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琛(1897-1975),四川泸州城厢人,泸州中学堂第四班学生,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任泸县县立中学校长。
刘航琛家世背景
刘航琛,祖籍湖南宝庆府邵阳县。清顺治时,祖上以清廷命迁川,初,插占四川永川县佛陀庙地。航琛的祖父刘德钦是入川刘氏第七代。航琛已是入川第九代。刘德钦十五岁时在泸州其姨父童氏染织店学徒。兼习医药,研究咀片及膏丹丸散之配制。出师后,初自营染织业。时,西洋棉纱渐及内地,染料已有进口,传统染织业日趋没落,刘德钦经营不及七年,无利可图,乃与重庆人龙姓朋友合伙买卖中药材,经营药店。
刘家信仰天主教,至刘航琛时,也有三百多年历史。在泸州,刘家作为虔诚的教徒帮助教会做过很多事,深得法国教主信任,曾受教会委托主持修建教堂事务。刘德钦为表达对天主教的虔诚,本着“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教义,特将药店名定为“爱人堂”,地点在泸州城内报恩塔下治平路东侧。“爱人堂”通常亦写作“爱仁堂”。
刘德钦用各式药材作原料蒸馏,与酒配合,配出了首款有鲜花味的低度甜酒,在自己的作坊生产,取名“百花酒”,在爱人堂发卖。爱人堂百花酒投放市场,大受欢迎,爱人堂的名声不胫而走。
同治五年六年间,刘德钦的合伙人龙先生去世,其后人要求拆伙。刘德钦用二千多两银子,收买了龙家的股权,爱人堂成了刘氏独家控股产业。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泸州爱人堂作坊店主刘德钦七十三岁寿终正寝。刘德钦不愿意子孙做官,生前订立了家规:“但凡我家的后代,生下一个男孩,便由爱人堂拨发纹银一千两,女孩减半。这笔钱不能提现,只可放在店里面,给予月息一分五的优利。如此每五年本利之和加一倍,到二十岁时给钱,男的有三万二千两,女的有一万六,还愿意继续存放的,每月可得四百八十两的利息,(折合银元,约有六百余元)。”谓之为养廉之费。他考虑,子孙们有这笔固定收入,生活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无须为了几十百把两银子的待遇,去奴颜婢膝,求人谋事。刘氏家族子孙可衣食无忧,大可按照各人的志趣,徐图发展。
航琛的父亲刘泽意(子修)接管爱人堂后扩充经营规模,置窖池、添设备,雇工30人左右,酒厂规模大备。刘子修有了雄厚的资金,1906年创办了溥利火柴厂;1909年与自流井友人伙办了龙源井,同年,刘子修任泸州议事会议长;1910年创办了川南瓷厂,同年刘子修任泸州商会总理。在当时的泸州,爱人堂已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大作坊。

爱仁堂名酒总批发处 (图片景俊鑫提供)
从教会学校发蒙到入读泸州中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航琛六岁。按年龄应进“蒙养学院”读书。蒙养院,附设于各省府厅州县及大市镇原有的育婴堂与敬节堂,分官立、公立、私立三种,以辅助家庭教育“蒙养家教合一”为宗旨,按规定保育教导三岁至七岁儿童,设院董一人管理事务,以“老成端谨而又和平耐烦者充之”,“以乳媪和保姆任保育教导之事”,教导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四项。
刘家信奉天主教。那时,教会不准教友在教会以外的学校读书,刘子修便将儿子送进了教会在南门外的福音堂办的“启智学校”,正式取名“宾远”,字“航琛”。启智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圣经。学校起初规定每十天休息一天,而不是七天休息一天,刘子修觉得教会学校的教育有些问题。

南门外福音堂旧照 罗文鹤摄
光绪二十九年州人程元杰在水井沟施家祠办起体仁蒙养学堂。刘航琛在教会学校读了两年,刘子修却在家设私塾。请陈寿先生来家里授学,教历史、地理、国文、算术。历史教本用的是汉译日人所著《支那通史》及《续支那通史》;地理教本为《瀛寰全志》;算术教本为《笔算数学》。国文由陈先生选授。因当时还没废科举,以策论取士,先生所选者均为策论。晚年刘航琛还记得先生讲策论,第一篇是《过秦论》,第二篇是《治安策》。
