。说唱诵又叫俳优俑。其原型便是《左传》《国语》以及《史记》中记录的俳优和俳倡,俳,段子高手;优,杂耍家、舞蹈家。俳优基本上系身体有缺陷的侏儒,为求生存寄人篱下,以诙谐、滑稽、自嘲的表演供人取乐。古人事死如事生,故制做俳优俑陪伴其身为已解乏。摇钱树。1972年出土于彭山县双江崖墓。该物多在西南地区流行的特有随藏冥器。由陶器底座和铜树组成。铜树由六节树干和六层树枝组成。整棵树呈现出一个神秘的西王母世界。树下枝上有西王母、仙鹿、牛郎织女、已升仙的伯牙、钟子期,攀登者、求丹者他们所求的蛤蟆丸长生不老仙丹;上层有西王母、捣药者、托丹者两位舞者,两位杂耍、凤鸟,以及两位幻术节目植瓜的表演者;摇钱树顶部口含蛤蟆丸的凤鸟、女娲,在蛤蟆丸正前方,正有一人双手上举,准备去接仙丹(墓本人)。
2.6三国·蜀汉
错金铭文铜带钩,出土于绵阳的蒋碗慕。蒋琬继诸葛亮成为蜀相辅佐后主。该文物上铭文72字中有“三昭在阙”“常保社稷,以此显示主人必是国之重臣。铜弩机,出士于郫县太平镇晋墓中。其重10石(折534.6斤),其射程为500-600米。
2.7南北朝
背屏式砂石佛立像(万佛寺遗址)成都万佛寺始建于东汉延熹年间。会昌五年,唐武宗发动灭佛政策,该寺遭遇灭顶之灾。后出土的大批佛像多被川博收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件背屏式佛立像。同时,又出土了一件被称为东方美神的唐代观音菩萨石头造像,实属绝对意义上的西蜀神韵。
2.8唐代
石涧敲冰七弦琴(国家级文物)《四川通志》记载:“琴最于蜀,制者数家,唯雷氏而已。雷氏第一代四人(雷霄、雷俨、雷绍、雷威)加雷氏后代五人(雷震、雷文、雷迅、雷食、雷玉)有“蜀中九雷”。当今世存唐琴不足18张,而其中雷琴不足8张。石涧敲冰七弦琴很可能就是雷琴的稀世珍宝。 其琴身神农氏,头宽尾狭,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外侧嵌圆形螺佃十三徽,底部开着两个长方彩音槽,中曰“龙池”,尾曰“风沼,象征天地万物。琴体底部刻“五涧敲冰”行草,龙池下腹部刻有篆书“玉泉”方印一枚。唐风古韵,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9五代十国•前蜀
兔形谥宝,1942年出土于成都西郊永陵。是中国考古界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寝。兔形谥宝为白玉打造,表面均风化。紐雕为兔首龙身,身腹刻有鳞甲(原有贴金)。谥宝印面阴刻篆书谥号十四字“明圣高惠文祖望孝神帝德武谥宝”王建(墓主人)年少曾为混混,入狱被人搭救后从军,曾救驾唐僖宗有功,被封“神策军将领”。天佑四年唐朝灭亡,自立为帝,国号大蜀(本人属兔,此时期系史上“前蜀”。玉大带,同时出土于王建墓。系帝王专属饰物,由和田玉雕琢而成。玉跨上面雕刻团龙戏珠纹,玉䤩背面阴刻有楷书118字(未平五年乙亥孟冬下旬七日,荧感次尾主后宫,是夜火作,翌日于烈焰中得所宝玉,一团工人皆曰:此经大火不堪矣”上日天生神物又安能按乎?遂命解之,其温润白异常,虽良工目所未睹,制成大带。其胯方润二寸,獭尾六寸有五分。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
2.10五代十国·后蜀
蜀十经,最初有《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一共十经。历代石经皆为官方出版。而蜀十经则由毋昭裔个人出版初刻十经。后由成都学府又追刻三经(《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孟子》)组成了完整十三经,共一千多块,字数133万字之多。后经战乱大多散失,现今蜀十经仅存七块,川博收藏6块,国博收藏1块。
2.11宋代
北宋腊梅双禽图,出自皇帝赵佶之手,画角钤有宋徽宗的御书葫芦印(很少展出)。芙蓉花瓣纹金盏,小而浅的怀子为盏,用来饮酒和喝茶。芙蓉花形、上部八朵花瓣以顺时针向叠压,下部八朵花辩反方向叠压。上下错落相交,内外壁上每个花瓣都刻长线,形成脉落,内壁则锤揲出细密小圆点,花瓣从而立体而生动。
2.12清代
镇院之宝《格萨尔王戎装像》唐卡
2.13近现代
仕女擁裘图轴,出自张大千之手。张大千一生临摹敦煌壁画200多件,川博收藏高达183幅之多。此幅画“舍柔弱、取健美”神来之作,他将不同国家不同维度艺术巧妙结合,堪称他仕女画自开一派的标志。
印象三:供奉唐朝皇帝的川西第一观
位于成都一环路西二段的青羊宫,占地13万方米,原名青羊肆,相传是张天师(道陵)创立道教传道之地。始建于西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被誉为西南第一丛林。笔者游览对其特点归结有三:
特点一:贡奉帝王
据史书记载,唐中和元年(811年),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前,僖宗李儇避难蜀中,曾以青羊观为行宫;中和三年(813年),僖宗感“太上平中和灾”,封老子(李聃)为“太上玄元皇帝”,诏令青羊观改宫。主要建筑均沿主中轴线排列,自南而北为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和唐王阁(正壁供奉唐太祖李渊、皇后窦氏(李世民生母)、唐太宗李世民,四位开国功臣魏征,秦琼、尉迟敬德、李靖分列两厢,李唐自称李氏为老子后裔尊崇道教为国教。

