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上花果山
作者:梅兰
主播:月亮泉

花果山是秦皇岛北部的一个小山村,隶属青龙满族自治县。因其山清水秀而闻名远近,更因其 “花果山〞的名字让人不由得跟《西游记》进行了联想。其实,这个花果山只是一个新开辟的农家旅游景区,与孙悟空无关。
头天晚上,电闪雷鸣,不绝于耳,然后大雨如注。
第二天是周六,晨起虽有些云彩,但仍掩饰不住太阳的热情,天正在逐渐放晴,我们一行人按照既定计划直奔花果山而去。

久居闹市,对于城里随处所见的精心修饰的景观熟视无睹。下了高速,天然的农野景致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雨后争相拔节的玉米已经有五、六十公分高了,一畦畦整齐的稻秧也碧汪汪地的连成一片。
沿途低谷到处有水流过,有涓涓细流,也有湍急的小河。敞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偶尔夹杂农村特有的有机肥味道,然而还是比市里的空气质量好上很多。在乡下,我们可以尽情舒展自己的肺活量。

进入山区,四面丛翠,俯仰之间氤氲如画。天上一团团的云朵或铺展或游弋,无限抻展着人们的想象力。
山路曲折九转,高低不平,有村民牵着驴热心拥上前提供拉脚服务,间或有游客禁不住诱惑骑着驴东倒西歪地往山上走,那么热的天,我们对驴心存不忍。况且,更希望通过这次爬山松解紧张的神经,强健常年坐机关孱弱的体力。
上山时,在一个转角处,有水从高处漫流过路面,落入小溪后继续着自己的路程。踩着石头走过去,低头见那水清纯得像玉一样,无比柔软了此刻的心情。

出了村子,沿着河道上山,只见河谷里巨石嶙峋,不宽的河面湍急的水流冲撞着山石,激起千万珠玉,水声喧哗,在空谷中犹显喧嚣。白得刺眼的石头上不着一物,可以想象得到大雨瓢泼时水流裹夹着泥石势不可挡的样子,又有什么能够在洪流中附着在河中的石头上呢。那些赤裸的石头是一次次大雨和水流的见证,虽历经惊心动魄但依旧从容安然,那些耸立在河道中被冲刷得光滑圆润的巨石让人联想到生命的厚重而油生敬意。

想必是因为来客多的缘故,村民们早己经退却了先前的羞涩,习惯了游客如织的场景,他们很自然地跟游客们打招呼,淳朴地招揽着生意。沿途的树荫下,随处有村民摆的地摊,叫卖山核桃,蘑菇,野生樱桃等等,用桲椤叶子包裹的野樱桃酸酸甜甜,绝对胜于人工栽植的樱桃的味道。那是大自然赐予的无与伦比的舌尖享受。
临近瀑布附近修了一座铁索吊桥,几个坏小子跑上桥起劲地悠荡桥面,令胆小的过客踉踉跄跄,有惊无险却平添了些许笑闹。只有在野外,才真正解放了人性中被囿于一角的心性,流露出最质朴、最天然的无拘无束的本性。

临近瀑布水声爆响,一挂银练从高高的崖上飞流直下,阴凉的空气自谷底缓缓袭来,将从太阳底下转入此处的人们细致地包围,瞬间脱却了燥热,如入仙境,发自心底地舒爽。
一线天己经修筑了铁栏杆,拾级而上,并不让人再感到些许惧高。悬崖边新近修筑的铁锁的确给了身处陡峭中的人们以坚强的心理支持。似是直上直下,又有几处平台缓解了爬升的疲惫。不知不觉间,一潭秀水跃然眼前。

面对那湍急、喧哗却又似乎充满智慧的溪水,不由得不感动于它的纯净与唯美。
水是从一千几百米高的山上四处汇集而来的,即使在不远处的地方它们还是涓涓细流,但是到了这里,不是很大的落差便集成一汪碧玉样的潭水。潭水外溢形成了山上那挂瀑布,源源不断,常年流淌。
清澈的泉水诱惑着人们纷纷跑到河边掬起来,感觉它,亲近它。水孕育了万物,传递着积极的信息,承载着生命的厚重。它以无比的灵慧在人与自然间搭起互通的桥梁,使得人得以代代繁衍发展。
大自然总是以它自己的意志巧夺天工地给予人类最丰厚的报答,只要我们心中流动的是爱和善良。

下山的时间仿佛比来时要快很多,很快就来到了一处农家饭店。热情的山里人一如既往亳无保留地招待着远来的朋友,在这里的农家吃饭,绝没有城里一些饭店的蝇营狗苟和浓重的铜臭味,名副其实的宾至如归。
花果山,一个不大的村子,几年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它巨大的变化。打开山门迎客,山外的气息吹宽了山民的眼界,而山民们质朴的性格,一次次洗涤了来自城里的客人的心境。
忽然想起上山的路上,在河床的一个巨石上镌刻的一句至理名言 “上善若水”,便会心地笑了。
再上花果山,溪水见证了善良的村民们的一切努力,花果山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着她无比的魅力。

作者:王砚梅,笔名:梅兰、默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诗词集《心叶集》。依唐风宋韵约会风花雪月,挽春华秋实体悟今生前缘。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朗诵委员会副主任,秦皇岛市朗诵艺术团秘书长。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在河北省文研会举办的“红色记忆 百年风华”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朗诵活动中荣获“最美诵读者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