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无华 翰墨流香
一一忆家兄郁垠的生活工作点滴和艺术生涯
文/郁三阳
家兄郁垠(1942一2018)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多了,每当回忆起我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他的工作业绩,以及其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绩,总使我思绪不断,为之傲然……
家兄自幼生性倔强,自立自强。他是家中顶梁柱,从小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护家爱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家里粮食不够吃,他就经常带着我步行二三十里,去郊区挖野菜回来供家人充饥,挖多了就到马路边去卖。他还曾带着我去北郊宜兴埠趸甘蔗卖,发现甘蔗价格太贵,钱不够就买了甜高粱杆,一捆高梁杆有三四十斤,每次他总是捡大捆的背,从宜兴埠回来的路上,肩膀被压的生疼,他总是鼓励我坚持到底,一步步走回家。当时一根高粱杆卖二分、三分,照样能补充家庭生计。
你可能不知道,哥哥还是捕鱼的行家里手,每到夏天他就领我们来到郊区的小池塘,先在池塘中间筑一条埝,第二天扒开一条口子,连续淘水,鱼就顺着水流鱼贯而下,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家住在海河边,他不顾母亲阻拦,偷偷领我去海河里游泳。他带我爬上金钢桥墩,鼓励我往下跳,我就撒手闭眼,从10几米高的桥墩上纵身跳下去,以享受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从此我数十年游泳不止,身体健康,都是哥哥帮我打下的基础。
哥哥上学成绩很好,班里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初中毕业后本可以先上高中,再上大学,但由于家庭生活拮据,他索性上了天津机电技校,由于学业优秀,毕业后被留在学校仪器室工作。他身穿白大褂,做各种试验,常常受到同事的羡慕和青睐。由于工作业绩显著,哥哥担任了技校教务处主任,教授电工电子专业培训课程,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技术人材,荣获了"特级教师”称号。
在那个年代,工厂里工人工资比技校人员要高出一截,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他无奈告别了科室工作,毅然选择了到工厂一线上班,当上了一名技术电工。由于他技术精湛,工作认真,不久就成了电工室的负责人。厂里哪里设备出现了电力故障和疑难问题,经他检修,手到病除。在电工班,他还培养了很多徒弟,使电工组后继有人。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连年被评为工厂和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成了一名共产党员。由于哥哥朴实善良,乐于助人,受到全厂职工的尊敬。
哥哥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儿时他就和姐姐是河北三区一中心小学合唱队队员,在杨延龄老师带领下,经常参加学校和全区文艺汇演。当时胡同里的娱乐项目基本是民乐,小伙伴们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各种民族乐器。放学以后,他们凑在一起,有的拉二胡,有的打杨琴,还有的吹笛子,俨然但组成了一支民族小乐队。哥哥和我家对门的张耀祖(后考入了中央煤矿歌舞团),被称为二贤里的两支“名笛”。他们课余时间一起排练器乐合奏,除了为邻居们演出外,还到附近学校、工厂和事业单位巡迴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受父亲熏陶,哥哥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父亲写字,他常常端着墨海陪伴身边。一次父亲写字时发力过猛,打在了他的手上,手被打的生疼,哥哥从此体验了父亲写字时的腕力,下决心好好向父亲学习,把字写好。父亲看他和我姐姐平时勤学苦练,字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欣喜之余,每年寒暑假期间都推荐他俩到自己供职的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抄写庭审案卷,受到院方较高评价。
哥哥还是厂工会工作的积极分子,厂里的标语广告、宣传栏、黑板报等,都留下了他清秀的字迹。他除了字写的好外,国画亦很出类拔萃。他继承了父亲工笔画竹子、兰花的精髓,练就的牡丹亦十分了得,在坊间有"牡丹郁"之称。对朋友同事们的索字求画他常常有求必应,不惜笔墨,不取分文。他还出版发行了《郁垠书画选》一书,在业内同行中评价颇高。
业余时间,他还悉心向书画名家教授学习,市区举办书画展览、笔会,他闻讯必到。他细心观看和揣摩专家的创作手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书画艺术之中,且多次参展并获奖。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中日韩书画创作展,作品在韩国出书并获奖项。2010年他的作品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并收藏……。
家兄因病离开我们五年了,使我身边少了一个好长兄和好同仁。他人虽不在了,但他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和艺术风范,却深深融入了我的血液中,激励我继承家庭传统和门风,在无限广阔的书画天地中自由翱翔,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3年11月5日
郁三阳 自幼受先父、津门著名书法家郁美庵先生熏陶,后又虚心向王学仲、宁书纶求教,每日临池不辍,临写名帖名字,形成自己潇洒飘逸的个人书风。先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王学仲艺术馆举办展览。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吴昌硕艺术馆收藏。本人现为外交部礼宾司特约书画家,多幅作品在国外多家中国大使馆展出和收藏。曾在美国宾州格瑞芙等大学等讲学,传授中国书法。夲人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兼外联部主任、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亚太文化艺术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五子天地》文化传媒艺术顾问、天津三源文化艺术院院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