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东都城遗址,创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为别于西京长安,故称东都。自创建以来,作隋都十五年,唐都四十余年,五代后梁建都十四年,后唐都十三年,后晋都二年。
隋唐东都洛阳城,建在汉魏故城以西十八里的地方。城分宫城、 皇城、曜仪城、园壁城、东城、含嘉城和外廓城。
经考古发掘外郭城东墙长7312米,南墙长7290米,北墙长6138米,西墙长6776米,周长27516米,合27公里。外郭城的城门和记载基本一致,只是名称有异。东、南、北共开八门,而西垣无城门。
隋唐洛阳城宫城,正殿、明堂和外郭城正门定鼎门之间的轴线大街,长3.5公里,宽116米。
新建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位于洛阳新区古城路上,为大跨度钢结构仿唐门楼式建筑。门外是1.7万平方米的丝绸之路文化广场。重建的定鼎门高28.16米,南北宽30-35米,东西长300米。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工程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共分三层,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展示是定鼎门遗址。地上二层主要陈列隋唐洛阳城出土的文物。
走进城门可看到历经岁月沧桑的门道、柱础、阙台、飞廊和城墙遗址。二层是定鼎门遗址发掘的文物42件,有陶俑石刻和建筑构件等。
古代定鼎门,为三个门道,宽28米。东西两门道各宽7米,中间门道宽8米,门隔墙各宽3米,门址中部发现路土,与定鼎门街对应。
长夏门,在定鼎门东2255米处,距城东南角2830米,三个城门道,各宽7.5米,中堵隔墙4米,门进深18.5米,宽30.5米。
厚载门位于定鼎门西1060米处,门址的形制结构无法了解。上东门是郭城东面最北边的门,门址被洛水冲刷,已无踪迹。位置应在距东北角以南约1310米处。
建春门,是郭城东面的中门,位置在今楼子村东侧,系三个门道。郭城东面南端的永通门,城北的徽安门、安嘉门,因破坏太严重,未找到门址。

定鼎门遗址发掘显示,城门最早建筑为隋代,最晚为北宋末年。说明在这530年间一直使用,是我国古代沿用最长的都城城门。
隋唐洛阳城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古代城址,中轴线上的建筑,体量巨大,气势恢宏。在中国古代城址中独一无二,受到全国文物界的高度重视。在洛阳定鼎门遗址保护基础上,还将复原展示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墙与隋唐公园、洛阳博物馆,连为一体。再从南到北依次展示天津桥、天枢、应天门、太极殿、明堂、天堂、外郭城北门等隋唐有代表性的建筑。用三五年时间,展示盛唐洛阳城,中轴线的风貌,为整个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打下一个坚定的基础。使洛阳成为即有时代气息,又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原新型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