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车子逛咸阳
文/赵春风
咸阳楼下截平湖,
水映金辉一幅图。
西有廊桥标古渡,
东来紫气瘴霾无。
1,清渭楼,也叫咸阳楼、咸阳东楼。清渭楼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唐代诗人许浑曾以"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描述了这座千年名楼的壮丽景象。
2,古渡廊桥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横跨渭河,201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使用,是全国首座秦建筑风格、双层人行景观廊桥。
3,咸阳湖,西起咸阳市秦都区渭滨办南营村,东至机场高速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
00米,续建后,咸阳湖将形成长13.4千米、宽500米~700米共1.08万亩景观水面景观。“咸阳湖”生态景观建设渭河、沣河为主轴,以渭河两岸、沣河两岸与沣河新区为条带,形成以咸阳“五陵塬”为历史背景,通过渭河“咸阳湖”使水系与南北两岸现代景观相交融,各个景观相互渗透,极力营造人力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生态景观。每年的赏花节均在此举办。
咸阳奥体中心
奥林宫殿北原磐,
形若鸟巢啼向天。
比赛健身售装备,
路遥难去妪翁怜。
古渡廊桥
古渡廊桥跨渭河,
咸阳湖水泛青波。
秦砖汉瓦观无语,
骚客文人唱赞歌。
西安地铁一号线三期通车
丰镐秦都地下连,
西咸一体两并肩。
刚听花落马嵬镇,
又见骊山烽火燃。
渭水秋雨
细雨霏霏雾色茫,
渭河翻泥鲤鱼藏。
昨天还觉秋花艳,
今见鞋前落叶黄。
芦苇
生地河湾护岸城,
弄姿舞叶送风声。
一朝铁刃把身断,
高在殿堂低为棚。
暮色渭河
暮色苍茫观渭河,
树高草茂水连波。
东望灯火秦楼起,
古渡廓桥飘劲歌。
谷子
拃高毛体绿于葱,
果硕头低脖似弓。
只等碾砣身上过,
一轮金色在心中。
可能到了秋收的季节,昨晚似睡非睡时怎么就想到了谷子。少年时是帮家里种过谷子的,记得最清楚的是间拔谷苗时的腰腿痛;沉甸甸的谷穗,总觉得它是那么的谦驯、温和,和对人类回馈的亲切;还有黄黄的谷粒和金色的小米。那个年代能喝上一碗小米粥,吃上一碗小米饭是极大的幸福!就睁眼写了这首七言绝句。希望能给我的同龄人和在北方农村生活的人带来一点回忆。诗中所提的“毛体”,摸过谷苗的人都知道,谷苗叶子上有细细的刺,不像其他植物叶子那样光滑。
再到宏兴码头
也许当年波浪宽,
人勤粮丰渭河边。
千年不改黄土地,
一园欲显小江南。
观秦直道文化苑
古存高速过山川,
淳化包头千里连。
放眼当年秦直道,
歌功嬴政将蒙恬。
秦直道文化苑位于旬邑县石门山中。秦直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起初由秦大将蒙恬大将带30万大军修建。建成后至清朝前都有使用,清朝后逐渐废弃。秦直道与常规道路一般沿河谷选线不同,巧妙的运用了陕西、甘肃、及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建成了中国古代少有的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国家级交通大道,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自陕西淳化北部始,沿旬邑、甘肃正宁、陕西境内的黄陵子午岭向北,经富县、甘泉、子丹、安塞、榆林等地延入内蒙古,再经伊金霍洛旗、东胜、达拉特旗至包头。全长700余公里。
作者简介
赵春风,陕西乾县人。1976年入伍,在高原部队工作2 5年,武警上校。喜欢写作,在《青海日报》、《人民武警报》、《西宁晩报》等报刊、微平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500多篇。其散文获第二届“武警文艺奖”。近几年来以写诗为主,著有诗集《春风吟》。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海诗词学会会员、成都市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