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21
窗前那棵树(外一篇)
在我居住的楼房前有一棵树,是一棵多枝多杈的白蜡,枝上有杈,杈上有枝,枝上又生杈,层层叠叠,交织在空中。不过这棵树还有一个特点,说得通俗点儿,那就是有点儿说活不活,说死不死的样子。
自去年初冬栽上,到春天发芽,到夏雨连连,再到白露时节,它身上长出的那几个小叶儿就没再延长过,这些叶儿小得实在是可怜,就像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木耳,不仔细辨认很容易忽略它们。在满目苍翠的林木中,这棵树是那样的突兀,突兀得简直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别样地鹤立鸡群。
其实,包括这棵树在内,这一排树都是从别处移来的,来时属它个头高,高得就像篮球场上的中锋,其他树都很矮小,可矮小的见风、见水很快就焕发了生机,很快就枝繁叶茂,唯有这傻大个阴阳着活着。起初,并没太在意,是熬过干旱的六月,又到雨水多了起来的七月、八月,才发现这棵树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样子,干干巴巴地挺立着,几片瘦小的叶儿依然保持着初来乍到时的窘态。再仔细看,枝杈半枯半黄的它,就像过去乡村里那些得了黄疸性肝炎的人,很容易让人生出怜悯之心。期间,园林工人还为它挂了吊瓶,也不见起色。妻子说,这棵树怕是不行了。我说,再等等,一息尚存,就不能说不行。等啊等,我们每天都站在窗前观察。雨季过了,处暑了;白露过了,秋分了。雨水少了,树还是老样子,那几朵星星点点的叶儿还是不见长。
看到这棵树,让我想起过去的一位老邻居。当时在七里山居住,我住偏户,她住中户。她家里经常来一个男子,一进楼洞就咋咋呼呼,目光呆滞,嘴里还流着口水,男子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女孩,面目又白又平,也是一副病病秧秧的模样。长了,邻居间话多了,她自然谈到这个男子和他身后的小女孩。
讲,这个男的,是她弟弟,不是亲的,是她叔叔家的孩子。二十多年前,已有三个女儿的父亲,为了续香火,硬是把老家12岁的侄子要了过来。好吃的,好穿的,都摞到男孩身上。记得有一次炖了一只鸡,父亲让儿子自己吃了一多半,其他五口人吃了一少半,为此二妹妹跟父亲大吵大闹一场跑出家门,全家人找到半夜才把姑娘找回来,连派出所的警察都惊动了。可说来也怪,自从男孩进了城里的家门,常常不吃不喝不睡,低头不语,坐在一隅久久发呆,与在乡村时的活泼好动简直是判若两人,再后来要么大喊大叫,要么不说话。到了年龄,家人帮他娶妻成家,找的媳妇是郊区的,腿有残疾,眼睛直勾勾的。两年后有了孩子,孩子长到五六岁,也跟她父母似的,眼睛发直人发呆,说话也极少。
过了很长时间没见这男子,我就问邻居,她说人已经死了,是突发脑溢血。邻居长叹一声:死了死了吧,都省心,他本来是棵野草,硬栽到花盆里是不行的,只是闪下个傻傻瓜瓜的女儿,还得继续为她操持。
写到这儿,倒让我想到一部电影里的细节,是歌颂周总理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去河北太行山区的一个小村调研,临离开时,想收养一个特困户的小儿子。待周氏夫妇满心欢喜地接这孩子回京时,孩子的父亲却变卦了,死活不同意。这个农民眼含热泪地跟周总理说:“孩子到北京肯定要比在这里条件好,可我们却真舍不得啊。”周恩来重重地点头道:“我理解,我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孩子还是在父母身边的好。”场面很感人,在场的都流出了眼泪。
寒露过,天越来越凉。窗前的那棵大树一点绿叶也没有了,怕是真的不行了。
钥 匙
对门老杜的夫人老殷在楼下小广场上已坐了很久。一问,是忘带钥匙了,老杜在外面,给他打了多次电话也不接,微信自然也不回。我劝老殷先到我家坐坐,聊聊天等老杜回来不就完了吗。她说,不用,我就上楼了。过了一会,老殷跟着我姑娘来到我家,我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客气啥?
老殷先去洗手间,然后坐在沙发上,聊起腰疼的事。我问她,前段时间推荐的侧拉动作做了吗?她说,做了,有点作用。她下意识地揉了下腰说,我也给你推荐一个健身动作吧,叫太极步,是跟着一位老师学的,自从做了这个动作,腰一点也不疼了,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接着,她在客厅里为我示范开来,往下蹋腰,身体后蹲,把两只手抡起来,往前走。她说,大道至简,动作很容易做,关键是坚持。她还说,这个动作,不但治腰疾,还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她走着,我在后面效仿,一会就学会了。第二天,老殷又给我发了微信,是老师教太极步的视频,老师说,两只手抡起来,像汽车的发动机,下蹲要找到第三条腿的感觉。
按照老殷及老师所授要领,连续做了几天后,我的腰可以说发生了多少年未有的变化,通畅,结实。走着太极步想到,幼时麦场里的一场横祸,使我成了一个抱残守缺者。几十年来,为了治腰疾,可以说能找的大夫都找了,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背飞,推拿,电烤,侧拉,戴护腰……总想从万千的世界里找到一点办法,从浓稠的黑暗里寻到一丝光亮,可找来寻去,无非是原地打转,维持伤体勉强运转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弱化,慢慢长夜里不知多少次被腰伤疼醒。没想到与邻居间的一次偶谈,改变了我人生的坐标。因为邻居忘记带钥匙,找到了我治腰疾的钥匙。巧合乎?天意乎?
白云悠悠,日升日落,日子一天天走着。当太极步练到两周的时候,我的护腰扔了,餐后的血糖降了两位数,太让人佩服了,坚持下去,肯定还会有奇迹发生。当然,我肯定会坚持练下去的。阳光下,小河边,青草绿树旁,处处有我轻盈的步子。鸟叫着,顺耳;花开着,顺眼。
(《齐鲁晚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景区。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