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田埂的尽头听风声
文/ 铁裕
在田埂的尽头,静静地听着风声;
沿着田埂走去,绿茸茸的野草悄然而生;
插秧人的路途,在缓慢地向着远方向着天边延伸;
田埂在纵横着,在不经意间裸露出了遥远的大地广阔无垠。
小时候,为了挣几个工分,我也去学着插秧。下雨天,我常光着脚丫在泥泞的路上跑来窜去,一不小心,就会踩着暗藏在泥浆中的木刺、碎玻璃、烂铁皮、瓦片、破瓦罐等。这些可恨的东西,就像一个个间谍,在人们冷不防备时,猛地扎进脚板中,让人疼得难忍。
幼小的我,经常被扎得呲牙咧嘴,嗷嗷直哭。有的木刺非常可恶,扎了人就直往肉里钻,任凭用针挑手挤,死活也不肯出来。有一次,我被一棵木刺扎进了脚后跟,血就渗了出来。我咬着牙将刺拔出,扔在路上。母亲说:“别乱扔,它还会再扎人”。
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一直生长在田埂;
有时走在弯弯的田埂,就会闻到野花淡淡的芳芬;
农人们在田埂上穿梭,为的是将更多的秧苗好好的插进水里;
我在田埂上悠悠徜徉,喜欢听那如同天籁一般的婉转悠扬的声音。
一到插秧的季节,田野里的人可多可热闹了。在田埂上站满了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高的、矮的。二爷对我说:“新垒的田埂站不站,还是稀泥巴呢,会陷下去的,还是走老田埂吧”。

老田埂早已风干,还长了许多杂草、青苔。那些长藤四处攀爬着,绿绿茵茵。
记得曹雪芹说:
我所居兮,田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我所逝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兮,归彼大荒。
清凉的风呼呼的吹着,凉凉爽爽的,就像一股清冽、透明的水倾泻在身上,十分舒畅。大人们的腰间挂着几十捆秧苗,在田埂上悠闲地走着。看到哪块秧田里没有了秩苗,就扔了几捆。
那些秧苗就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在空中旋转成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轻盈地落入水中,溅起一阵阵波纹。
我看得心里痒痒的,挽起了裤腿,撸起袖子,将一双“剪子口”一脱,跳进田中插起秧苗来。栽秧苗非常讲究,不能栽得太浅,也不能栽得太稀太密,而且得倒退着栽。栽秧苗一般是用拇指、食指、中指进行。人们一字分开,这样栽的秧才整齐、美观,同时也可以比速度。
唐朝有个叫布袋和尚的人写有一首《插秧歌》,很有哲理和意境:
手把青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栽秧时,腿脚要半蹲,腰要微弯,左手握着一捆秧苗,右手栽。只见那右手快速的往水里刷刷刷的栽着秧苗,撩起朵朵水花。那动作看着简单,其实学起来还真难。最初我栽的是“五爪秧”,母亲说“:五爪秧不易栽活,浪费秧苗”。

我不信,继续栽着“五爪秧”。果不其然,没多久秧苗就白生生的漂在水面。急得母亲赶过来将秧苗重新补上。不然被生产队长看见了,被骂一顿不算,还得扣公分。
后来,我一改栽“五爪秧”的办法,能正确把握栽秧方法,而且速度也不算慢了。生产队长在田埂上走来走去,嘴里喊着:“栽快点,时间不早了,栽完就放工”。
生产队长看我摘的还不错,眯着眼睛笑哈哈地说:“你们看看,铁娃儿才有四岁,还能真能干呢”。听了生产队长的夸奖,幼小的我心里热乎乎的,栽更卖力了。
记得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一首《插秧歌》,是这样说的: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人插。
笠是兜鍪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风呼呼的吹刮着,将人们的衣服吹开。我看到那些大嫂、姑娘们的衣服被风拽开,裸露出白嫩嫩的背脊,还有圆滚滚,晃悠悠的乳房。在姑娘当中,有个叫戍娟的姑娘,长得水灵灵的,腰肢苗条如摆柳,脸面似粉红的樱桃,美得迷人。
母亲和我开玩笑说:“等我长大了,将戍娟说给我做婆娘”。我的脸一下红得像朝霞,嘴里连喊:“不要不要,我不讨婆娘”。可到了晚上,竟在梦里和戍娟双双进入洞房。等我长大外出工作了,有时候还会想起那个令人害臊的梦。可是,戍娟早已不知嫁到哪里去了?说真的,我还真看得起她呢。
岁月悠悠,故乡的田野里照样有许多男女老少在栽秧。这些倒退着向岁月挺进的人们,用自己的汗水将空荡荡的田野披上了碧绿的盛装,用艰辛的劳动,为城里人种出了白生生大米。想起儿时栽秧的艰辛,我深知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在田埂的尽头,传来呼呼的风声;
我默默地站着,仿佛闻到了那阒然清寂的音韵;
那些老去的人,仿佛还在田野中晃动着那勤劳的身影;
风呼呼的吹着,那悠悠岁月早已成了黄尘濛濛一片混沌。
人们依然倒退着栽秧,依然在田野里唱起了山歌民谣。栽完了秧,一些人朝着弯弯的田埂走去,在田埂的尽头,静听着风声。他们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伸了伸腰说:风声真好听!
农人们真的听懂了风声吗?我不知道。但看到他们沿着田埂走去的那神态,他们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期盼、信心。
在田埂的尽头,静听着风声;
汹涌而又澎湃,动魄而惊心;
那是万物呼吸,深邃而清纯;
风去留下脚印,化作了歌吟。
2023年11月13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