光绪三十一年,体仁蒙养学堂迁明伦堂更名为官立初等小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陈寿先生病逝。第二年(1907年)刘航琛十二岁,入读“蒙养学堂”(官立初等小学堂)。因刘航琛入读后在两小时能完成作文五篇,于是国文课跳到第一班听讲,其它学科则随第三班听讲。刘航琛记得第一班国文所授为《礼记.檀弓篇》。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刘航琛读过的官立初等小学堂改名为“泸州城南高等小学校”。
在蒙养学堂读了一年(1907年),刘航琛已十三岁,考入官立泸州学堂第四班。
在刘航琛入读泸中前一年,泸州学堂原高小甲乙两班合为中学甲班,学校始定名泸州中学堂,同时仍附设高小两班。
早在光绪三十二年 ( 1906年) 三月,上谕云“自古庠序学校皆以明伦德,行道义,无非造士。政教之隆未有不原于学术者。即东西各国之教育,亦以无人不学为归,实为中外不易之理。朝廷锐意兴学,特设专部以董理之。自应明示宗旨,俾定趋向,期于一道同风 。兹据该部所陈,忠君 、尊孔、与尚公、尚实、尚武五端为扼要。总之君民一体爱国,即以保家正学,昌明翼教,乃以扶世人人有合群之心力而公德以昭,人人有尚武之精神而自强可恃。务讲求农工商各科实业物无弃材,地无遗力,期有益于国计民生。庶几风俗淳厚,人材众多,何患不臻上理。著该部即照所奏各节通饬遵行。所有京师各省学堂师长生徒,尤宜正本清源,辨明义利,不视为功名利禄之路,而以为修齐治平之规。于国家劝学育才之意,方为无负。该尚书侍郎等,惟当饬躬率属,言行必践,切实提倡,认真查核,懔时局之艰难,思全国之关系,朕心惓惓有厚望焉。馀著照所议办理。”
上谕明确规定学堂应“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经,俾学生心术一归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技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泸州学堂开设的课程有修身、读经、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 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体操。读经课和国文课仍是学堂的最主要的学科,“讲经读经”,研读儒家经典;国文,讲授传统的训诂文字之学,每周9课时。其中读经课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其时学制未定,……以泸州及辖江安合江纳溪等县所湊经费办理,唯需要教至何种程度,则无人知之。泸州学堂戊申年国文系《诗经》。”(《刘航琛先生自订年谱稿》)
宣统二年 ( 1909年) ,泸州中学堂附设高小开设修身 、读经 、讲经 、国文、算学 、舆地、中国历史 、格致、图画、体操、手工、商业农业、乐歌、英文。
泸州学堂的教师多是科举出身的进士、举人,以及士绅公认的耆老宿学。读经课先后有举人罗顺蕃、陈元龙、髙觐光、龙志清、王家修主讲,国文课先后有举人温翰桢、髙觐光、熊沅生、余廷芳、车云湘主讲。
入读泸州中学堂的时代背景
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泸州籍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奉东京同盟会总部指示,回国推动革命斗争。李琴鹤回国留上海进行工作,杨兆蓉、陈漱云等回泸州,凡曾参加输新学社的社员,均介绍入同盟会。至此输新学社过渡到同盟会组织,加入国内声势浩大的推翻帝制的革命行列。同盟会多数成员致力于教育兴国。在泸女师任校长的,先后就有邓邦植 、曾志仁 、罗风羽志(“羽志”合体字) 、房德谦 、李亚君 、颜保真 、杨兆蓉 、王明体 、罗绳泌 、黄学海等;在育群女中任董事、任教的有陈簌云 、温筱泉、李琴鹤、杨兆蓉、邓西林、金丽秋。
