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导读:提起湖南城步“南山牧场”发展的辉煌历史,大家总会想起当年以石祟斌同志为代表的“一百零八将”和几代南山人的艰苦创业史,还有开国上将、国务院原副总理王震对南山牧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但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鲜为人知的一位70年代初力推南山大开发的大英雄、大功臣——邹毕兆。
·
情 倾 南 山
——老红军邹毕兆与湖南城步南山大开发
曹正城 戴训蒙
·

邹毕兆戎装照
·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是湘桂边陲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如今,牧场已栉风沐雨走过整整半个世纪。
人们常说,岁月会冲淡记忆,但几代南山人至今仍会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没有当年老红军邹毕兆的倾力呼吁,就不会有南山牧场的今天!”
邹毕兆何许人也?他是万里长征途中红军中革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能破译敌人几乎所有情报密码的“破译三杰”之一,他还是开国大校军衔和红星奖章获得者及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

(破译三杰之一:邹毕兆)
·
重上南山
解放后邹毕兆重上南山之行,开启了南山发展的新历史。
1973年元旦节刚过不久,曾任湖南省邵阳军分区首任司令员、时任邵阳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的邹毕兆,从一份内部资料中得知,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农场(前身为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南山青年人民公社、南山农林垦殖场,后改称为南山牧场),自1956年至1972年建场17年来,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以粮为钢,多种经营,发展林业”的办场方针,在这荒无人烟的大南山上,曾有上千名青年志愿者和柘溪水库的移民,垦荒辟地,试种过水稻、玉米、麦子、青棵、苹果、药材,还尝试过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但均未成功或收益甚微,且年年亏损。其中,种植水稻只长苗不扬花,秋后无收成;1956年播种玉米7.5吨,仅收获4.5吨玉米籽。
看到这里,他心里十分沉重,一个大大的疑问号呈现在他的脑海里,南山农场17年来经营的有关农业种植项目为何难以成功?这里面定会有深层次的主、客观原因。心想1934年长征时,自己曾随红一方面军主力经过八十里大南山。南山海拔高,常年风大雾重气温低,雨水偏多,如果种植常规的农作物可能难以成功,只会事倍功半。南山已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看来自己有必要上南山深入调研一番,才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适合南山发展的新路子。
元月13日天刚亮,年近花甲的邹毕兆,就叫上小车司机驱车两百多公里,赶到城步南山脚下的江头司(原金南公社)。因江头司到南山当时还没通公路,次日,他没有通知县里有关领导,自己翻越老山界重走当年的长征路,徒步20多公里去往南山农场。当晚在南山农场会议室听取了该场有关情况汇报。
第三天,在南山农场党委书记旷章永和农技员戴训蒙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该场谢家坪中队。中队负责介绍说,去年他们中队养了本地黄牛80多头,长得膘肥体壮,还产犊40多头,出售了8头,收入近2000千元,是全场生产效益最好的中队。同时,他们还从新疆买回20只细毛绵羊进行试养,结果也产下了几只小羔羊。听到这里,邹毕兆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看来养牛和放羊能适应南山的气候和环境。
随后,他们一行登上了南山紫阳峰。站在峰顶上,放眼四望,白云蓝天下八十里大南山尽收眼底,只见一个个低矮蒙古包式的小翠岗,披上一层厚厚广袤无垠的茅草。看到这里,邹毕兆兴高采烈地说:“这20多万亩连片的草山,真是一个养牛放羊的天然大牧场啊!”同时,一个开发南山草原的大胆思路和宏伟蓝图,顿时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回到邵阳,他就将自己的调研情况和想法,向地委、地区革委会党政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认可。
2月8日,邹毕兆带上邵阳地区有关部门的农业、畜牧专家再次登上南山。先到几个中队和草场实地考察调研后,马上组织召开了有城步县委领导、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南山农场班子成员参加的座谈会,就南山未来的出路和发展规划,大家畅所欲言。邹毕兆指出:“从十七年来南山开发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南山要突破困境有新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更新观念,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走符合南山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南山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即养牛养羊,还要办好乳制品加工厂。这样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光靠我们城步和邵阳现有的能力和水平,肯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尽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重视支持”。
·

