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羱(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今天上午韶关市散文诗学会在谢柚园举行年会。

季节到了,满园萦香。走一走,闻一闻,闭目,深深地吸一口气。
听一年又一年的勤耕。听一岁又一岁的万物生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一次垫高丹霞人的想象。
还是那一沟两坡,还是那些梯田,坡地。
只是,梯田上种的柚子树已结满了沉甸甸的柚子。

而寒风吹拂下的果林,坡地,依旧是以土地为纸,老锄为笔。春耘,夏管……冬收。但栽种的谢柚收获的却是思变的引擎带给山村走向富裕的“真金白银”。
谢柚早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它承载着乡村的希望。今年,谢总计划再扩大基地用于建设配套设施。他将果园的发展装上新引擎,注入新动力,让谢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把握住了乡土的律动,发挥土地最佳潜质,科学管理,这是谢总对土地更新的认知。
有了对土地的深度理解,所以,古老的丹霞山坡种出了一村一品的新业态,种成了成声在外的省级农业示范园。
如今,果园盘山而上的栈道上,游人如鲫。
惊羡,赞叹,留恋,一步三回首。
肆意馨香,如奋笔写下的赞歌,华章。
谢总打破了无工不富,种地低微的陈旧框框。他用自己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也给新时代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山,那水,那柚园成了青少年的科普基地。还有来自太空的瓜果种子,早已生根,发芽,长成丹霞人心中的参天巨株。
2023,11,12于金喆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