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经济让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文/张钧铖
宽广的大道已通过家门口,
那羊肠小路谁还愿意走?
茅草和荆棘长满了田野,
岭上白云无人收,
篱边丹桂独自瘦,
无名酸处涌上心头。
且不怨天灾让庄稼颗粒无收,
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
单就那人均几百斤的公粮农税,
庄户人几人能接受?
即便包产到户好自由,
却仍饿得庄户人面黄饥瘦。
为生计庄户人不得不携家带口,
或北漂或南下做马做牛,
留下的全都是老弱病残幼,
无力耕作的大片良田被撂荒,
大量使用除草剂开荒以免追究,
眼睁睁看见沃土良田发生泥石流。
轰隆隆机鸣进山沟,
挖土机推土机旋耕机播种机应有尽有,
各乡村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蓝图制就,
盘山路蓄水池修到山顶,
地肤草将钭坡陡壁贴护,
把美丽的花环献给地球。
丘陵地区也能实现农业机化的预言梦寐以求,
有了身份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擦亮眼球,
用定单农业引消费人群纷纷到田间抢购,
用电商平台让五谷瓜果不愁销售,
贴上标签有了自己身份的农产品渐成气候,
植根沃土幸福安康大步朝前走。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