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福苍手工皮艺代表性
传承人 ——万德
文/才登

1962 年 9 月,万德出生在青海省海晏县,系青海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 生学历,中国民协会员,海晏“嘉福苍”手工皮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二级民间工艺美术师。1983 年 1 月在国营二二一厂矿区牧场参加工作,两年后任矿 区牧场二大队副大队长 ;199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 年至 1993 年任国营二二一 厂矿区牧场副场长 ;1993 年—1998 年任海北州同宝牧场副场长 ;1998 年—2001 任 海北州托勒牧场党委书记 ;2001 年(正县级)至 2003 年任海北州托勒牧场党委书 记兼场长 ;2003 年至 2007 年任中共刚察县委副书记 ;2007 年—2013 年海北州委组 织部正县级干部 ;2013 年从海北州委组织部退休至今。

一、年少学艺,他种下了希望
海晏达玉部落内有七个小部落,“嘉福苍”就是其中一个(后演变为该部落的 家族名称)。“嘉福苍”,藏语意思为“背面的人家”。而“嘉福苍”传统手工皮艺是 该部落家族内部从晚清活态传承至今的游牧手工皮具加工的完整技艺,万德系第四代传承。
在过去,皮具几乎涵盖了逐水草而行的藏族游牧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时 候制作马具、储粮袋、茶盐袋、藏药袋、钱袋、藏袍、靴、帽、皮绳、皮鼓风袋等的原料都来自动物皮。早在幼年时期,万德就在其舅爷嘉福苍·赛特福的言传身教下,系统学习并熟 练掌握了嘉福苍传统手工皮艺的选皮、熟皮、揉制、打版、裁剪、装饰和缝编等诸 多工序。但是,后来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将这些祖传的技艺当成了业余爱好。
万德说 :“藏族传统游牧手工皮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特色。自从远古 藏族游牧先民把野牦牛、盘羊、岩羊和野马等驯养成家畜,根据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又将这些牲畜的肉、奶、皮、毛、骨和粪等作为游牧生产生活的的天然原料。古象雄雍仲本教佛祖顿巴辛饶弥沃创立了大小五明学的浩博理论。为了万物性质改进人的生活,辛饶佛曾明示《世间万物论十万颂》来细揭工巧明。传 统手工皮艺属藏族工巧明的分支生成(豢养六畜)之一,它也是藏族草原游牧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嘉福苍传统手工皮艺系嘉福苍家族内部在漫长的游牧生产实践中 创造并世代活态传承下来的藏族游牧传统手工皮料加工、制作的完整技艺。它是遍 布青藏高原藏族牧民传统手工皮艺的一个缩影,但是在某些方面独具环湖地区地域特色和嘉福苍手工皮艺的制作秘技。”
他说 :“我的舅爷出生在达玉部落一个藏医和手工皮具制作世家,他不仅是远 近闻名的藏医, 也是精通传统手工皮艺的匠人。在我 12 岁时, 因从马上摔下, 造成 胫骨和腓骨骨折, 当时在二二一厂职工医院进行腿骨复位并打了石膏后,被父母把 我送到舅爷家休养,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传统手工皮具制作,那时的我从来也没 想过手工皮艺将会成为自己后半生的‘事业’。休养期间,我出于好奇跟随舅爷学 做皮具, 舅爷偶尔也让我用一根麝牙来回压、蹭牛皮上用刀已割好的各种图案边缘,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那些刀线印是动物或花草的轮廓线。年少的我很享受学艺的过 程,舅爷发现我对这门手艺兴趣大、悟性快,于是,只要他不骑马出诊就教我一些简单的牛皮编织、镶嵌、镂空、塑型等技艺。”
在舅爷的言传身教下,聪明好学的万德很快掌握了一些皮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 要领。见他对皮具艺术如此痴迷,其舅爷决定将老祖宗的这门皮雕手艺毫无保留地 全部传给他。在舅爷的亲授下他进步很快,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从割线、压擦、缝 制等工序和祖传绝技“乳鞣革”加工技术,以及后期的处理方法。
再后来,由于学 习工作,将舅爷传授的嘉福苍手工技艺牢牢保留在大脑深处。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 到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会重新拾起这门手艺,并把它当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让它在自己的努力下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命运多舛,他坐上了轮椅
2003 年,万德被组织调任刚察县委副书记,为了及早全面了解和掌握县情,短 短几个月内他跑遍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各乡镇和村社,走家串户进行调研。他对 待工作严谨细致,办事雷厉风行,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他习惯主要材料自己写, 每天晚上加班至深夜。但是,命运有时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也许冥冥之中早 就已经注定的。2004 年,万德老师在一次胆囊摘除手术中因麻醉意外导致瘫痪,这个万分之一都不可能的厄运晴天霹雳般降临到了 42 岁、正直青壮年的万德老师身上。
这场天外横祸让昔日那个魁梧高大、乐观能干的万德从一个健康正常的人突然成为 只能依靠轮椅的残疾人。命运一瞬间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和仕途走向, 巨大的打击, 让他的人生如同瘫倒的身躯一样从高峰跌落至最低谷,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将他 压垮。万德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他迷茫、绝望, 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亲人和朋友都非常担心他会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重创而一蹶不振。正当他在坚持 和放弃的边沿上挣扎徘徊时,组织及时安排他先后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北京 302 医院、 玄武医院和中国康复中心等进行康复治疗,通过几年的康复治疗,身体状况慢慢有 了起色,终于能够拄着拐杖站起来了,再后来还能推着助行器慢慢走几步。
到 2007 年, 他的左腿恢复到正常的 70%,而右腿只恢复到了正常的 30%。当时他咨询专家是否 有完全恢(康)复的希望,答复是三年最佳恢(康)复期已过,能恢复到现在这种 状态已经很理想了。继续保持现状还要进行训练, 但完全恢(康)复已经不大可能。 当万德知道自己几乎没有完全恢复的可能后,为了不继续拖累组织,他怀着一颗豁达和感恩的心,主动向州委主要领导电话请示,提出自愿放弃继续康复治疗。
在采访中万德老师说 :“在中国康复中心见到了许多与自己同样遭遇的残疾人, 有的特别沮丧,从此一蹶不振 ;也有非常坚强,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病友。我 当以后者为榜样,坦然接受和面对残酷的现实。也就在那个最艰难的时候,组织上 的关怀、亲人和护理人员的关心和鼓励就像黑暗冬夜里的一团火一样温暖着和照亮着我趋于冰冷的心。”

