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起就开始收藏毛主席像章,至今为止已经收藏了600多枚,材质有金、银、铝、铜、铁、陶瓷、塑料、竹子等,人物形态的表现上有正面头像、侧面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艺术造型有圆形、长方形、五角形、菱形等,像章图案内容各有意义,像章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枚直径38.5厘米,最小的犹如纽扣,我收藏这些像章,主要是出于怀念敬爱的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关注着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他在1919年7月14日创办了《湘江评论》从第二期起,接连三期刊登了他的《民众的大联合》,他在文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他作为湖南的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这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个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共产党发起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然而,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7月15日,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了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为了推翻国民党新军阀和封建压迫,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了秋收起义,地点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起义后来受挫,他在10月率领剩余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他指挥红军多次挫败国民党军的进攻,在总结战斗经验的基础上,他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在井冈山,他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1929年1月,由于国民党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他率领红军离开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来到赣南、闽西,后来创建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年至1934年,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其中前三次反“围剿”由他指挥,第四次由周恩来、朱德指挥,都打赢了,第五次王明等人搞“左”倾冒险主义,死打硬拼,结果打输了,1934年10月10日,红军被迫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从1933年4月到1934年7月,他在瑞金的沙洲坝工作了一年零三个月。在此期间,他开展了长冈乡和才溪乡的调查,先后写下《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提出“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当他发现沙洲坝没有井,村民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时,非常痛心,决定帮群众解决这个饮水问题。一天清晨,他带着几名红军战士在沙洲坝村里进行了水源勘探,勘探完后,他说就在沙洲坝打一口井,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挖的挖,铲的铲,挑的挑,一个星期左右,一口直径1.2米、深6米的水井终于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加清澈,他还亲自下井铺沙石,垫木炭。他为群众挖井的事一传开,中央各机关纷纷给沙洲坝其他各村挖起了井,一时掀起为老百姓开挖水井的热潮,很快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10月9日,他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10月22 日,他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5年,在长征即将胜利结束的途中,他创作了《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由保安(今志丹)迁驻延安。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结成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者,同日,他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为国之目的”。7 月1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共产党员和革命机关工作人员的紧急会议,他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应该沉着地完成一切必要的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并挥笔题词:“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这是今日对日作战的总方针”。为了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 月23日,国共两党正式宣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9月25日,八路军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一一平型关大捷,在这场战役中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平型关大捷验证了毛泽东提出的“运动游击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1938年5月,针对当时流行的“亡国论”“速胜论”,他在居住的窑洞里写下了《论持久战》这本著作,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论持久战》唤起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1939年2月2日,为了解决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他在会上发出号召“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他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在自己居住的窑洞附近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辣椒、西红柿这些蔬菜,到1943年,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从1940年1月文协会后到1942年5月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文艺界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2日至23 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他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向,让延安的文学家、艺术家们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在苦痛中找到了力量。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天早上,警卫员把电报送给他,他接过去,仔细看了三遍,自言自语地说:“日本终于投降了,好啊,抗战八年总算胜利了”,停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写了一句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当晚,延安市各区举行了盛大的火炬游行,全城灯火辉煌,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一天,举国欢庆。

为了保卫人民利益、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他率领中共代表团于8月28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谈判,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但重庆谈判后,蒋介石却撕毁《双十协定》,露出了假谈判、真内战的面目,在1946年6月26日发动了全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1946年9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使用“人民解放军”称号。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向延安发动大规模进攻,面对优势之敌,毛泽东决定主动放弃延安,转战陕北,3月18日,他和中央各机关离开了延安,转战陕北,这样不仅保存了我军实力,而且将国民党的部队牢牢地牵制在陕北战场,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由他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经他修改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大纲》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基本原则,即“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暴风骤雨般掀起,使几千年来中国大地上盘根错节的封建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1948年3月23日,他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进军,5月26日,移驻西柏坡。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他和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他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3月23日,他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3月25日,进驻北平,9月27日,北平更名为北京,定为首都。1949年4月21日,他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他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旗以后,他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解放军首次亮相,战利品装备震撼世界!阅兵式之后,开始游行,面对数十万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游行群众,他不断地向游行队伍招手致意,并用浓浓的湖南乡土口音高呼“人民万岁”!这天,全国所有各大中城市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

毛主席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写得最多的两个字是“人民”,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问了他一个问题:“您觉得您最大的特长是什么”?他笑着回答道:“为人民服务”!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永远的怀念他!
黄建华,男,1966年12月生,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人,世界汉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会员,作品散见于《读书文摘》《人物画报》《广东文学:诗歌专刊》《北方诗歌》《中国现代诗歌》《白鹭文刊》《诗界》《中华诗词》《世界汉诗》《新时代诗歌精品选》《中国诗歌.百家诗选》《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精品集》《世界文化名人大辞典》《国家诗人档案》等,有作品荣获2021中国百年魅力诗人大赛铜奖和2022“翰墨风华”全国诗书画大展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