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志弥坚 纸上情四溢
——读《跨越千年不朽》
文/吴海清

我和马山前相识五十余年,是老战友,是好朋友。去年他邀我为他文集作序,多种缘故叫我犯难,一再推脱毫无效果。前不久,他把300页清样从陕西寄来,我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打起精神认真阅读,争取把这个任务完成好。马山前是69年的陕西兵,1971年从陆军38师112团调入四川南充军分区。我是四川营山人,大他几岁,1963年入伍。在政治部一起工作了十几年,他搞宣传,我搞组织,我们的友谊就从那时开始。
《跨越千年不朽》是他第三本文集,是继《走出历史怪圈》《挺起担当脊梁》之后又一力作,共有七部分,100篇文稿,约20万字。我仔细拜读学习,深感新书厚重,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猎众多,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很教育人,也震撼人。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生活的历练,精神的升华。一个满头白发的耄耋之人,还如此躬耕不已,让人心生敬意。心志弥坚,情谊四溢,是我阅读全文的总体印象。
马山前说,人生是个哲学命题,关键不在选择,而在如何对待。他的一生比别人坎坷,吃过不少苦,遇到不少难,很多时候都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咬着牙硬扛。他出身贫寒,幼小离开父母,缺少同情、支持和爱。大困难年代,他拿着政府每月3元钱的补助读完高中。当兵时家里只留下16岁的妹妹和11岁的弟弟。贫困和磨难,给了他信心,给了他勇气,给了他面对一切的胸襟和力量。感恩共产党,热爱新中国,关注民生,忠诚事业,努力工作,是他人生的主色调。
上个世纪80年代,军队百万大裁军,他依然脱下军装回原籍,在单位15平米的屋子一住就是八年。老师去看他,只好在地板上铺凉席将就;战友去拜访,他在楼道用煤油炉子给煮面吃;早上骑车子送儿子上幼儿园,下乡下工厂他把孩子托付邻居照看。看望他的朋友看到伤心落泪,可他就这么一天一天地熬,一年一年地过。自己贷款借钱买房子,把儿子送进中学,送进大学,成为研究生,还想方设法让重病在身的妻子重新恢复健康。尽管如此,马山前并没有沉沦,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退休坚持给人打工13年,一边工作读书,一边思考写作,20年接连出版三部著作,一部比一部厚重,有历史典故,有成长经历,有晚年生活,有战友情谊,有家国情怀……

