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清-第六届中国进博会圆满闭幕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11月11日凌晨,综合新华网最新消息,为期6天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已于2023年11月10日下午圆满闭幕。连日来自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数万来宾齐聚上海虹桥“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国家展,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加企业展,集中展示了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截止11月10日,第六届进博会积极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取得丰硕成果,按年计意向成交创历届新高,金额达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连日来,在进博会“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中外宾客如潮。笔者发现,除了早已众所周知的“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外,事实上,经过这些年进博会的不间断培育,你还能发现更多不一般的“溢出”。
首先,本届进博会有一个热词,叫作“链主”企业。它原本是指产业链供应链的带头人,现在有了新的解读:参展商带“团”,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走上进博会大舞台。比如大企业为“链主”,带动小企业在大平台发光;又比如越来越多进口展品落于日常商品,为国内消费者带来美好生活;还比如中国创新开始反哺海外,形成国内国外双向奔赴、相互提升。这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进博会:这是一个让行业伙伴、大公司与小公司携手合作、共建更好商业环境的平台,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届进博会把创新孵化专区挪到了北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展览面积和项目数量双双翻倍,吸引了3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300个创新项目,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
另外,“落地生活”,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特点。走过6个春秋,进博会溢出效应越来越显著,而它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照见美好生活。比如,每一年的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总是人声鼎沸。以此为原点,很多全球首发、亚洲首秀药品、药械最终都能获批上市,托举起生命健康。许多款进口创新药一落地,就为国内患者带来了受益。无论是进博会场内还是场外,无论是会期6天还是日常365天,进博会溢出效应最终体现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双向奔赴”,也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站在下一个百年的起点,外资品牌的经营战略也在发生转变。许多外商通过进博会,把更多可持续创新成果带给本土消费者,把更多的“中国智造”与“中国研发”推介给全球。从全球品牌走进来,到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在这个不断深化开放、与世界同行的大海般市场,进博会正成为一个关键的“中转站”,释放出更多“合作共赢”的信号。
总之,笔者认同:中国举办进博会,不仅仅是为了进口,它也可以让中外商家在洽商中看到带动中国产品出口的巨大潜力;进博会不仅仅是货物的进口,还将助推数字革命所引发的新产业、新领域、新商业模式得到长远发展。诚如中国国家主席所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中国曾如此向世界庄严承诺。六年来,越办越好的进博会持续践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承诺,不断推进开放合作具体举措,展示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开放胸怀。越办越好,是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的坚定信心,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坚强决心,更是“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无限希望。为此,笔者再赋《秋风清》为第六届进博会闭幕为评为赞。
秋虹桥。
商引潮。
四叶聚宾客,
双赢朋友交。
鲜花醇酒订单满,
恋心握手情相邀。
注*,“四叶”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驻地一一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建筑标色。
一一2023年11月11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