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鲁迅故里
作者:淡墨留痕
鲁迅故里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区的中心地带。
这里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诞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
【1】概况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区的鲁迅中路,东起中兴南路,西至新建南路,总面积6.2万平米。
这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景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儿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朱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等穿插其间。
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场景。
鲁迅中路这短短的350米距离老街,给我们留下的是鲁迅这位历史名人的足迹和绍兴文化的经典。
【2】东入口景墙
鲁迅故里东入口在中兴南路,这里最热的是入口广场的这垛鲁迅故里景墙,它是鲁迅故里的标志建筑。鲁迅故里景墙是一垛巨大的花岗岩景墙,景墙高四点五米,长十五米。整个画面主要由鲁迅像和鲁迅故里的典型风貌组成。井墙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鲁迅的字体所集。
鲁迅故里是鲁迅青少年时期成长的故土,也是鲁迅热爱的故土。景墙中的鲁迅手里拿着一根烟,表情自然,和蔼可亲。在鲁迅先生的随笔里曾经这样说过“自己只要一抽烟啊,就有了很多对生活的理解跟写作的想法。”景墙更多地表现了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
景墙前设置了一组青铜雕塑作品,他们都是鲁迅小时候接触过的人,也是他笔下的人物。长着胡子手握书本的老者是鲁迅先生的老师,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旁边站着听讲的就是鲁迅先生的少年伙伴闰土。
景墙的对面,有一座大型“民族脊梁”照壁,格外引人注目。鲁迅是麻木中国的唤醒者,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先驱。当时,封建习惯、愚昧习俗等痼疾仍旧存在中华民族的肌体中,鲁迅以笔当枪,荷戟彷徨,不停地呐喊。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最勇敢、最坚决的“民族脊梁”。
【3】乌篷船码头
东入口有乌篷船码头、越州茶坊、绍兴故里记碑等。乌篷船码头的一侧是寿家台门(三味书屋)的入口。
乌篷船、乌毡帽是绍兴最具特色的标志。如果时间允许,您可以戴上乌毡帽,坐上乌篷船,感受一下水乡绍兴所特有的风情。
【4】孔乙己
码头一侧的粉墙上,写有“多乎哉?不多也!”墙下自然是孔乙己。在鲁迅故里,孔乙己是少不了的!
在绍兴,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并不一定要有上等佳肴下酒的,他们往往在中午和傍晚,跑到小酒店买点价钱最便宣的茴香豆之类,在直柜边站着喝碗酒,喝了就走。稍微有点身份的穿长衫的,就可以到店堂或隔壁的雅座中,要酒要菜,坐着慢慢的喝。孔乙己虽然是读书人,但已穷极潦倒,只好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多乎哉?不多也!”小学课本里,鲁迅短篇《孔乙己》引用《论语·子罕》的这句话,永远铭刻在心。
【5】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
初到绍兴的远客,听到“台门”这个字眼,都会感到很新鲜。台门起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台门是绍兴聚族而居传统民居的特色,有民谣“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可见绍兴的台门数量之多。
鲁迅故里除了周家新老两台门、鲁迅老师寿家台门外,还有两家朱家台门。
鲁迅(1881.9.25~1936.10.1),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周家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250年的历史。它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由门厅、大厅、香火堂、座楼等组成,是绍兴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6】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
周家新台门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鲁迅诞生及成长之所。建筑共分三进,由台门斗、大厅、侧厢及杂屋等组成。由于当时的风俗与周家人口极多的原因,周家在此构建了近四千多平方米的台门,包括后面的百草园。这里居住着周家的六户人家,鲁迅家仅是其中的一户。鲁迅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
遗憾的是,由于周家的败落,1918年周氏族人将整座台门联同百草园卖给东邻的朱家(现在的绍兴黄酒馆),朱姓人家房屋易主后,新台门的大部分建筑也因此而改建。
【7】百草园
周家新台门中,大家最为熟悉的是百草园。百草园原为周家新台门族人所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
