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英雄谱(连载一)
范学爱
日寇侵华,虞城沦陷,灾难降临。在水深火热受煎熬的众百姓中,涌现出了张合银、范河清、祝云峰、张凌云等一批英雄群体。在中共湖西地委的领导下,他们建立了虞城第一个地下党小组,虞城第一个敌工情报站,他们怀着救国救民的初心,十数载栉风沐雨,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奔波在抗日根据地与敌占区之间,传递机密情报,转运军用物资,护送同志,散发传单,充当向导,建立武装,严惩敌顽,保护群众,为解放虞城人民自愿奉献大好年华,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巨大业绩。
饥寒交迫中的苦难岁月
张合银出生于1904年,特别不幸的是他七岁丧母,这给他的童年增添了苦难。几亩薄田收效甚微,加上交粮和地富的盘剥所剩无几,只得靠野菜和树叶甚至乞讨度日,那种日子说起来真是度日如年,不堪回首。
张合银的姑母家住袁寨,祝云峰是他表兄弟。姑母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长住下来。张合银是个有志气的人,到他能自食其力的年龄,就做起了小生意,用一根棍子挑个装着针头线脑、小孩玩具的袋子走村串乡,赚些小钱贴补生活。隔些时日,他又弄了个手推车游乡做买卖,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披严寒,沿村叫卖。
走上革命道路
张合银做生意童叟无欺,公买公卖,价格便宜,且为人厚道,深得众人的厚爱,他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经常到黄河故道单县黄岗集批各种毛巾和杂货,然后到故道两岸的村庄去零卖。时间一长,方圆几十里的人没有不认识的,他的为人正派,做事靠谱落下了好名声。30岁那年,经人介绍,他娶了黄岗集段庄的段风英为妻。夫妻恩爱,相互扶持,张合银的劲更大了。这也为他后来坚定不移走上中共“特工”之路,继而又发展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虞城县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拉开了他不凡的人生序幕。
山东单县当时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张合银之妻段风英的娘家哥段景尼,担任抗日根据地黄岗黄河支队兼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与时任湖西军分区联合建立的敌工站站长李汝太关糸密切。时李汝太正想在敌占区虞城县发展“内线”,于是在八路军一团担任警卫员的内弟段福和介绍下,张合银就成了李汝太的第一个人选,时间是1938年。从此,他经常来往于黄河两岸,奔走于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以做小生意为掩护,按照李汝太的要求,搜集和传送大量日伪情报。张合银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在情报工作中准确及时,并无私无畏,不惧生死,机智灵活,足智多谋,他的人品和能力经受住了中共党徂织的严峻考验,于1941年经李汝太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在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撒在敌占区虞城县的第一粒种子。
建立地下党组织
张合银入党后,李汝太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指示张合银培养和发展党员,以便更好更快地开展敌占区虞城县的工作。张合银在秘密情况下,联系了自己表哥祝云峰,与己同村的同姓本家张凌云,家住范小楼祝云峰的姐夫范河清。对这3人,张合银知根知底,不断将收集敌伪情报的事让他们去干,借以考验和培养他们,并不断将四人的工作进步和思想情况向李汝太汇报。经过一年多的考验,1942年8月,3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李汝太的主持下,他们一起在一个小树林里举行了入党宣誓。
此时虞城县地下党己有4名党员,为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工作,李汝太在上级组织的批准下,组建了虞城县五人地下党小组,李汝太任党小组长。
地下党小组建立后,对敌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有时,李汝太住在张合银家,把上级的指示和意图向党小组传达,指导工作。李汝太忙于湖西敌工站其他工作不能到虞城来的情况下,张合银就成了党小组负责人,将自己取到的上级情报及时向党小组传达并研究布置工作。党小组开会,召集一次就得走二三十里路,有时正在某个党员家里开会,遇有不安全情况就要转移,这是常事。由于他们警惿性高,开会时还让家人放哨,因此从没被敌人发现过。虞城县地下党小组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未完待续)
范学爱:退伍军人、退休干部。原为利民镇政府办主任,商丘虞城县诗词学会会员。退休后一直保持共产党员的生活作风,并发挥余热,先后撰写了《故道英雄谱》、《老虞城第一地下党情报站》等党史,文史文章。现在是“老虞城(张楼村)第一情报站”红色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
区域主编:秀美山河
责编:芬芳·那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