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在远方
1960年10月
毛泽东对国际友人
埃德加·斯诺热情招待
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阳光明媚
两个人的谈话轻忪而又亲切
斯诺向毛泽东提了一个问题:
“什么时候是你一生中
最“至暗的时刻”?
毛泽东的回答出人意料
“那应该是在1935年6一9月
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候的若尔盖”
当时由于张国焘为了争权
挟兵自重,对党中央要挟,胁迫
“中国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党内高层”
面临着分裂
茫茫草地,雪山皑皑
生死难卜,方向迷惑,
1935年9月9日
就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驻地
若尔盖草原东南的巴西村
中央政治局《巴西会议》紧急召开
当时林彪的红一军团不在身边
己北上前行到甘肃迭部县俄界
张国焘的左路军在四川阿坝
又羁绊了刘伯承和朱德
周恩来重病在身
毛泽东身边右路军中
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
受张国焘影响在“北上问题上摇摆”
这段时光堪称毛泽东政治军事生涯中“最黑暗”的日子
至今思之,依然惊心动魄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
1960年己67岁
可以说早将所有世事全部看开
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
“绝地生死”的生命考验
他一生经历过太多次
“解职隔离”的被人误解
所有的一切,伟人都能付诸于笑谈
唯独对“草地分兵”,“巴西会议”
这段岁月不能释怀
1935年6月12日
从江西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历经
血战湘江、通道转兵,跳出口袋
黎平会议,强渡乌江,遵义曙色
四渡赤水,二进云南、扎西集结
金沙巧渡,飞跃泸定,夹金踏雪
终于盼来了与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
暂时跳出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1935年6月25日
在夹金山东北麓的“两河口一带”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专门布置会场
将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迎接
当时的两河囗,连村舍房屋都没有
负责保卫工作的邓发和罗瑞卿
调来工兵伐木,垫土,抛石,脚踩
就着“自然坡势”削出了
一个简易主席台
下边用沙土铺平地面
代替红地毯欢迎贵客
欢迎的标语
就挂在树枝上顺风摇曳
会场显得寒酸
这也恰恰反映了
当时中央红军的实际状态
中央红军由离开苏区时的86,859人锐减到15,000人
而且衣着褴褛,筋疲力竭
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
足足有八万人马
实力相比让张国焘
平添了盛气凌人的“骄傲与优越”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
冒雨迎出三里之外
等候在路边遮雨的油布下
所有的政治局委员一字排开
毛泽东是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
张闻天时任遵义会议后党内负总责
博古原本是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
而当时的中革军委主席是朱德
还有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家祥
军委副主席周恩来
这是当时中央红军
给予张国焘的最高礼节
红军两大主力会师本应该是
“绝境中重见生机”的大好喜事
没想到张国焘
在摸清了中央红军的底细后
却心怀鬼胎
仗着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
居然丢掉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
从一开始的虚与委蛇(yi),敷衍应付
逐渐发展到要官要权,直接摊牌
以至于最后与党中央分庭抗礼
另立“中央”,背道而驰
造成了“党和红军的实质性”分裂
张国焘后来曾这样形容
《两河口会议》
是他一个人对一群人的“群英会”
只能顺水推舟,无法“掌控决策”
他争不过毛泽东
他说不过周恩来
他拗不过张闻天、王稼祥
他折不服朱德刘伯承叶剑英彭德怀
红军“北上方案”
是少数人服从多数的举手表决。
我们研究历史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张国焘的
虚伪,敷衍,阳奉阴违的“两面派”
但张国焘这个人在红四面军中
有着无可置疑的个人权威
一大批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
对他顶礼膜拜
就连红一方面军的何长工,罗炳辉
李卓然,邵式平等也对他心生爱戴
在张国焘巨大的
个人影响力与控制力下
虽然在两河口会议上
无法左右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
但他心中有数
仅凭“按兵不动”就可以
让红军一,四方面军
合力夺取松藩的战略计划
因“贻误战机”最后流产失败