清宣统三年( 1911年 )五月九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强行将民办川汉、粤汉两线监督权、管理权、筑路权拱手让给帝国主义国家。这引起全国人民反对,激起了川人极大愤恨。六月十七日,由同盟会领导哥老会所组织的四川促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九月七日川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数十人,制造了“成都血案”,激怒了广大群众。保路运动同志会转化为推翻清廷的武装同志军,在各州县展开武装革命斗争,围攻成都,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在保路运动之际,泸州同盟会员纷纷赶回泸州,投入革命运动。
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农历十月初,重庆起义成功。泸州的同盟会革命党人李琴鹤、杨兆蓉、席乾生、徐琢成、蒋星韶、金丽秋、韩丽生等人,策划泸州清廷驻军川南永宁道炮兵队、泸州都司营驻泸盐务巡防等反正。
川南永宁道道署辖25属( 即泸州、江安、合江、纳溪、叙永、古蔺、古宋、高县、琪县、庆符、长宁、兴文、筠连、资中、资阳、仁寿、井研、内江、宜宾、南溪、富顺、隆昌、屏山和雷波、马边厅)是清代川南的主要行政区。泸州直隶州知州郭钟美(进士)、川南永宁道道台刘朝望(别号荃庄、皖人、清荫生、年仅三十余岁)倾向变法。泸州同盟会党人,认为策动道台刘朝望起义,关系川南易帜,极为重要。
李琴鹤、杨兆蓉、邓西林等,邀集泸绅温翰祯、毛焕煊、龚选廉等二十余人,于1911年11月25日(农历十月初四日)夜二鼓时分,赴道台衙门同刘朝望谋划起义。
次日(农历十月初五),刘朝望便在考棚试院(现花园路公安校址)宣布泸州独立,并首先带头剪掉辫子,表示起义决心,以示与清朝决裂。当即泸州没费一枪一弹,和平易帜,川南军政府成立。
刘朝望自任都督,士绅温翰祯副之。刘子修刘被邀请出任实业部长。龚选廉任外交部长,毛焕煊任教育部长。
刘航琛回忆“辛亥革命的时候,川南道刘朝望(字荃庄,淮军名将刘铭传之孙),接到端方自资州发来的电报,要他一同对清廷尽忠。刘心中不如此想法,他认为只有附和革命,然后才可以生出夔门。所以他在阴历八月间(日期已不能记得)约请全泸州的绅商开会,把我父亲也邀请了去。随即成立了一个机关,叫做川南军政府,刘朝望先生做了都督,本地绅士温翰桢做了副都督,我父亲为实业部长,泸州就算是独立了。”
四川多地学生也积极投入了辛亥革命。刘航琛也投身参加了学生军。
学生军最先起于武汉。在起义爆发前,学生群体中许多人就已经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革命的同情者。武汉陆军测绘学堂的学生除党人外,“几乎全是同情革命的”。起义一爆发,众多学生就积极地参与进去。武昌起义爆发后数日, 湖北陆军小学堂、陆军第三中学堂以及湖北陆军测绘学堂的学生们就组成了一支数百人学生军,在鄂军都督府的领导下参与保卫武昌城。
武昌首义后,武汉三镇成了革命军和清军激烈争夺的要地,也成为时局的关键。如此激烈的战况自然激起本地学子的参战热情,而且吸引了别的省份甚至是国外的学子赶来支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两个多月后的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即在南京成立。
四川也组织学生军响应北伐,泸州中学参加学生百余人,刘航琛、王少溪、阴懋德等均在其列。王少溪、阴懋德是泸中第一班学生,高刘航琛三个年级。刘航琛在第四班,时年16岁。据《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大家就组织学生军,想要北伐。泸州中学参加此一运动者,一百多人,我是其中之一。我们自己聘请教官,自己买枪,自己买子弹。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正预备北上,清帝宣布退位,袁世凯当权,我们的学生军也自动解散了。”
当时云南都督蔡锷命两个梯团入川,谢汝翼梯团到叙府,李鸿祥梯团到泸州,在泸州属合江县杀了川军一营,学生军乃不得不解散。滇军李鸿祥梯团进驻泸州,川南军政府军事部长黄方率兵一营解合江之围(保路同志会围攻合江数月),围解返泸,为滇军围歼,黄方及该营管带刘笃生均死。同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学生军自动解散。
后重庆军政府派但懋辛接任刘朝望,改称川南军都督府,刘子修及各部长一同去职。
