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忆 父 亲
父亲已走了整整半个月了,我一直处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似乎做了一个梦,梦境很真实。我看见父亲躺在一个小床上,苍白的脸上没有血色,似乎在沉睡,当拉链拉上的那一刻,眼前的水帘让我怎么都看不清,只得扑上去抱着爸爸,感到了臂弯中的真实,但不知怎么地臂弯中就空了,我听见自己的喉咙里发出小兽般的呜咽……。这些日子,白天我在手机上看父亲的战友们写的感情真挚热烈的回忆文章,晚上仍然睡在陪伴时的折叠床上,会突然醒来,抬头看看爸爸是不是又掀了被子……。
父亲走了,真的走了,走的安详,走的安静,面带微笑无疾而终。
父亲一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走的时候仍不改习惯,就像事先计划好的一般,只占用了一个工作日。父亲一生又最乐于给自己找麻烦,三个故事为证:
第一个故事。这次聚会,一对老夫妻也相携赶来,他告诉我,当年结婚几年没有孩子,是我爸自己到处寻找方子。家属临时来队,按规定只能住一个月,老爸说了: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有什么责任我担着!意思是怀了孩子再走。
第二个故事。在计划生育抓的最严的时候,有官兵在家乡超生二胎,按规定是要受到严厉处分的,消息传到老爸耳朵里,老爸马上一通操作,这个兵提前转业,既保住了工作,又避免了增加新的家庭困难。老爸的观点是执行政策当然要严,但孩子已经生出来了,那就是一条命,养活孩子还得要爸爸来。
第三个故事。60年代我父亲的一个兵退伍了,江苏人,当时家里很穷,回去后生活难以为继,我父亲亲自把他送上火车,又自掏腰包送了50元钱和粮票若干,以后再没有了联系。谁知几十年后他辗转打听到了地址,从新疆寄信到军干所,信中还夹带了50元。信中说这不是还债,是感恩,是感念,是铭记。
父亲对于我来说,既是父亲又是母亲(母亲不善表达,只会用辛勤的劳作表达对自己子女的关心和爱意),如师如友。七五年,我高中刚毕业就被安排当了知青,下乡刚俩月,部队就毫无预兆的从青铜峡换防到天水,全家都走了,留下了孤零零的我。当时满脑子的认知就是被抛弃了,茫然,无助。一周后,接到了爸爸的来信,抚慰了我惶惶不安的心,随后的9年里,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来信。爸爸传授于我宝贵的人生经验,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生活的常识,甚至细心的叮嘱我女孩子生理期不要下水插秧,注意保护自己……。多少个夜晚,我头上蒙着被子打着手电,看几封爸爸的信才能入睡。那些年那些信,给予了我生活的勇气,给予了我奋斗的力量。入党了,爸高兴;参加工作了,爸高兴;评上先进了,爸更高兴。
爸呀,你现在出远门了,女儿想写信,可是不知寄向哪里?爸呀,天堂的工作很忙吗?女儿在盼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