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内有泥墙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等等。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二千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六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8】寿家台门(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位于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的对面,是鲁迅塾师寿镜吾先生家人世居之地。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系清代建筑,由门斗、厅堂、座楼、平屋与厢房等组成,室内布置及装饰古朴、宁静、典雅。
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著名的私塾,寿镜吾先生在此设馆教书长达60年,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9】仁里牌坊
在鲁迅故里的中部,有仁里牌坊,单门双柱冲天式石结构。这座牌坊是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批准建造的。仁里牌坊南面坊额为“仁里”,有坊联:“旭日辉仁里;祥云护德邻”。牌坊北面坊额为“德邻”,坊联为:“翠竹虚心有节;君子朴实无华。”
【10】鲁迅纪念馆
紧邻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的西侧是鲁迅纪念馆。纪念馆建筑形式古今结合,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的竹丝台门。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采用编年体形式,以时间为序,在全面反映鲁迅一生业绩,以及思想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反映鲁迅与故乡绍兴的渊源关系,具有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
【11】鲁迅笔下风情园
鲁迅笔下风情园紧邻鲁迅故居,这里原是朱家台门的后花园,原主人朱阆仙,也就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
朱家台门先前是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台门内有百年罗汉松、盘槐、红梅、绿萼梅等不少名贵花木,还有400平方米的一方水池,岁旱不干。这里环境优雅且寓古迹,为古城保存最完好的花园式台门。
这里设有“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四个主题陈列馆。它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风俗为载体,再现了绍兴独特的风土人情。
【12】朱家台门(朱府义大铜铺)
鲁迅故里除了鲁迅的邻居朱家台门外,还有一家朱家台门朱府。朱府,是绍兴的名门望族。朱家铜艺自清同治年间(1875)的第一代,至今已是五代传承。
第四代大师朱炳仁(1944.11~ )以及下一代,继承了祖辈铜艺理念,从铜招牌做起,将绘画、雕塑和书法三种艺术形态综合运用于铜艺,不断挑战高难度,创造了杭州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雷峰塔以及灵隐铜殿、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 杭州香积寺等当代二十大铜艺建筑,在独创的铜书画和熔铜艺术领域颇有建树,开创了中国铜文化的新时代。
鲁迅故里的朱家台门,画栋雕窗,乌黑的铜质大门,沉稳显赫。铜制垂花门内侧有门匾“朱家台门”。台门前的一对铜制门挡,工艺精湛,精美绝伦。大门两侧有铜质对联:“耕读世家;熔铸春秋。”朱家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大师、美术大师朱炳仁题写。
【13】土谷祠
在周家新台门鲁迅故居的西北面,有一间小小的土谷祠。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这也就是鲁迅笔下阿Q的栖身之所。土谷祠的规模比较小,里面供奉的也只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这两尊菩萨。除农历四月十四日土地神生日外,平时香不盛。
当年有个叫谢阿桂的,孑然一身,曾住在土谷祠。他主要靠替别人舂米来维持生计,曾给周家打短工,但他沾有偷窃习气,名声不太好。鲁迅对他比较熟悉,并以他为模特,在《阿Q正传》中,创作了“阿Q”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14】鲁迅故里步行街
步行街从鲁迅故里的东入口一直到解放北路的西入口。西入口广场北侧立有鲁迅铜立像及纪念碑等。
在西入口广场南侧有鲁迅故里步行街牌坊、古亭及休闲长廊。牌坊、古亭等在霓虹灯的衬托下,格外美丽。
【15】咸亨酒店
鲁迅故里的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使咸亨酒店驰名中外。不到咸亨酒店,等于没有到过绍兴。
咸亨酒店位于鲁迅故里步行街。建筑为晚清时绍兴建筑风格,屋沿下正中悬挂白底黑字的店匾,横书“咸亨酒店”四字。有门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
“咸亨”二字出源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句,意为“万物得以皆美”。咸:都、皆。亨:通达、顺利。咸亨既为为生意兴隆、万事亨通、财源通达。以此为店名,足见当家人对生意之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
当街曲尺柜,柜端置有直书“太白遗风”的青龙牌,牌下青瓷坛、蓝边碗,形成了独特风貌。
孔乙己当年赊欠的十九文钱,至今还没有还,那粉板也一直挂在柜台一侧的墙上。
鲁迅故里这短短的几百米老街,给我们留下了鲁迅这位历史名人的足迹和绍兴文化的经典。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