1973年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关于南山农场开发的三个请示报告
·
不久,由邹毕兆牵头主持起草,以邵阳地区革委会的名义形成了三个请示报告,呈报给湖南省委、湖南省革委会并转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在城步南山建立肉牛和奶牛出口基地,请求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
·
深夜赴京
1973年2月25日。邹毕兆率城步县委和南山农场的负责人,向湖南省委、省革委会的领导汇报后,当天深夜一行就登上了长沙直达北京的特快列车。
·

1973年2月26日,邹毕兆在开往北京列车上就如何开发南山的日记片段
·
2月27日上午,他们走进了开国上将、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后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家副主席))的家。两位即是老红军又是老战友,一见面两双大手就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松开。
双方落座后,王震说:“毕兆老战友,我的好参谋长,我们已多年未见面了,你这次来京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又给我送来了什么好电报呀(长征途中,邹毕兆专事电报收发破译工作)!”
邹毕兆接过话题:“老首长,您猜对了。我们这次来一是拜访您,二是向您汇报工作。”于是,邹毕兆将南山近些年发展存在的问题、困难及今后发展的思路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
王震听后动容地说:“1934年我们长征经过城步南山时,望着那茫茫苍苍的大草原,我曾说过,待革命胜利后,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造福于人民。谁知进了城,由于工作忙,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想当年,城步苗乡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带路,救治伤员,提供食宿,送子参军,给予了不少方便和支持,如今还历历在目啊!如不把南山开发好、建设好,我们愧对于城步南山的人民,更愧对于当年长眠在南山的红军烈士们。”接着他表态说:“你们建议办个大牧场,养牛放羊的思路很好。请放心,我会尽力支持的!”
对在南山发展畜牧养殖业,两位老战友的思路一拍即合。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就将思路付诸于行动。王震部长多次在家里召见邹毕兆等人,进一步商讨南山的开发事宜。他还亲自率邹毕兆等人到北京市牛奶公司、北京农业大学考察并请教畜牧养殖专家;还到国家外贸部找姚依林(时任外贸部副部长,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商谈在城步南山建肉牛和乳牛外贸基地问题,请他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姚依林十分重视,考虑到民族地区发展不易,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当即批了100万元给南山农场作为买牛羊的铺底资金。随后,王震又亲自写信给湖南省委主要领导,要求重视和支持南山建肉牛、乳牛外贸基地,加快南山牧业的开放建设步伐。在北京,邹毕兆还怀揣王震的亲笔信,到国家计委、外贸部、农村部、商业部、轻工部等单位汇报,请求他们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关照。很快,购买北京厢红旗奶牛场第一批300头奶犊牛开始发运邵阳(其中南山农场100头)。

·
为培养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王震率邹毕兆一行,还亲自登门拜访了北京农业大学(后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的畜牧、草原和土壤专家冯仰廉、贾慎修、李连捷等教授,并聘请冯仰廉担任南山牧业开发的技术顾问。不久,根据邹毕兆的请求,受王震部长的委托,冯仰廉教授率四位老师三次登上南山,走遍了南山48坪和48溪,实地考察调研了这里的水文、土壤、气候等,取植物样本89个、土壤样本45个,并现场授课培训南山农场的畜牧业技术人员。回北京后,他和助手们对样本进行多次化验分析,并夜以继日的查阅相关资料,召开论证会,很快写出了《关于城步南山山地放牧型奶牛饲养管理办法》《城步南山玉米青储种植和制作》《城步南山草山改良和开展人工种植牧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为后来的南山牧业大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他对南山走畜牧业发展的道路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和寄托,曾赋诗明志:
誓将冬茅化鲜乳,不让寸土空仰天!
·