刘子修在泸州先后出任过议事会议长(1909年)、商会总理(1910年)、川南军政府实业部长(1911年)。1912年“北京政府对宣告独立首要人员分别叙奖,川南军政府各部长各发金质甲种奖章一座”(《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宣统三年(1911年),泸州中学堂附设高等小学停办,改为中等工业甲、乙班。民国元年 (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府、州改县,中小学堂一律改称学校。泸州中学堂改名泸县县立中学校。改中等工业甲乙两班为中学一、二两班,学制为五年。宣统三年实施实科中学五年制,刘航琛适逢其会,在泸中完整就读五年。
自民国元年起,学校每年春秋二季各招收学生一班(有时仅秋季招收学生一班),是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颁布了学校体制系统的规定及附9条,1913年 (癸丑年)八月又颁布各种学校规程,合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学校执行此学制,取消清末文、实分科的作法,开设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读经课被取消,改在国文课里讲授儒家经典。史地国文聘请前清举贡生员担任。英语科聘请英国牧师担任,其他学科聘请日本留学生担任。“壬子癸丑学制”是泸中进入民国时期执行的民国的第一个学制,实行了十年之久。(民国2年( 1913年),奉教育部令, 从第三班起学制定为四年,不分级,14岁入学。)
1914年袁世凯政府通令尊崇孔圣,学校奉行祀孔典礼。1915年2月,《颁定教育要旨》,确定“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教育宗旨。“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由教育部编入课程”,恢复讲读经课。中学节读《礼记》《左氏春秋》,其中《礼记》中的《典礼》《少仪》《大学》《中庸》《儒行》《礼运》《檀弓》诸篇规定必读。国文教学多读《国语》《战国策》,选读《尚书》。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倒台。10月,读经课废除。
泸州学堂定名为泸州中学堂那年(1907年)。刘子修与李春潭结姻亲。是年秋,刘航琛订婚,未婚妻为李春潭之女,名世芹字泮香。民国二年癸丑(1913年)十八岁,九月完婚。
刘航琛就读泸中几年间,正值清末民初,学校校长先后有陈铸(1908年)、罗顺藩(1908年)、万慎(1908年)、朱荣邦(1901年)龚选廉(1912年)、罗绳泌(1912年)、陈铸(1915年又复任);教师有高觐光、毛焕煊、李射虎、欧阳廷熛等,多是前清硕儒。
其中,龚选廉与毛焕煊、刘子修是好友,曾同为川南军政府部长。
龚选廉生1874年。家庭清苦光绪十八年壬辰( 1892年)入鹤山书院半教半读(边读书,边看卷子,小有薪资),读书费用得以维持。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 1898年)参加县考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成为泸州回族唯一的廪膳生员(秀才中优异者,国家资助生活继续深造的书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龚选廉考取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东洋大学,攻法政。
龚选廉是清末民初时期泸州回族中一位倾向于“民主革命,宪政立国”的新型知识分子。作为川南地区回族社会中新生力量的代表,在留学过程中获得了民主革命思想。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与当时各省留日回族学生经过多次商讨,于1908年在东京成立了“留东清真教育会”,并创办了《醒回篇》杂志,以期唤起全国回族人民,振兴民族文化,团结全国其它民族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共同奋斗。宣统元年( 1909年) 龚选廉归国后积极投入地方教育事业,投入辛亥革命洪流,致力于推动地方社会的近代化。任泸视学,同时被选为省咨议局议员。
