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我们兄弟姐妹们都在渐渐长大,有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此,父亲和母亲都倍感压力。
农村虽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但生活环境毕竟不比城市优越,亲戚朋友纷纷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劝说他尽快回原单位洗清冤屈,讨回清白,给子女们创造一个好的前程。
虽然岁月在流转,但流水般的时间冲不淡父亲的战友情,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至此,全国走出了灰暗的十年光阴,父亲原单位的老战友、老同事和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父亲不愿再提起那段尘封已久的陈年旧事,本想让那段悲剧随风而去,把真相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殷切期盼父亲的早日归来,在家乡父老的耐心劝慰下,父亲决定与原单位的老战友、老同事们重逢,和母亲一同踏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
然而,平反昭雪的路并非一帆风顺。1977年春天,我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切按既定方针办”是那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时任领导在原单位耕耘了二十多年,个人影响力根深蒂固,利益捆绑的关系户人多面广,擅权妄为,任人唯亲;派系斗争盘根错节,权力纷争;领导班子成员频繁更迭,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组织机构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部门负责人思想僵化,不作为、乱作为,形同虚设;干群关系矛盾交织,乱象纵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平反的路阻碍重重。
父亲和母亲在申冤的路上艰难的奔波,经过四年又五个月的慢长等待,从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周而复始,充满了挣扎与煎熬。
最终在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广大职工家属的呐喊声中,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侯马市人民政府的督办下,真相大白,于1981年9月,含冤负屈近二十个春秋的父亲,终于得到了正义的伸张,沉冤得雪,二十年沧海桑田,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当年父亲是中年人,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可以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剩余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实依据印证父亲是清白的。谎言可以掩人耳目,暂时蒙蔽群众,但是,历史不会说谎,经过时间的积淀,谎言终将被揭穿,真相必将浮出水面。
经查:515地质队当年强行给父亲扣的“对国家粮食政策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的帽子是荒唐至极的弥天大谎;处理决定是草率的、是毫无根据的抹黑、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迫害;是一起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
1981年10月,原单位领导向父亲及我们全家人道歉,给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原职,我们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苦尽甘来,恢复了城市户口,全家迁居山西省侯马市,为此,我们全家人欣喜若狂。
为了让国家更好的发展,维护当时安定团结的局面,经专案组负责人与父亲沟通后,父亲摒弃了个人的是非恩怨,放弃了对始作俑者的追诉,让他们愉快地逃避了追究,他们都感到自责与惭愧,并向父亲及我们全家人表示歉意。
父亲服从大局,不计前嫌,彰显了父亲一直以来以大局为重,和宽宏大度的人格魅力,他的坦诚和光明磊落令人敬佩。然而,善恶有报,正义的力量是无法被抹杀的。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感谢亲戚朋友们的热情鼓励,感谢曾经与父亲并肩奋战的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的顶力支持;感谢山西省人民政府和侯马市人民政府尊重事实,明察秋毫,为父亲伸张正义。
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985年10月,父亲辞去所有职务,办理了离休手续,过上平淡而宁静的生活,父亲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依旧保持着之前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休息,日日如此,雷打不动,直到1997年12月因病去世。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敢言直谏,勇于担当,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经纬中,充满着坎坷和磨难,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用鲜血谱写了历史,见证了新中国的跌宕起伏,父亲的经历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代人的红色精神的真谛,父亲用忠诚、坚韧和勇敢示范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父亲生前常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值得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去守护”。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革命前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精神力量,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
结束语
这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录了那个变幻莫测年代的人和事,叙述了父亲平凡而不普通的坎坷经历和磨难,以及我们家庭的历史变迁。只是一个轮廓,目的是告慰父亲母亲的在天之灵,缅怀我的父亲母亲,追忆我们这个家庭流失的岁月,还原历史真相,表达个人观点,让历史告诉未来,要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历史悲剧不再重蹈覆辙。父亲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遭受多大挫折和磨难,只要坚守初心,就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