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叶舟 渔父踏歌还
文/江鸟鸣飞

在千年诗坛词林里,有一叶扁舟最让人流连和释怀,扁舟上的渔父撑篙山水中,穿行烟雨里,饮酒唱渔歌,远离是与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作者在描写渔父超脱悠闲逍遥的文学形象时,大多寄托着自己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称“烟波钓叟”的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一位观白鹭、赏桃花、吃鳜鱼“乐而忘归”的渔父。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罗隐在《赠渔翁》中描写了一位融于青山绿水、忘寒暑、钓秋月、春睡足、远是非“逍遥自在”的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岑参在《渔父》中描写了一位吃简食、宿芦岸、垂长竿、歌清欢“追求闲适”的渔父。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在二首《渔父》中分别描写了两位逍遥的渔父,连做了皇帝的他都仰慕这逐浪、赏花、饮酒、垂钓“快活洒脱”的渔父和那乘春风、上花岛、携樽酒、荡小舟“独立自由”的渔父。
“万顷江天一叶舟,桃花春水蓼花秋。翛然白鸟苍烟外,只有渔翁得自由。”吕炎在《渔父》中描写了一位鲜花白鸟伴春秋、长天碧波撑扁舟“随性悠闲”的渔父。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往今来优美的诗词也给“渔父”留下了轻盈飘逸的一页,有很多写“渔父”的名篇佳作。这些“渔父”形象虽有避世隐逸清高孤傲的一面,但大多满怀悠闲自由快乐洒脱的人生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处于纷繁社会中面临生活重负人们的压力,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大家都能从“渔父”的生活中感受到简单的快乐,从而释放心情,明白人生的真谛。就像隐居山水田园的陶渊明一样带给人宁静和自然,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多少人收心恬淡。
在众多描写“渔父”的诗词中,我特别喜欢杜牧的《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一位宁静淡泊的渔父。这位渔父在烟云如幻的江里,在芦花绽放的岸边,在轻快舒适的竹筏上,或秋潭垂钓,或荡舟赏月,长年与鸥鸟为伴,远离江湖是非,过着清静超然、闲适淡泊、怡然自乐的生活,这种眼可见、耳可闻、话可谈、心可交的渔人形象更贴近世人,不像几绝于世的桃花源那样无处寻觅,所以让人更容易接近、共情、寄托和释怀。

沉浸于杜牧描写的渔父形象之余,我曾凑趣把这首五律改成过七律、七绝、五绝和词等不同的形式。七律为:长伴烟波鹭鸟飞,自由来往不相违。闲居雾隐芦花岸,惯看潮侵竹木扉。乘兴秋潭垂钓去,赏心夜月扣船归。白头沧浪狎风雨,远忘江湖是与非。七绝为:秋潭垂钓月中归,烟影芦花映竹扉。白发沧浪鸥鸟伴,潮侵一洗是和非。五绝为:芦岸把鱼钓,秋潭带月归。狎鸥沧浪上,白发愿无违。词为鹧鸪天:夜月秋潭照竹扉。渔翁垂钓踏歌归。紫烟欲笼芦花岸,鸥鸟疑追蓑笠衣。来乘兴,去无机。江湖风雨不相违。终年沧浪轻舟上,白发悠闲忘是非。在拜读《渔父》和戏编《渔父》的过程中,这位渔父的形象总能带给我恬静和释然,让我懂得豁达、超脱和快乐。
“眼里数闲人,只有钓翁潇洒。” 朱敦儒曾这样写道,“ 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愿我们学习渔父的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万类霜天竞自由”。千年一叶舟,逍遥江湖间。满载鱼和月,渔父踏歌还。更愿我们感悟渔父的人生智慧,崇尚自然,淡泊名利,追求闲适,不囿是与非,静享安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