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1日,伊朗总统莱希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今天(11月12)阿拉伯—伊 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讨论加沙局势。这也是伊朗总统自2012年以来首次访问沙特。
沙特外交部11月11日发表声明称,将于11月12日在利雅得举行阿拉伯—伊 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据沙特媒体“阿拉伯新闻网(Arab News)”11日报道,报道称,伊朗总统莱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埃及总统塞西、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和伊拉克总统拉希德等人已于11日抵达利雅得。此次阿拉伯—伊 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是沙特、阿拉伯国家联盟和伊 斯兰合作组织协商的结果,将重点就加沙局势进行讨论。
中东问题专家普遍认为,眼下全世界正将目光聚焦于:伊朗总统莱希对沙特出访!尤其是阿拉伯—伊 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结果!
据伊朗共和国通讯社11月11日报道,莱希总统当天在德黑兰启程前表示,这一峰会是所有人所期待的,期待伊 斯兰国家将就巴勒斯坦问题达成决议,并呼吁采取行动,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莱希指出,“今天,伊 斯兰国家的团结非常重要。”他发出呼吁:是时候就加沙局势采取行动,且伊 斯兰国家的团结很重要。莱西还称,联合特别峰会“不是用来空谈的平台,而是采取行动的平台。”
本月12日沙特将在利雅得主办伊 斯兰合作组织特别峰会,讨论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问题。伊朗总统莱希受邀出席峰会,成为此次峰会备受瞩目的焦点,这也是伊朗首次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共同讨论巴以问题。这说明,近三年来中东“缓和潮”的积极趋势仍在持续,也说明沙特与伊朗在北京复交的合作精神延绵不绝,为缓解地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中东安全结构中,沙特和伊朗基本处于相互敌对的位置。以伊朗为中心的“抵抗轴心”是现存秩序的反抗者,反美国、反以色列,也敌视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其成员包括也门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则是现存中东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也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依靠美国来对抗伊朗的“抵抗轴心”,也视美国为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关系的斡旋者。
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以往沙特与伊朗有些许共同利益,但矛盾和分歧却远大于共同之处。两国的共同点是模糊、抽象的,都公开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军事占领,都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但双方的分歧则是清晰、深刻的,例如沙特支持约旦河西岸的法 塔赫政权,伊朗则支持加沙哈马斯政权;沙特视哈马斯的政治分支为穆 斯林兄弟会的组成部分,视哈马斯的军事分支为伊朗伊 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的合作伙伴,伊朗则视哈马斯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的自由战士;沙特支持两国方案,伊朗则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因此,沙特与伊朗在巴以问题上过去长期互不信任,两方也从来没有就此进行过任何对话、合作。
然而,从2020年开始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的思维模式出现明显变化,国家战略重心从地区安全事务转向国内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从重视“斗”转向追求“和”。短短3年时间,主要阿拉伯国家抓住机遇,积极调整外交政策。
首先,阿拉伯国家弥合了内部分歧。2021年1月海合会峰会上,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四国宣布与卡塔尔恢复外交关系,长达4年的卡塔尔断交危机结束。今年5月阿盟外长级特别会议宣布,恢复叙利亚的阿盟成员国资格,阿盟22个成员再次“大团圆”。
其次,阿拉伯国家改善了与周边所有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021年5月,土耳其代表团分别出访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解冻。今年3月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此后,沙特积极开展同以色列的建交谈判,沙以建交似乎近在咫尺。
再次,阿拉伯国家塑造了同美、中、俄等大国的平衡关系。阿拉伯国家不再仅仅围绕美国站队,而是纷纷发展多元外交关系,在美国、欧盟、俄 罗斯、中国之间寻求新平衡。在油价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同俄 罗斯联手制衡美国;在经济问题上,阿拉伯国家不顾美国反对,深化同中国的合作;在安全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则持续依靠美国。
10月7日爆发的加沙冲突似乎让如火如荼的中东缓和潮戛然而止,沙特与以色列的建交谈判因此中断,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急剧恶化。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沙特与伊朗的关系不仅未受影响,双方的接触反而更加频繁了。10月12日冲突爆发5天后,两国领导人通电话,共同发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这是2008年加沙爆发冲突以来沙特与伊朗首次共同发声。此次伊朗总统莱希受邀出席伊 斯兰合作组织峰会,是2012年以来首位到访沙特的伊朗总统,也是今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以来双方最高层级的互动。
显然,近年来的缓和潮正在改变地区国家的思维方式,国家之间也在缓慢地积累互信。沙特与伊朗在北京复交的基本精神和思考逻辑是:阿拉伯国家不再信任美国的安全承诺,渴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买美国武器对抗伊朗、以色列,不如改善同伊朗、以色列的关系,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域外大国不仅不需要在地区政治中选边站,还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助推和解进程。诸如,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俄 罗斯协助叙利亚重返阿拉伯社会。
笔者认为,眼下,正值以色列疯狂强势对加沙“屠城”之际。巴以冲突的客观力量对比,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巴以冲突不仅事关中东地域政治,亦事关事全球反霸格局与国际人道主义前途。其中,伊朗总统莱希首次出访中东,对于当下巴以局势关键时点,相当于中途杀出了“程交金”,震动了世界!然关键,还得看:此番“伊朗_中东峰会”关系是否“真铁”!为此,笔者特赋《误桃源》为评为观。
战火遍加地,
局势陷纷繁。
以军狂野蛮。
中东悬。
咬金杀担当,
伊朗冒尘前。
后戏看峰会,
铁心联?
一一2023年11月12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