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下)
文/刘玉伟
我们2023年9月再一次走进拉卜楞寺,和2020年7月第一次来拉卜楞寺,心情还是一样的很激动和很兴奋。因为你在这里会感受到不一样的信仰氛围,会看到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气息。我看到和上次一样来这里的游客也很多,有很多年轻人租来好几套藏族服饰,在寺院里面的小巷子里,在一个个小院门口,在高高的殿宇前,在高高的红墙下,在石板路上摆着不同的姿势拍照留念。
拉卜楞寺是一座保留着全国最好的佛教教学体系的,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的享誉满天下的有名寺院,寺院在鼎盛时期僧侣多达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年在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行装备展会上,也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1982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自对外开放以来,来这里参观游览,来这里朝拜瞻仰的游客和信众也是络绎不绝。
拉卜楞寺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建立“拉章”
(即嘉木祥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寺院座北朝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房屋不下万间,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

拉卜楞寺里的六大学院分别是闻思学院、医药学院、时轮学院、吉金刚学院和上续部、下续部。其中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创立最晚的一个教派,格鲁意为“戒律”,以主张僧人严守戒律和修学次第而得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故也俗称他们为“黄派”。

我们2020年7月在拉卜楞寺里,在一个大殿前的广场上,地面上有一个很矮的石块,石块上有一个小圆眼,许多人就跪在地上,有的人甚至是爬在地看那个小眼。我和老伴也好奇地跪在那里,从小眼里看过去,除了那个大殿也没有啥。这就是好奇心人皆有之,当其他人问看过的人看到啥时,他们都会说你看看也就知道了。就是这样你看了他看,他看了我看,看过的人都是笑着摇一摇头不说话,这就引来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好奇心,这也许就是一种娱乐方式,让大家都开心一笑罢了。这一次因为那里面整在施工,我们本想着让一起来的好友也跪在那里看看,也让大家乐呵乐呵,却没能如愿,又为这次旅行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
我们走进拉卜楞寺,这里真的就是一个充满了佛学文化和佛家精神世界的小城市,更是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是传播藏传佛教知识的综合性的大学府,在历史上也是甘肃、青海、四川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活动的中心。我们离开拉卜楞寺,我又望了一眼灿烂阳光下的拉卜楞寺,那宏伟壮观的建筑,那在街道自由行走的身着僧侣服装的僧人,我耳边又响起了《青藏高原》的歌声:“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刘玉伟,2023年11月1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