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锋兄
文′魏增刚
10月24日晚上,我去电子三路的高锋兄的姑姑家拜访了姑姑,知道了高锋兄的一些情况。知道他的儿子大专毕了业,已经工作了,已经有了对象了,他已给孩子在兴平市买了房子了,我十分高兴。
高锋兄是我小时候的伙伴。我们一块玩大,一块儿上完了小学初中。初中毕业我补习了一年,没有考上中专,上了高中。高锋兄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了。高锋兄起先依然是在西安八府庄村里租房子卖蜂窝煤的,后来收卖旧家具旧电器了。
高锋兄的父母是农民但是一直很勤劳,身体很好,有好劳力,他的父亲在村里当过小队长,他们家的光景过得很不错的。早早地就买了队里的公房,高锋兄早早地就结了婚有了孩子,早早地又在他家房子的北边盖了四间新的砖房。
高锋兄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的老小,也是宝贝蛋蛋,小时候他的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好吃的好穿的总是让我们眼红。上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晚上不让他贪玩在村上看电视,早早地叫他回家做作业,看书。早上总是让他天不亮就起了床,让他读书;同时他的母亲也起了床,给他做饭吃,之后送他出门。他出了门之后,就开始叫我起床,之后我们一块去叫了后涧上的魏征兄,我们三个同行去上学。当然有时候我起床早了,就分别叫了他们俩或者魏征兄起床早了就分别叫了我们俩,我们相约去学校。那个时候去学校去得十分早不是摸黑去就是踏着月亮去的。上初中时,晚自习上完回去时,也同样十分晚。回去时也是一块回去的,回去的路上偶尔会唱着流行歌曲,魏征兄喜欢唱《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有时候魏征兄高锋兄有矛盾了,不说话了,我就走在他们俩中间,我们仨也一块儿去上学,一块儿放学回家,他们俩不几天就又合好了。魏征兄总是喜欢看小人书,故事书,《今古传奇》,《中华传奇》,一路上总是给我俩讲稀奇古怪的故事。现在我还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放了学,高锋兄常常约我去位于学校前面一角的小卖部,花了一毛钱买一把瓜子,给我抓一点,我们嗑着一块回家。给我的瓜子中常常就拌有瓜子皮一一我们把嗑了的瓜子皮舍不得扔同完好的瓜子搅一块再嗑一次,再尝一次瓜子的香咸甜味。一一大家真的是想不到穷人的孩子还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心事吧!现在,你给别人瓜子皮吃,别人一定认为你羞辱他呢,那个时候,我嗑高锋兄嗑过的瓜子皮,我觉得又香又甜又咸,心里美滋滋的。小小的瓜子皮呀,寄托了我们艰苦岁月里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魏征兄高锋兄是同岁的,都属牛,我小他们一岁,属虎。那个时候我们仨是同级的,我们一块上了小学四年(小学五年级我随父亲在石涧川南湾联小上的),初中三年。
上小学初中时,魏征兄高锋兄的学习都是十分好的,只可惜都没有考上高中,就都出去拉卖蜂窝煤了。我初中毕业,补习了一年,没有考上中技,考上了高中,上了高中。魏征兄家庭条件差不上高中吧,罢了。我找过高锋兄的父母“理论”过多次,说让高锋兄初中补习一年上高中,但是没有拗过他们的“老思想”:就是上三年高中,考大学也是无望的,还不如早出社会早挣钱早成家……还有魏征的妹子,六队的小练,三队安房的妹子,学习都比我还好,最后都初中毕业就务农了……
从姑姑口中知道高锋兄的母亲近来病了,他回故乡照顾他的母亲去了(他的父亲多年前已经去世)。
又一次我想到高锋兄的父母来,他的父母一生务农,一生勤劳,一生平凡。他一生养了儿女,儿子上了大专,给他争了气。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过,故乡人的后代们大学生就多了,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对文化人总是充满了尊重与艳羡。犹如《人生》中刘巧珍对高加林的崇拜,《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对孙少平田润叶田晓霞孙兰香的羡慕一样,因为一个人有了文化就厚重了丰富了充实了吧!
高锋兄是我童年的伙伴,我总是忘不了我们一块上学放学的岁月。现在在梦里,总是梦见他考上了大学,而我名落孙山,在梦里为他高兴,失落于自己落榜,落榜之后,便犹豫自己是复读呢,上自费学校呢,还是打工呢,常常在犹豫中就醒了,这个时候,泪水就模糊了双眼,知道自己的青春已经远去,知道几十年的时间已匆匆而过了。
故乡对于我们这一代人,50岁左右的人,还有浓浓的记忆的,我们总是忘不了故乡,忘不了故乡的人,那个时候,我们是艰难的,现在觉得还是幸福的呢。还真应了普希金写的:“过去了的,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9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长安》《作家故事》《作家摇篮》《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商洛作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