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侨界作家“文学赏析”讲座进社区
蔡爱丹

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古诗词文化、创新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互鉴。凝聚起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强大合力,黄埔侨界作家经过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把“文学赏析与创作”讲座引进了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暨广州老年大学黄埔(广州开发区)分校。传播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引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刘兰玲老师不但在教室里讲“文学赏析与创作”,还在校方【黄埔云学苑】“诗词创作精品课程”的讲课,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我们的先人们用智慧和情感创造了优美的诗篇,用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赋予了它们永恒的生命。为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还把古诗词讲座扩展到社区,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

11月8日上午,黄埔区东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坐满了文学爱好者,他们与刘兰玲老师互动,大家用粤语及家乡方言诵读“民以食为天一一美食家苏轼”的诗词倍感亲切,仿佛玩穿越与古人同享“食在广州”的愉悦,同享美好和谐的生活,尤其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脍炙人口。苏东坡把美食世界里的丰富诗意贯穿到其人生。留下了一首首千古流芳的美食诗篇,可见在我国美食历史更浓郁,文化更深远。把美食中的古典诗词寓分享于快乐中,把古诗词与文化自信融合一体。

古典诗词赏析与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 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既是我们民族 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 珠。它需要传承,需要古为今用,需要发扬光大。

古诗词除了是我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精髓之一,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古人看来,诗词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表达文化的艺术,因此古诗词的价值远不止于其艺术价值,更是其文化价值。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古典诗词逐渐失去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被许多人所忽视。孰不知古典诗词对于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