那时候,处在两难境地的万德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 是与命运抗争,最终万德还是选择了后者。他意识到当前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问题 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重整旗鼓!不能活在“以为蒙上了眼睛,就可以看不见 这个世界 ;以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听不到烦恼”的逃避中。毕竟是领导岗位上呆 过的人,他不但格局大,而且眼光长远,他认为人活在世界上精神最为重要,精神 倒下了比身体倒下还可怕。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 一定要从逆境中走出来,从黑 暗中走出来。身体残疾了,但心理不能跟着残缺, 自己还有脑子和双手是健全的。 他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鼓起勇气重新规划自己的余生。终于,他拾起了自己从 小喜爱的家传手工皮艺,它不但适合自己现在的身体,还能替祖先传承手工皮艺,以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来回报社会。

(中间是万德同志)
三,失意坦然,他选择了奋进
可以说“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2008 年,他开始启动了他的传统手工皮艺之路,继续继承了家族传承下来的手 艺,成为“嘉福苍”手工皮艺术的第四代传承人,并在不断地奋进中逐渐成为藏族 手工皮艺界的佼佼者。万事
开头难。万德心里明白,“嘉福苍”传统手工皮艺已经 不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要追赶时代步伐,必须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现代科 技、现代工具、现代美学相结合。要想成功,很多东西就得从头学起。为了提升自 己的绘画水平和构图设计能力,他自费系统学习网络远程水彩画自学教程、在线箱 包版型设计、雕刻与透视、色彩搭配等课程, 通过网络学习西方牛皮装饰先进技艺, 从电脑上自学 Adobe Photoshop 制图技术,在藏族传统手工皮艺中融入人体工学和自 然结构等现代造型设计,用新的手法诠释传统技艺,给传统皮艺注入现代元素,使 其成为民族精品。从 43 岁开始,他就强迫自己每天早晚各学习两个小时,学习内 容涉及文化、时事、历史、皮艺、绘画以及藏文和藏族传统文化。他说 :“所谓触 类旁通说明文化是相通的,做民族文创产品就必须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和有关民俗知 识”。那时候的他几乎痴迷上了自己选择的这条艺术之路。他常说 :“我虽然无法把 握自己生命长度,但我可以通过不停地学习和工作来拓展生命的宽度。再说,我也 很享受夜深人静独自创作的孤独。”他就是这样一条“硬汉子”,他不但有满满的正能量,而且有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惊人的接受能力。
他经常创作到深夜, 平均每天学习工作 16 个小时以上。亲朋好友看到他每天因 为长时间工作变得僵硬的身体,劝他做一些低廉的东西,或者上机器生产线批量生 产。可万德说 :“我追求的是让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工皮艺得以传承,不能为了赚 钱而制造低廉的产品糊弄客户,虚度光阴不是我万德的个性。