毛焕煊在他的自述《泥爪录》 中记述了焕煊先生自己的留学经过和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的目的:
丁未 (1907年) 二 月留学日本,肄业于东洋大学学习法政。九月法政大学开地方自治班。盖因此,北洋大臣咨送直隶绅士来东肄习,以储宪政才人也。乃报名随班听讲。十一月东洋大学行毕 业式。十二月法政大学自治班修业。初五曰诣使馆领护照及证明书。
1908年三月毛焕煊回国返泸,八月即被知州钟寿康聘任为师范传习所教育学、国文教员。次年又被泸州中学堂监督万斐成 (万慎) 聘任监学、外史、国文、经学教员。1910年泸州成立议事会,毛焕煊被选为议长,州视学兼学务总督。毛焕煊会同劝学员,亲诣各乡,成立联合高等小学,筹集经费规划校舍及设备。1911年同江安朱笃诚、同郡好友龚选廉、罗筱瀛创办川南公立法政学堂。永宁道尹刘朝望任学堂监督。龚选廉任教务长。收录学生五百人,彬彬乎一时之盛。
综上可看出,刘航琛从发蒙起就接受东西方文化教育,有传统的国学作根基,又有新学的导引。学前、小学、中学阶段都享受了当时良好的教育资源,有缘不少名师的熏陶,在基础学历教育方面得到了比较系统和扎实的训练。
北京大学转科:从理科到经济系
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刘航琛十九岁。于泸中毕业后,刘航琛索阅北京北洋圣约翰文化等大学招生简章,其入学考试均用英文,必须将已学过之物理、化学、几何、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以英文复习一次。于是刘航琛跟随英国柏贞德补习英文一年。第二年九月赴北京投考北大。
民国5年正月先入汇文大学特班(选科),选英文、数学。秋季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民国7年(1918年)转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北大读书期间,爱人堂酒类运北京试销成功。刘子修在泸州小市又创办了金星玻璃厂,为爱人堂酒厂生产玻璃酒瓶。
民国12年癸亥(1923年)刘航琛毕业回泸。凭借父亲刘子修广泛的人脉关系,秋,得以回母校继颜保真后,任泸县县立中学校长。
任职泸中校长时的社会动荡
民国12年癸亥(1923年)端午,刘航琛离开北大返川,至重庆,时值第二军攻泸州,熊克武部旅守泸州,踞长江沱江及龙透关之险抵抗,乃留渝。候汤部退却,杨森占领泸州后,始得返泸,与杨森相晤。
“我于十三年春回到泸州,担任泸州中学校长。杨森兵克泸州之后,派杨春芳驻守,(杨春芳有两旅人,一旅为白骏登,一旅为范绍增。范为渠河之绿林出身,杨为泸州之绿林出身,早年志同道合。在磨刀溪时,杨春芳为旅长,范绍增为团长,到了泸州,杨为师长,范亦升了旅长。)绿林出身的人,其行动每多为人传为笑柄。杨春芳留守泸州期间,每遇重大事件,即邀请地方上之机关法团开会,取决"民意"。此次杨春芳的笑话,乃因第一军攻重庆而来。因杨森回兵援救重庆,杨春芳在泸州势单力薄,杨森不得不稍予安慰,说"七天之内一定回来援助"。接着,熊克武的部将吕超(即后日国府主席林森的参军长),率领吕镇华旅来攻泸州。事有凑巧,杨春芳当年接受招安之后,曾经做过吕超的部下。围城到了第九天,杨春芳不见杨森回兵来救,他的意志动摇了,乃召集地方机关法团士绅开会(我亦在邀请之列,我坐的是首席,因为学校是机关居首,商会、农会、教育会是法团次之,老年的士绅又次之),宣布说:‘吕总司令是我的老长官,现在来到了沱江北岸的小市,我本来应该欢迎他进城,但是杨军长去时叫我守七天,假如吕总司令一来,我立刻就欢迎他,对我春芳的体格'不好(体格为人格之误,盖匪不知者为正、何者为误)。春芳在军政界,前后十几年,没有在什么地方有始有终过,我怎么能立刻就欢迎呢?(有始有终为有始无终之误。杨春芳将‘无'字误为‘有'字,弄得大家啼笑不得。)现在已经过了一星期,杨军长并没有来救援我,而吕总司令是我的老长官,我怎么能不欢迎他呢?所以请大家来商量,究竟我是该欢迎吕总司令,还是再固守下去。’在这种情形下,地方人士不能表示,因为手中并没有一支枪,只好说‘师长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杨春芳欢迎吕超进了城,出了一张布告,有几千字,说明他原来是参加革命的:‘经过了若干年的奋斗,与大军脱离了,现在吕总司令到了泸州,可以和大军联系了,我们请吕总司令来领导革命,主持全体军事。’他将吕超欢迎进城,住在赵又新原来住的盐局。他在自己的司令部扎了两个牌楼,上面各有四个大字‘义旗重举’、‘还我本来’。此为妙事的前半段。