“两河口会议”后的张国焘
漫不经心地与毛泽东挥手告别
回到了红四方面军总部驻地
“理番”后,原形毕露出了
他最真实的“人格丑态”
张国焘连夜召集
红四方面军,军以上干部开会
大放厥词:
“中央丧失了根据地
军事路线错了
政治路线也应该追究问责”
他向党中央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是:
改组充实红军总司令部,迫在眉睫
并提议中央应该由红四面军陈昌浩
任“红军总政委”
以利于两个方面军的思想团结
随后由陈昌浩发出电报
提议由张国焘担任军委主席
让“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
落实解决
在张国焘等红四方面军
领导人的再三催促下
中共中央无法再保持沉默
1935年7月18日
毛泽东为顾全大局
在党中央《芦花会议》上
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
徐向前被授予
一枚中华苏维埃五星金质奖章
表彰他在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和发展中,贡献卓绝
并且对红四方面军几个军长
进行了重要安排
但张国焘当军委主席的愿望
没有得到满足,仍然按兵不动
中共中央再次仁至义尽,委屈求全
于1935年8月6日在沙窝一座土楼
将政治局会议召开
张国焘又强硬地提出
四方面军9个同志都到政治局
但是被毛泽东委婉拒绝
《沙窝会议》会后
红一、四两大方面军
正式混编为左、右两路军
红军“北上的方针”不容任何人更改
张国焘顺水推舟
表示同意了中央的北上路线
但他一回到住地就变了卦
故意横生枝节
他在召集的红四方面军
军以上干部会上
公然提出“欲北上,先西进”的军事策略,要西出阿坝,占领青海
将党中央拟定了《夏洮战役计划》
置之度外
1935年8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尔盖会议》
是对张国焘的最后一次挽救
毛泽东分明感觉到了
张国焘“卡点要权”想把党中央拿捏
明确要求“左路军"
迅速出墨洼、班佑,出洮河左侧
然后并肩东进,将新的局面打开
但张国焘仍然按兵不动,犹豫徘徊
1935年8月29日
随毛泽东右路军前行的红四方面军
在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下
取得了“包座战役”的大捷
张国焘才命令左路军向
阿坝班佑前进,集结
但是过了一天
1935年8月31日,张国焘又借口
嘎曲河水暴涨,彻底停了下来
由于朱德,刘伯承实地勘测了河水
张国焘干脆撕下了“遮羞布”
直接电令徐向前,陈昌浩
停此北上,准备南下
必要时坚决斗争,武力解决
好在这封密电
机缘巧合首先被叶剑英审阅
当毛泽东从叶剑英处
获取了张国焘的密电
为避免“红军打红军”的内乱事态
当机立断将《巴西会议》紧急招开
毅然率领8000名红军健儿
冲破红四方面军李特的持枪拦载
北上与林彪的红一军团靠拢
挺进甘肃俄界
在《俄界会议》上,
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批评了
张国焘的错误行径
但依然保留着张国焘的党籍
显示了伟人的胸襟和高风亮节
1935年9月10号早晨
徐向前陈昌浩
得知中央纵队连夜离开大为震惊
但徐向前认为红军的团结压到一切
阻止了红四军与红一军的
兄弟相残,内战喋血
目送中央军北上
自己和陈昌浩带兵悻悻南下
第二次将雪山草地跨越
1935年9月中旬
听说毛泽东和中央常委
改编成“陕甘支队”北上后
张国焘气急败坏
先是在四川马尔康卓木碉召开会议
给北上的红军指战员
扣上了“逃跑主义的帽子”肆意污蔑
公然另立中央,在大是大非面前
不顾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
后又下达南下攻击命令
动员红四方面军
以及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
共八万多人挺进在西康、川西一带虽然在《天芦名山雅安邛崃大战役计划》中取得了初步胜利
但由于骄傲轻敌
直截导致了1935年11月20日
在四川成都西南百丈关彻底失败
不得不取消中央,
让红军“重走雪山草地复辙”
与之相反
得人心者得天下
毛泽东指挥红军于1935年9月18日
抢夺天险“腊子口”
鱼跃龙门,蛟龙入海
随后在1935年11月23日
“直罗镇一战”中彻底站稳脚跟
至此之后,开始龙行于野
将新中国的历史大幕彻底拉开
至此之后,开始龙行于野
将新中国的历史大幕彻底拉开
歌曰:
红军会师两河口
国焘党性原则丟
芦花会议争权利
沙窝会场起暗流
按兵不动毛尔盖
巴西密电凶相露
伟人智慧当机断
八千健儿向北走
腊子口前呈英豪
鱼跃龙门风雨骤
龙行于野成真龙
开天辟地竞风流
2023年11月8号于印心书屋梦在远方:李新明, 河南洛阳汝阳人,崇尚简约,追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理念,高山仰之(止),景行行之(止),虽不能至,心向往至。精英主播简介
凤凰之歌 本名 钮玉凤,北京人,中共党员,原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公务员,中学高级职称。热爱文字写作,酷爱语言艺术,多次参加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公益活动,现为多家朗诵团体成员和网上有声平台主播,《九江文学社》精英主播。愿用诗歌传播正能量,用声音传递幸福温暖,让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用心吐字,用爱归音,致敬精典,感谢诵读。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