四、从头再来,他拿起了雕刀
干成一番事业是艰难的,更何况是一个坐在轮椅上行动极其不便的人。但就是 这样一个人,硬是用一把刀犁出了人生的传奇和精彩。从决定重操藏族传统手工皮艺的那一刻起,万德老师就打算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万德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千上万曾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逐渐适应在 城镇就业定居,生态移民又将散居草原的牧民集中到一个定居点,千百年来沉淀和 保持下来的游牧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在碰撞中融合。如今的牧民们,季节 转场迁徙用汽车、手扶拖拉机、摩托车等交通运输工具, 不再是传统的骑马赶牛羊, 牦牛驮运。年轻人以人造毛军大衣、羽绒服之类的服装代替传统藏袍,尼龙帆布帐篷、简易暖棚替代了牛毛编制帐篷。过去把牦牛栓成一圈,然后将羊群圈到中间,而现在直接拉个网围栏将羊群圈其中、牛群放到山上几乎不收。很多新生代牧民渐渐不 再具备父辈们的传统游牧技能,藏民族文明进程中曾经非常重要的游牧文化逐渐从 我们身边逐渐悄无声息地消逝。很多传统有机材料被化纤类材料取代,一些传统精 美的手工艺术品被千篇一律的机制品替代。所以我决心用后半生抢救、保护、传承 和发展藏族传统手工皮艺。”他坚持将这门家族内部传承手艺改变为社会传承。
他说,他要走的这条路首先应该是独特的、高起点的、受欢迎的民族工艺传承 之路。为了让它经久不衰,在五花八门的商品浪潮中站稳脚跟,还需要融入一些非 主流和现代的前卫元素,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对销售和传承都有好处。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性化发展已成为手工艺商品的发展趋势。 所以,嘉福苍手工皮艺要顺应时代发展,就必须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调整,注入新的元素和新的活力。

他在省、州、县残联和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嘉福苍手工皮艺非遗 传习所”、“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青海省民族手工品扶贫基地”、“青海省 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等相继挂牌成立。为了提高综合竞争力,万德瞄准高端消 费市场,全力打造时尚与怀旧、浪漫与神秘完美结合的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原创手 工作品。定制高端藏式复古箱包、钱夹、驾照套、方向盘套、手机套、钥匙包、护 照套、鼠标垫、挂饰、箭具、腰带、壁饰、商务礼品等和“一带一路”旅游商品。用户可将自己感兴趣的图案和文字等个性化信息雕刻在产品上,也可以将自己的思 想和情感以雕刻艺术的形式寄托在产品上,力求嘉福苍手工皮艺“满血复活”。他的手工牛皮雕刻技艺日渐增长,刀法收放自如,毫寸之间严谨有序,张弛有度,线条 柔美雅致、曲线灵动流畅,犹如行云流水。很多外地客人很喜欢将这些具有地域文 化特色,实用、美观的纯手工制品,当礼物送给家人朋友,既高端大气又很上档次。这些皮雕作品用文字、动植物和天地万物纹样,通过镶嵌和雕刻、镂空、塑型、 堆叠等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看到的就是一件件赋予了灵魂和思想的、集艺术观赏、历史文化、独特性、原创性、收藏性等价值于一身的产品。虽然传统手 工皮艺很受欢迎,但因为是手工制作,其工序繁杂费时费力,规模小,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的。