1974年4月17日,在韶山毛主席旧居前,王震(前排左五)与邵阳地区、城步县以及北京市农林局、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奶牛公司等有关人员合影,前排左四邹毕兆,第二排右三边俊业、第二排左一陆富贵、第二排左三旷章永
·
1974年4月11日至18日,王震亲临湖南考察工作,邹毕兆全程陪同。17日,在韶山宾馆,王震亲切接见了城步县委书记兼人武部政委边俊业和县革委会副主任路福贵等城步县领导及南山农场书记旷章永。他非常高兴地说:“经过专家教授实地科学考察论证,南山办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我想一定要办好这个点”。在湘期间,他还组织召开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加快城步南山建立肉牛、乳牛基地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王震和邹毕兆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北京、上海、内蒙、东北的种牛(解放军总后勤部、企业部也从部属企业调牛羊),上海奶粉厂、罐头厂的设备,工程兵的载重卡车、推土机,国家、省里的拖拉机、割草机、除草机、饲料粉碎机等牧场所需物资、机械……,源源不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支援到南山。
后来,邹毕兆还几上南山,就肉牛、乳牛基地、乳制品加工厂的规划、建设和草山改良的开发,展开调研和现场指导。
·
破茧成蝶
在王震将军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邹毕兆的极力呼吁和上下运作,经过几代南山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奋斗,城步南山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走上了一条发展畜牧业的金光大道——
“改造草场,改良畜种,发展奶牛,兴办工业,综合发展”的办场方针和“建立外贸肉牛、乳牛养殖出口基地”的南山开发、开放总基调得以确定,同时率先打破大锅饭,首创了我国国有牧场“公司+农户+基地”家庭牧场承包制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安徽风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早5年)。以调研、立项、落实南山大开发的新局面由此全面铺开。
·

1981年5月,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赵修(左四)、邵阳地委书记刘中心(左七)、城步县委书记李先乔(左一)、南山牧场党委书记石崇斌(右一)与澳大利亚布朗夫妇(左二左三)、皮谨夫妇(左五左六)在南山合影
·
农牧科技人才向南山聚集。城步县委相继增强了南山牧场的干部力量,调配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知识青年近500人奔赴南山。通过积极争取,引进了国内外不少畜草种植和畜牧养殖加工等方面的专家。其中就有毕业于苏北农学院(现为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和农艺专家屠敏仪,她从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南山,一干就是十余年,后来成为南山牧场的场长、高级农艺师和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副校长;还有澳大利亚牧草专家皮謹、布朗等人,不远万里来到了南山畜牧业大开发的火热现场,办起了牧草改良示范片、建立了奶牛围栏小区实行分区轮牧……
南山大开发的基础设施相继得以大改善。通过争取立项:投资100万元江头司至南山20余公里的公路于1975年10月竣工通车;投入80万元装机容量600千瓦的长滩坪电站(含10公里进场公路)1978年元月竣工发电,夜明珠从此照亮了沉睡千年的大南山;最初投进45万元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品加工厂,也于1979年元月完工投产,后增加生产线扩大到日处理140吨,年生产万吨以上的优质奶粉……
从国外引进的安格斯、夏洛来、短角红牛、海伏特西门塔尔等良种奶牛和公牛,还有国内北京厢红旗、西郊奶牛场、上海八大奶牛场黑白花奶牛700余头,内蒙古牛640多头等,纷纷落户城步南山大草原。
1975年5月,根据王震的指示,将南山农场正式更名为“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1979年5月因发展需要,国家农业部畜牧总局将其改名为“湖南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
1981年南山牧场终于摘掉了多年的亏损帽。随后,南山乳品厂生产的“南山”牌奶粉,“脑黄金”奶粉畅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誉为“南国净土里长出的绿色食品。”尤其是活跃在各大电视台黄金档的那句广告词:“凉开水即溶,喝了不上火”,曾蜚声全国,不知承载了多少南山人的峥嵘岁月和多少国人童年的美好记忆。“南山”成为了那个时代我国民族乳业叫得响的独特品牌,更是中国乳业人的骄傲!南山奶粉先后被评为部优和国优产品,南山矿泉水荣获国际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

