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令立冬,传统习俗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寒来暑往,星转斗移,时光的年轮在我的脸上留下苍桑的痕迹,人生的风雨给我带来丰富的阅历。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生命的轨迹,有的从我记忆中淡漠,有的却记忆犹新。至今,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亲情,最让我难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深恩。
八八年的春寒料峭的早春,二00一年龙口夺食的初夏,我亲爱的父母离开了我们。那时父亲年仅五十四岁,母亲也才七十有一。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我承受了太多太多的人生磨难和疾苦,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和冷暖。每当父母的忌日,我都伫立于父母的坟头,席地而跪,不由悲从心头起,难禁两行热泪流。我要向父母倾诉心中的欢喜与忧伤,总想聆听父母的教诲,耳提面命指点迷津。不论是芳草萋萋,菜花飘香的清明时节,还是万木凋零,寒鸦哀鸣的十月初一送寒衣,我却总难见慈颜,耳闻教诲。流云难挽音容住,哭声相随雨雪飞;草木含悲暗伤情,松柏戴孝枝头低。
缭乱哀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思亲恩,眼前犹见父母面,耳边似闻教诲语。我泣泪顿首,虔诚的为父母焚烧数沓冥洋,祭奠几觞白酒,以寄托我的无限的哀伤和缠绵的思念,往日的点点滴滴、节节幕幕瞬间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父亲是一个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的人。父亲心系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西陌和陌南人民至今仍念念不忘他,众口皆碑,他是一名党的好干部。父亲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子女从严要求,从不偏袒,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父亲平易近人,关心民之疾苦,注重实践,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勇于承担责任,从不回避矛盾,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雷厉风行,因而具有一定的亲合力和感召力。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在西陌公社任革委会主任期间,带领西陌人民战天斗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兴修东升水库,缓解了旱情,稳定了民心。组织群众战胜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为修建大禹渡扬水工程,号召男女劳力齐上阵,投工投劳,上山拉石头,到水利工程一线和泥搬砖当小工,到解州盐池担硝,贴补生活必需,解决燃眉之急。深入白马岭农场,从政治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来自大城市的插队知青,使这些远离亲人的城里娃安下心,稳住神,在广阔的农村,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举国上下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期间,父亲身为陌南公社党委书记,他带头反省承认在推行极左路线上所犯下的错误,并真诚的向那些本不该挨批受整的群众道歉。随后,在《山西日报》刊发署名文章《关闭集市贸易的教训》,至今被陌南人民传为佳话,给全公社党员领导干部上了生动一课,成为当时党员领导干部实事求是,敢于承认错误,主动纠正错误的活教材,被树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一九八八年的盛夏酷暑,骄阳似火球炙烤着大地,大地像蒸笼焖热的几乎令人窒息。父亲因患重病住院,就在父亲生命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党的事业。他拖着孱弱的身体,一边输液,一边召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黄河蒲剧团、县腔剧团和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在病房里开会,接受工作汇报,安排下一步工作。医生和护士几次进门欲言又止。父亲的敬业精神使与会的叔叔伯伯无不动容,潸然泪下。四天后,父亲溘然长辞,离开了他心爱的儿女,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同仁,离开了他挚爱着的群众文化事业。在父亲安葬的那天,县上领导来了、县直各局、委、办,乡镇领导来了,他生前的好友来了……“思改革斗病魔临终悒悒心犹在,求开拓兴文化虽死耿耿志长存”,这就是芮城社会各界对父亲的褒扬,是父亲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自我记事起,母亲便忙里忙外,不仅要操持我们一家八口人的吃喝穿戴,而且还要下地劳动挣工分。母亲为了多挣工分,常常晚上安顿好我们,然后去地里撒粪,加班给地里担粪,给生产队出牛圈……
母亲为人处事宽厚仁慈,温良谦让,理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操衣食知节知俭,能织善纺,心灵手巧,不论村子里是娶媳嫁女,还是为孩子置办满月,母亲总闻讯而至,忙前忙后,把大事小情安排的妥妥贴贴,料理的有样有行。母亲通医术,能打针输液,曾当过赤脚医生,每每有病人家属来叫,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计,背起药箱就走。不论白天黑夜,不论酷暑寒冬,风里来雨里去,泥巴裹满了双腿,汗水湿透了衣背,她从不叫苦,从不喊累,随叫随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深得乡邻敬仰。
母亲养儿育女知冷知热,教以义方。对我们要求严格,从不偏袒。
母亲拉扯我们姐弟四人长大,并为我们成了家,如今都有各自的事业。
母亲先后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老送终。特别是奶奶因脑血栓瘫痪在床,母亲一日三餐,端水喂饭,经常为奶奶擦拭身体,免患褥疮,精心侍侯三载另七个月,堪称“尊老敬老养老”的楷模,被众乡亲奉为学习的榜样。母亲积劳成疾,正当光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正值母亲安享天伦之乐时,残酷的病魔却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子欲孝而亲不待”,留给我的是挥之不去的惆怅和难以言状的愧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弹指一挥间,屈指算来,不知不觉,父亲离开我已三十五载,母亲也去世二十二个年头。为了铭记父母为养育我们所付出的艰辛,彰显父母勤政勤劳功德,弘扬传统孝道,启迪后昆立志,传承淳朴家风,我将继承严父慈母的遗志,化悲痛思念为力量,为“热爱芮城共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插图因喜欢选自网络,感谢上传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诵老师简介:一弓,山东济南人。诵读爱好者,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淡然生活,用灵魂读诗,用真情歌颂真善美,愿在诗歌的海洋中感悟生活,陶冶心灵,用声音传递美好!
▲梦里水乡简介:晨雨之家诗社音频部长,喜爱歌咏、舞蹈、朗读、游泳等文艺话动。热爱美好的生活。喜欢用美的声音演绎文字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