隔了十几天之后,杨森回兵,又到了泸州,杨春芳去见吕超,说:‘总司令,杨军长回来了,恐怕要委屈你几天,因为吕镇华那一旅的枪,我已将他们缴了。’吕超就这样做了俘虏,每天抽鸦片,写字过日子。杨军长进了城,杨春芳又出了个几千字的告示,说:‘敌人来了,没有办法(故而开城),现在杨军长回来,已将敌人的枪缴了,欢迎杨军长进城。’同样,他又扎了两个牌楼。八个大字,仍旧是‘义旗重举’、还我本来’。这两次会,我都是列席者,真是令人喷饭。
第一、二军战事的结果,等于互相交换了根据地,第一军占了第二军的重庆,第二军占领了第一军的成都(十三年二月)。这样的交换,于第一军极其不利,因为川军可以由北而南,由西而东打重庆,黔军可以由南而北打重庆,吴佩孚可以由东而西打重庆,四面受敌,无法立足。熊克武又想打回成都,然而不幸在顺庆一仗失败,失去了所有在四川的凭借。熊克武领着残余,先退湖南(十四年一月),再退广东,形势日非,最后竟被在虎门囚禁起来(十四年十月)。
熊克武部队中很得力的一旅是张冲,下面三个团长,一个是刘伯承,一个是刘慕贤,一个是鲁平舟。三个人都有外号,刘伯承叫刘瞎子,做团长以前眼睛就被打瞎了一只。刘慕贤叫牛角胡子,鲁平舟叫鲁莽子(读平声)。后人很少知道刘慕贤和鲁平舟的所终,但刘伯承却是今日重要共党首领之一。”((《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任职泸中校长期间的作为
“我是民国十二年由北京回到泸州故乡的,那时郭昌明(字文钦)先生在泸州作川南道尹,他在我回家不久,就出面请我做泸州中学校长。当时我自己感到所学无成,而学校经济情况又很坏,不愿接任,后经郭道尹一再催促,才勉强答应。
刘航琛“受命于泸城四郊多垒之秋,就任于本校债台高筑以后”,初,颇有一番雄心,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泸州中学的经费,一向是附加在粮税里面,每征收一笔粮税,学校就加多制钱一百文的收入,总计全年可收到二万多吊钱。起初八百制钱可以换银元一元,我接任时,六吊钱才能换银元一元,等于制钱贬值八倍。原先用制钱作计算单位,后来改为银元作计算单位,所以我接办时,学校经费非常困难(等于只有以前收入的八分之一)。当时我为了解这一问题,特别请泸州的士绅、法团、商会以及各界人士在学校里开会研究,结果大家决定在粮税里按笔附加到一角二分(等于以前收入的百分之八十),这样一来,泸好中学虽不如从前经费充足,但还可以维持下去。”((《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刘航琛亲自抓教学业务,亲自安排课程,下达教学任务,督促完成授课计划;解聘守旧无为教师,择优聘任教师。教师因病缺课,便自己代课。秋季招收第二十班学生,并从该班起改为三三制。以后系三年毕业。自办中学后,年招二班,班次增多,校舍渐不能容,划泸县小市体仁堂为分校。落选生托人情要求插班,为保证学校质量,也不迁就收留。学校有起色。泸中足球校代表队发展为中毅、中勇、中兴、中英四个分队。
刘航琛是年冬“遭罹足疾,抱病视事,痛苦万端”,又苦于因解聘差劣教师及拒收说情落选生等问题,招来社会上某些人的恶意毁谤,甚至遭诬告。刘航琛穷于应付,渐渐心灰意冷,一年中四次向县长张英提出辞去泸中校长职务,但“均未邀准”。我修《泸州一中校史》,在泸州市档案馆见到刘航琛第四次辞职手稿。
原文:
泸县县立中学校长刘宾远呈为呈恳立委贤能以恤病躯并恳彻查校长任内办理各事以明真相而昭大公事
窃校长去年七月奉永宁道道尹委充斯职,受命于泸城四郊多垒之秋,就任于本校债台高筑以后,勉强支拄,馑济艰难。顾世运未平,时方多难。楶梲之材久虞非任。复于去冬遭罹足疾,抱病视事,痛苦万端。因于去年十一月九日及十二月二十一日先后上呈钧署暨永宁道道尹,恳请辞职均未邀准。继奉四川省长公署第二号委令加委。而以足疾增剧,难可任职。复于本年二月二日以因 病辞职,恳请便宜遴委接充缘由上呈钧署,以因病辞职,恳请遴委接充缘由上呈。钧署委任校长虽告该员等,对于交代一切均应负责办理,必无窒碍。其校长任职时,一切事务如有疑窦,校长均负完全责任。校长辞职委因足疾。前后辞呈,咸可覆协,与快邮代电事应无牵涉。至该生等此种举动,实由校长训育无方,诚信未孚所致。该生等年幼无知,罔识利害,挟忿污蔑,冀淆观听,一经彻查,真伪立辨。既无伤于大体,应请一律免究所有。呈恳立委贤能以恤病躯,并恳彻查校长任内办理各事,以解真伪而昭公允各缘由。伏乞察核实施行。实沾德便。