1984年3月赵紫阳总理(前排右五)一行视察南山牧场
·
1982年5月,全国南方畜牧工作会议在城步南山隆重召开。国家农委第一副主任张平化、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主持会议,大力推介了南山牧场以牧为主的办场经验。后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朱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市领导相继赴南山视察工作,充分肯定了开发南山的重大成果和可复制的做法。1983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视察南山牧场时,当场吟诗赞誉道:“风雨雾漫天,放牧在南山。新草一片绿,牛羊遍地欢。利国又利民,四化作贡献!”南山,成为了中国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开发的一面旗帜。
到2007年,南山牧场累计建成人工草场13万亩,牛羊春夏秋冬都能吃上营养丰富的三叶草、黑麦草了。当年存栏奶牛1万余头,鲜奶产量48190吨,奶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利税1.37亿元(其中税金0.67亿元),人均创利税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1999年7月,南山牧场作为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之一成功上市。从此,南山牧场吹响了进军全国和世界乳制品市场的号角。
·

·
2009年5月,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致函湖南省南山牧场称:“从创办时间、国家支持力度(作者注:当时国家已累计投入2.3亿元)、草原畜牧发展水平、人工草场面积,以及产业化模式等方面综合看,南山牧场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牧场’!”
·

南山国家公园、中国第一牧场城步南山大草原一景 资料图
·
一生知绝处,无梦到南山。南山,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先后有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金童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首批“红色草原”等多张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名片喜落城步南山。南山,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避暑、养生、观光、科考、旅游的绝佳之地。
2016年8月,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湖南城步南山被列入首批10个国家公园(试点区)之一。南山,又一次迎来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
破茧成蝶,华丽转身。作为拥有红色基因的八十里大南山,崛起腾飞了,王震、邹毕兆两位老红军和城步苗乡几十万人民多年的夙愿终于成为现实。邹毕兆作为70年代南山大开发的主要策划者、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不忘初心,情倾南山,历史不会忘记他,城步南山人民更不会忘记他!(2023.11.11)
·
【作者手记】
·
时代呼唤英雄 英雄光耀时代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对英雄楷模最好的致敬,就是引导全社会了解英雄故事、感知英雄情怀,领悟英雄精神、学习英雄品格,形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平凡人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获得不平凡人生。
初心璀璨耀南山。老红军邹毕兆,不仅是长征途中隐蔽技侦战线,破译敌方情报密码的传奇无名英雄,保障了中央红军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夺取长征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者,而且是当代开发建设城步南山的一代英雄和大功臣。为了南山的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他发扬长征精神,不辞劳苦,想尽千方百计,着力助推了南山的涅槃重生和美丽蝶变,真正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伟大的初心,是城步南山历史深处最令人感动的一个人。在当今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他仍然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一颗星,光耀时代,照切人心;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他依然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引领我们向上、向善继续砥砺前行;他的事迹是城步八十里大南山绿色草原中最感人的红色故事,其精神和品格彰显着永恒的价值,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崇尚学习!
但愿此文是对邹老最好的一种深深怀念和美好的礼赞!
·
参考文献
[1]路明.邵阳红军英雄邹毕兆[M]. 长沙:内部资料.2020.10:111-127.
[2]大森林.大南山一次涅槃重生的起飞.[OL]美篇.2022.10.18.
[3]戴训蒙.深切怀念开发南山牧业的功臣老红军邹毕兆同志.城步:内部资料.2023.06.2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邵县委员会.新邵历史名人[M].新邵:内部资料.2015.2:312-313.
·
作者简介:
曹正城,本文主笔,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正处级),高级经济师,邵阳市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
戴训蒙,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原副场长,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原县长助理(副县级干部),农艺师。