特点二:镇宫铜羊之宝
三清殿是青羊宫主殿,在其前廊内东西分置两只铜铸青羊。其中单角铜羊系清雍正六年(1723年)大学士张鹏翮(别号信阳子),在北京古玩市场购得送给青羊宫。这只羊造型,兼具十二生肖的动物特点于一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颈、鸡眼、狗腹、猪臀),堪称天下第一羊。据说,看上一眼就会终生幸福。另一只双角铜羊由张柯氏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铸成献给青羊宫。当地人习俗,在阴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生日),到三清殿坐守一夜,即“坐香”。“坐香”起来的大清早,一定要去摸一摸铜羊(依据每个人的病症部位因人而异),就可百毒不侵、百病不犯。如此习俗,两只“神羊”被抚摸的明光锃亮。

特点三:闹中取静的心灵栖所
隐身在人声鼎沸的成都闹市中心区,这座西南最古老、最大的道教庙宇独具一格。走进观宇,院庭古木参天幽深、满目皆绿,郁郁葱葱的树木,把周围的高楼大厦闹市隔绝。耳边鸟声婉转,深宫宅院树木葱郁,花草幽香,夹杂着道观独有的烟火气息…;在清羊宫客堂内,明代正德间所植的古银杏,树高20多米,三人方可合抱,树冠如盖蔚为壮观,八六版《西游记》“猪八戒吃人参果”就是青羊宫的一棵樟树,在其西南十几米远的八卦亭,从画面上看,给人一种前面就是五庄观的感觉。游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精美画卷。品茗素斋之所,淋漓尽致的凸显出锦城生活的慢节奏。青花瓷盖碗茶伴有可口的素斋饭菜,几只灰色的野鸟在地上蹦来蹦去,道法自然无处不在…

印象四:现代化城市文明与智慧相伴
在成都参加第十三届太平洋钢结构大会期间的29日,作为全国唯一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成马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5万选手参赛。埃赛俄比亚选手格布雷(Gebre Mekuant Ayenew)以2小时9分49秒打破之前2小时9分52秒的赛会男子记录;女子马拉松项目冠军由巴林选手达莉拉(DAIILA ABDULKADID GOSA)获得。她的成绩为2小时26分46秒,打破此前2小时29分05秒的女子赛会记录。除了赛事取得大满贯外,给人印象深刻的是40km赛道两侧的观赛成都市民,文明的举止热情奔放,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每位运动健将。在地铁上,巧遇一参赛全马的女市民,大方而有礼貌的向我展示获奖奖牌,瞬间让我与其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在共有8节的地铁车厢内,乘客可依据自己所穿衣物薄厚的保暖耐冷度来选择不同室温的车厢,每节车厢时刻友情提示着所在车厢位置。而在站台候车时,栏板外侧温馨标识着不同出口温度差异,以便满足不同乘客个性化的要求。智慧环保文明出行,让人无时不刻地感受着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生活。

(赵一臣写于2023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