面对这种状况,有老板想投资万德的手工皮艺,通过机器流水线生产, 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要他当技术指导。老板的要求被万德断然拒绝。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万德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为 :当立足高端,兼顾大众,即个性化私人定制品和大众旅游文创纪念品。消费者定位“小众”,把它留给真正喜欢它的人,而绝不因 需求多而粗制滥造,断送这颗民间瑰宝的传承之路。尽管没有批量化生产,全国各地慕名前来采购者却是络绎不绝。他研发的作品成为个性化限量版定制品和大众旅 游文创精典纪念品,成为外界了解青海藏文化的窗口之一 ,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
(万德书记给学员传授手艺)
五、回报社会,他献出了爱心
为了在青少年中普及“非遗”知识,让他们及早地了解、体验、感受和传承“非遗”,他积极响应政府“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在西海民族寄小开设每周两节嘉福苍手工皮艺课 ;他主动配合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参加“非遗”培训、宣传、展示等公益活动。他自己作为残疾人,对残疾人的艰难感同身受。他说 :“农牧区残疾人是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短板,物质的脱贫很重要,而技能的脱贫更持久、更彻底。”他 积极主动配合残联,对适合做手工皮艺并感兴趣的残疾人以师带徒的形式长期免费传授技能。
生于 1978 年的徒弟才让卓玛是海晏县西海镇人,2005 年在维修自家屋顶时, 因房屋年久失修,大梁腐朽而房子瞬间垮塌,她被断梁砸成腰椎爆裂性骨折,严重 损伤了脊髓神经,导致双下肢永久瘫痪。在 2006 年其丈夫又因车祸而身亡。从此,才让卓玛与其 5 岁的女儿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
生于 1971 的徒弟昂秀加是海晏县甘子河人,于 2001 年患骨髓炎,现在因后遗 症其骨骼畸形,行走艰难,加之青海湖因近年来降雨充沛、水位上升,致使昂秀加 在湖畔的承包草场全部被湖水淹没,成为无畜户,也是靠政府低保度日。患病后离异单身,且无法正常劳动,生活极其困难。
生于 1990 年的徒弟益周系四川色达县年龙乡人,因车祸双下肢瘫痪,父母也离异出走,他与其姐姐和 4 个未成年外甥在一起,拿政府低保度日。
生于 1980 年的徒弟斗拉加是海晏县甘子河乡人,因患腰椎结核,导致腰椎明显后突畸形,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
生于 1984 年的徒弟才让卓玛,又名海莲花,蒙古族,是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自 治乡人,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发育性双下肢长短不等,靠低保生活。刚开始他们因自卑心理而悲观、孤僻、不自信、不合群。尤其是才让卓玛, 长期把自己困在家里,怕出去别人看自己,充满不安感。万德开导他们 :我们比健全人的劣势表现在肢体的残障,而优势是我们长期与 病魔顽强抗争,具有坚强不屈的毅力,我们更懂得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因此、要克 服自卑、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意识。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掌握一门生存技能,自食其力、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信,让别人承认你是手艺人。万德收他们为徒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他们逐步掌握了嘉福苍手工皮艺的基础技能。
现在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皮艺产品,通过辛勤劳动,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自我价值,也融入社会共享着美好生活。万德说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幅画面,那就是在我有生之年培养更多的嘉福苍 手工皮艺传承人, 在西海镇某一条街道创建手工皮艺街, 让“非遗”技能、皮料资源、文旅产业等有机融合成一个新的业态,这也是我一大心愿”。

六、辛勤劳作,他收获了喜悦
因了他这样坚定的意志和对家族手工皮艺信仰般的虔诚,以及几十年持之以恒 的奋斗精神,他的手工皮艺作品屡次在省、州、县各类活动中获奖。为了让这种励 志的精神引领和教育更多的人,笔者选择将这沉甸甸的成绩晒给广大读者 :
2017 年 万德荣获“海北州十佳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和“海晏县残疾人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他的皮雕作品《民族手工皮雕——藏式皮雕钱包》获“首届青海文化创意”优秀奖; 作品《民族手工皮艺系列》荣获“海北州现代手工艺创意类”金奖。
2018 年他的《嘉 福苍藏族手工皮艺》被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评为“大美青海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6 月份他的作品《皮雕系列》在“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杯”中获三等奖;他自己被评为“青 海工人技术明星”。
2019 年他的作品《藏野驴提包》被青海文化旅游节组委会评为“纺 织品类”优秀作品 ;8 月份他的“嘉福苍皮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被海晏县文体旅 游广电局挂牌命名为“嘉福苍手工皮艺传习所”;9 月份万德获首届“海晏工匠”荣 誉称号。
2020 年 12 月他的公司在青海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厅举办的“大美青海 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中评为“示范单位”;1 月份在“西部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青 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鼓励奖 ;12 月份他的公司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挂牌命名为“青 海省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同年由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挂牌命名为“省 级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
2021 年嘉福苍公司被州旅游协会评为优秀企业。他的作 品《金银滩》腰带在 2021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上荣获铜奖 ;他的系 列作品被山东济南“非遗”博物馆、海北州“非遗”博物馆等收藏。
他在一次残疾人创业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时说 :“当看到残疾徒弟们能够独立完 成作品并卖出时,我就欣然感到自己尽了点党员的义务。”他在发言中还说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残疾人与健全人没有太大差距。所以,我们残疾人也不能一味地等、靠、要,也要增强自身‘造血’的功能。人要有志气,我们的双手除了拿筷子的技能外,还应该掌握更多生存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