(本文原载《湘声报》2023年7月15日“钩沉”副刊头条、《邵阳日报》2023年7月23日、30日、8月6日“爱联池”副刊、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第10期《纵横》杂志)
·
邹毕兆同志简历
邹毕兆(1914—1999),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夏家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一纵队三支队宣传员、通讯员、文书、红三军第七师师委办公室组织干事、中革军委二局一科科员,副科长等职。参加了红军早期的攻打江西安源、吉安和湖南浏阳、长沙等战役和中央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及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央红军无线电侦技情报工作战线上的破译三杰之一。1933年8月1日,在江西瑞金庆祝我军首个“八一建军节”会上,周恩来副主席亲手授予他三等“红星勋章”。
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历任中央军委二科(破译)科长兼任中央军委二局四科(日文工作科)科长、八路军前总新闻台台长、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副参谋长(王震任司令员)、中原军区九旅特务团团长、中原军区鄂北军分区第三团团长、中原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留校任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绩教授会基本系主任教员。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授予二级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奖章、二级解放奖章。1957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湖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安徽省工交部副部长、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缺)兼秘书长,湖南省邵阳地委副书记。文革期间遭受打击迫害,解放后任邵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改革开放时期,历任湖南省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湖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湖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78年起,连续三届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3年12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待遇。
1999年12月23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5岁。
·
《情倾南山》点评集锦
1、珍稀史料,很有价值,不能埋没了邹老(邹毕兆)的功劳。存史资政育人,这篇文章可放邵阳日报发表,我刚才已发给黄仁发副总编。——杨博理 邵阳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2、认真拜读了,受益良多,让我对南山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谢谢!——王慧敏 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3、曹主席好,今年的《邵阳文史》第46辑上周已交印刷厂制版。您的大作很有史料价值,也很及时。我想办法插进去,争取今年出版。邹毕兆我略有耳闻,红色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就是邹。对石崇斌,屠敏仪这些当年的创业者,我一直都怀着深深的崇敬,你的史料让这一期《邵阳文史》增色添彩了。感谢你对邵阳文史的热爱,敬祝暑安。——张仕球 邵阳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
4、文章的史料很有价值。邹老和路老(路福贵,曾担任城步苗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邹毕兆的老部下,零距离接触近40年,曾多次陪同邹毕兆到南山考察调研和赴京汇报)的精神真的令人特别感动,他们的事迹值得宣传——杨玉珍 本文责编,中国文史出版社《纵横》杂志编辑部资深编辑、记者
5、致敬曹主席存史、资政、育人的党史联络工作情怀!南山的创业发展史,确实具有重大教育意义,其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代也是要继续发扬和传承的!——刘武典 中共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6、写得很好。——刘振华 《邵阳日报》副刊部副主任
7、为曹主席点赞!邹必兆(曾担任邵阳地委副书记)老书记是新邵人,13岁在平江加入彭德怀县团防队,起义后在井岗山加入红军,14岁进入报务学习班,专攻电报传输,人聪明好学,在长征时报务二局他破译国民党的电报最多,被称为"鬼脑壳",毛主席说红军二局是我们的顺风耳,有了他,我们是玻璃杯押宝,只赢不输。解放后,南山牧场的创立离不开他和王震的大力支持!曹主席此文为南山牧场的史实提供了详实的证鉴,是一篇垂古青史的好文章!——杨进步 城步苗族自治县原县志办主任、县老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8、拜读曹主席的《情倾南山》记实报告文学,“南山”的海拔陡然在我脑海中升高了几千米。若能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必能让王震、邹毕兆等革命先辈打天下建奇功,开发南山创辉煌的史实千古流芳,把城步“南山”这张名片更烫上熠熠金光!——赵仲芳 城步苗族自治县原民政局副局长、县夕阳红艺术团团长
9、拜读了曹主席的纪实报告文学《情倾南山》,全文气韵流畅,文笔简洁,感情真挚深厚,是不可多得的有文采、有思想的文章。——杨光华 城步苗族自治县原民族贸易一局副局长、县老科协政府活动组组长
·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
尾韵:我们相爱在南山坡,心儿在这里找到乐园。所有期盼都回到身边,你的爱让我不再孤单……
歌曲《我们相爱在南山》.mp3
送你一缕春风,送你一朵冰雪,和我熟悉的月光;送你一个号码,不论路有多远,让你的世界留下吉祥。天地见证了我们的缘,你的爱让我有了永远……(感谢歌曲原创!)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