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铸刊江
武穴大道更辉煌
————武穴市刊江大道城市中心轴定位的由来
(周中金,武穴市住建局)
近期,看到作为我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刊江大道中心轴两旁建筑立面进行部分更新装饰,启动了武穴市城市更新的序幕,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件与我相关的过往。
我市武穴市城区建设是典型的摊大饼型发展型城市。历经几届领导和广大建设者的不断努力,武穴市城区独有的“以东西走向为大道,以南北走向为路的城区路网格式控制”建设效果非常著显,所以有着网格式县城建设典范城市美称。
我记得,在武穴市第一轮城区总体规划中,是将现在广济大道作为城市中心轴来定性的,但由于当时规划管理建设意识不是很强,广济大道中心轴建设效果不很明显。
我市城区城南因长江阻隔,城区交通和经济流向是由东西大道来完成发展规律没有变,所以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时,我市城市新的中心轴的规划建设重任就自然落在了现在的刊江大道上了。
如何将武穴市城区路网建设按照既定的规划,浓墨重彩,既有一般指导又有重点指引?
1998年,以时任武穴市市委书记王楚平同志为首的市委提出,南北路重点控制五号路(即现在的明珠路),东西大道即重点控制刊江大道,并要求规划局立即起草带有技术操做层面的武穴市刊江大道规划管理管规定,切莫再错过新的中心轴规划建设管理的良机。
作为当时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的我,有幸参与这一规定的起草过程,当时深感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
市委起草小组,由当时的市委政研室主任高小胜负责,还有当时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现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副局长夏焕宏参加。没有专业背景和过去只是写过小豆腐文章的我,在起草过程中,虚心向两位老师学习。起草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当时黄冈市也没有现有的城市建设规划技术规定,我们只好借鉴周边黄石市的,并推算出我市刊江大道两旁高层建筑后退红线模数。
后几经修改,征求各层次意见后,推交市委常委扩大会讨论,最终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武穴市刊江大道规划建设管暂行规定》。
该规定实施二十多年来,刊江大道主要地段的道路后退红线控制是到位的,唯一缺点是官桥入口西侧因占压红线的私建因折迁成本大和高程模板的带头,造成了本应在建设刊江大道建设中不能遮挡观看武山湖山水风貌的初衷,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遗憾!
如今,武穴市城市外环的东西城市又一中心轴武穴大道,与江北一级公路城区段融合,多轴心的武穴城市中心轴规划建设管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