读马山前文稿,加深我对他的认识,坚信马列,坚持党性,坚守底线,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书的开篇三文引人入胜:《历史的大趋势不可抗拒》,借助纪念马克思诞辰,阐述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雄伟奇志 壮美情怀》,通过赏析毛主席诗词,歌颂他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天安门城楼留个影》一文末尾,有这么一段话极为中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揭示了“资本”的“剥削”本质;列宁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揭露了“帝国”的“侵略”本性;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革命的方式消灭了“剥削”,打败了“侵略”,实践了马克思和列宁的重大发现。歌颂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与不朽,反映他对革命经典研读的精到和透彻。其见解独到,精辟,深邃。
他在咸阳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坦言:在党言党,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至上,事业为重,为了国家发展,为了民族振兴,为了人民幸福,不负重托,永葆青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其言凿凿,其情亢亢,方显党员本色。《范蠡弃官经商垂范》讲述对国家治理的思考,《林则徐要脑袋刚正》讲述惩治腐败的艰巨,《孙悟空在彬州成佛》讲述拥戴英模的重要,古为今用,发人深省。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主席的话马山前谙熟于心,他把《军魂永驻》作为重点,编排在书的第二辑,可谓用心良苦。13篇文章,写人写事,篇篇精彩,字字动情。激情岁月,诚挚友爱,热血沸腾,让我痛快淋漓,使我感触良多。当兵的意义在于,奔赴前线,勇敢杀敌,流血牺牲,保家卫国,这是最神圣的使命,这是最无悔的选择。青春在军营燃烧,品格在军营养成,军魂在军营铸就。强大的国防,不倒的长城,都是千千万万钢铁战士筑成。《学伟人风范 庆建党百年》,是陕西老兵前年南充聚会纪实,通过参观故居,敬献对联,对朱德、邓小平、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达无限崇敬之情。
《将军在13军农场的日子》,对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的红军老将军,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何正文表示怀念。《奋笔疾书药石言》,对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杨洪立少将,用杂文为改革开放鼓呼,为军队建设助威给予赞扬。还有,致郑天翔的信,给张泽勇的寄语,对张明金的怀念,对朱文涛夫妇的记忆…… 情浓意切,亲密无间,热情满满,让人动容。行笔至此,我不甚感慨:曾几何时,军队出现那么一些败类,身居高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自毁长城,必须坚决严惩。强国先强军,强军能安国,历史经验当汲取。
四川地大物搏,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马山前在这里当过20年兵,对四川颇有感情。或当战士,或当干事,或在武装部当副部长,爱岗敬业,勤奋努力,用最佳姿态、最好成绩、最美年华,奉献国防和巴蜀。他采访过南充众多人,如张思德母亲刘光友,仪陇县委书记王春苓,华云区武装部长严守义。他报道过朱德故居纪念馆落成典礼,新华社发通稿,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他四处奔波,买钢材、买木料、建楼房,使武装部面貌全新。山前离开已经36年,仍念念不忘四川,多次回第二故乡看望,每每都有文字记录。2011年看儿子,他写《二十四年之后回四川》;2017年同学会,他写《千里嘉陵一日还》;2021年战友会,他写《学伟人风范 庆建党百年》。
读这些炙手可热的文稿,能感悟到他对四川的留恋、热爱和不舍。读他的文字,你会感动不已;“南充对我何其重要?她是一块热土,一段经历,一缕情丝,一种记忆。我出生在陕西关中,却成长在四川南充。在那里入党提干,在那里读书工作,在那里交朋结友…… 我生命中的许许多多,都来自嘉陵江畔的南充!”听他的声音,你会情不自禁:“在我登上动车北去的那一刻,心中顿生感慨:再见了巴山蜀水,感谢了父老乡亲!”
马山前文章写得好,现已小有名气,读者越来越多,赞扬的诗文有增无减。主要是他的作品,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除了我上面讲的之外,《古事今谈》《读书留痕》《诗韵弥香》《知识之窗》也各有则重。总体看特点十分突出:体例不一、写法不同,风格一致、思想相近,短小精悍、简明额要,文字不长、信息量大,观点正确、积极向上。
原因大概如下:一是读书较多。他66年高中毕业,当兵后又三进大学,学政治,学经济,学中文,基础雄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校主修三次,《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世界文学》重点专攻,《资本论》在中央党校研读了一学期。二是用心专注。书中文章,应景少独创多,用慢工出精品。用20年研究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古代四大美女,用10年解读毛泽东诗词,用5个月梳理秦地成语30例。《咬定青山不放松》《唯有绿荷红菡萏》《一丛浅淡一丛深》《有些平凡比伟大更感人》《需要多些哲学思考》《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等74篇文章,被腾讯、网易、今日头条、个人图书馆、百度文库等著名网站收录。三是无欲写作。淡泊名利、心无贰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坦率叙述、忠实表达,针砭时弊、思考现实,抒写风流、直面人生。
山前的书稿,涉猎面广泛,内容比较博杂,很难一一说通透。我上述所言,只起个抛砖引玉,完成任务的作用,相信大家会各有论断。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以此感谢山前同志的勤奋耕耘,也期待我们的后代能无愧人生。
2023年8月3日于南充

作者简介

吴海清:男,四川省营山县人,1945年出生,1963年高中毕业,同年9月应征入伍,1965年入党,1968年提干,曾任南充军分区司令部管理科书记、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政治部副主任(正团),曾在市党校获得大专学历,1987年转业,任南充市建筑勘察设计院书记、副院长(代法人)、调研员,2005年退休。服役期间较长时间从事文秘工作,曾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