谨呈
泸县县长兼泸县县立中学监督张
校长刘宾远 民国十三年三月十六日
计呈粘贴快邮代电一纸墨飞一纸
造作蜚语竟至形诸楮墨,教本县于泸印刷局印刷快邮、代电,横加污蔑。中谓校长任职以来种种舞弊,列举五条。虽营营青蝇无伤日月,然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无稽之谈或淆观听。若行使职权查获示名,立予斥退,而真相未明,流言可畏,旁观不察,将谓校长滥用职权挟嫌报复。用特粘呈于泸印刷局所印该项快邮代电样件一纸,暨该生等交印该项印刷品负责墨飞一纸。恳请钧署将校长就职以来所有收支账目及所办各事逐一彻查以辨真伪,用释群疑。庶校长名誉不致受损于因病去职之后,以寒来者之心。窃校长去岁奉官厅之委任,复为乡党所敦勉,地方义务,未敢因辞。原约一学期后,稍能整顿,即当去职。现在办理已八阅月,足疾不痊,实难久任。而该生等忽有此项快邮代电,如其所言非枉,政府为维持学务计,应将校长立予罢斥,依法惩处。如皆出自虚构,校长为保全个人人格名誉计,决难稍事勾留,久处樊溷。斯濯足犹虞不洁,矧遭奇谤能不避趋!校长已于本日迁出学校,以后校务不能负责。务恳钧署立委贤能以免旷瘄。校中各事,俱设专员,各有典司管理。租谷银钱账目之庶务员系由。
请立委贤能以恤病躯并彻查任内所办各事以辨真伪白。
刘航琛三月呈第四次辞职书后仍未获批准,五月父亲在渝病重。刘子修病,原为肺炎,后转为肋膜炎,并且染上肺痨病,遂去重庆医治了半年,那时医学界对肺病与肋膜炎毫无办法。
刘子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要刘航琛去重庆。刘航琛五月又再次请辞,奉军长摄行民政杨森将军准假,刘航琛离职赴渝。
刘子修临终嘱刘航琛,除做官外一切事皆可做,做官人奴颜婢膝之状,非他所乐睹见。又再嘱家规:每生一男,便于其出生之日拨予银一千两,存入自己事业内生息,至二十五岁时,本息可得三万二千两,每月可收利息四百八十两,以为子弟保全廉耻之用。嘱当继续照办,并谓长孙垂玛生时,亦已照此办理。
阴历六月刘子修病逝于重庆。刘航琛留渝守制,不能继续担任泸州中学的校长,终于“辞职”成功。刘航琛自此放弃教育事业。刘航琛先生自订年谱稿云“受任为泸县县立中学校长,在任期内除为之稍增经费外毫无成就。”。
此后刘航琛一生致力于经济,财政。
刘航琛是一个理财专家,民国17年(1928年)因王陵基举荐,入幕刘湘。任四川省财政厅长,整理四川财政,助刘湘统一四川。刘湘死后,任职国民政府财经部门,先后任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国民政府经济部长。临解放,携眷出走香港去台湾。随国民党迁台后,被控"叛国贪污",后经何应钦等人多方斡旋,得以保释。晚年,一贫如洗。1975年9月28日病死于台北。
补记:
民国十四年乙丑西历一九二五年三月,刘航琛扶先父灵柩返泸安葬。时驻泸军队除杨春芳师外,尚有刘湘派驻泸州之川军第二师师长李树勋。船至距泸三十里泰安场时,杨李均派代表来接,请入城办理丧事。刘家在泸南门外有一花园,刘子修即葬其处,一切均准备妥当,而情不可却,只得穿城而过,以便路祭(杨李之路祭),仍在南门外办理丧事。民国十二年(刘航琛接任泸中校长这一年)刘湘辞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以后,川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第二军军长杨森,第三军军长刘成勋发生内讧。成都、重庆、泸县成三军必争之地,有时是一军防区,有时是二军防区。各学校的校长为防军所委任。防军之胜败,关联到校长之去留。校长很难专心治校。自刘航琛去职后,继任依次朱纶、马龙、龚良伟等人 。
直至民国18年(1929年)秋,韩天鹏任校长,泸中方进入黄金十年。
2023年11月8日蓝集明于瓦窑坝庆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