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一早,追逐着太阳一路狂奔,由武汉出发,经大广高速一路向南,约650公里,大约行驶8小时,将在下午5点到达到我们下榻的赣州宾馆。计划用4天的时间,记录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龙南的盛况,走进红色赣州城,寻访客家摇篮事。用影像讲好客家故事。
中原古风 客家精神
10月上旬,利用一周的时间,穿梭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客家人物的探访报道中,寻客家故事、观客家企业、看客家精神……与一个个客家人畅怀清谈,渐生“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之感。那盘桓于脑海的“客家寻根故事”也一样样具体生动了起来。中原古风,客家精神“客家人”三字,辗转舌尖,温润婉转,情韵悠悠。
李致宇先生T恤衫上印有“中原古风,客家精神”
今年45岁的李致宇属于马来西亚第三代客家人,其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逆变焊割设备、焊接自动化 系列产品、焊接配件及防护用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他还是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青年团总团长。“中原古风,客家精神”是他们坚守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他们的统一服装上的这八个字已经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1700多年前由中原大地出发,五次大迁徙中展现的勤俭刻苦、坚韧不拨、崇文重教、艰苦创业的客家文化世世代代永续传承。马来西亚客联会除了中央理事会积极的推动会务之外,青年团作为客联会的重要团队吸引了不少年青才俊参与客联会的各项国内外活动。他将参加本次江西赣州“世客会”并表示明年参加洛阳的“世客会”并与洛阳年青互动。
相约洛阳 接续客缘
陈维振先生家中墙上的广告代言人是自己的女儿
陈维振是第二代客家人。得知我是为33届洛阳“世客会”采访而来时,很爽快地和我相约明年洛阳见。因为33是他的吉祥数。他们全家人的9台车车牌都是33,他也深信正是他的这个吉祥号码一定会让他结缘一些冥冥中注定的缘分。陈先生的父亲在20岁时,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利用10年时间,途径云南、柬埔寨、缅甸、泰国才来到马来西亚,他目前经营一家婚庆用品超市,在他家中客厅的墙面上,有一幅巨大广告,是他女儿为他公司做的代言。而在他办公室的墙上还有一张他为之津津乐道的证书,为武汉雷神山医院捐款的善举成为他此生最深刻的烙印。
重走客家路,跟随着手中的镜头,走进海外以独特的摄影视角记录这些客家人物故事。
10月13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正在举办关公国际文化节,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华人组织参加了这次盛会。一路走来,活动中的“一带一路”的标志,闹市区里的关帝庙,客家祠堂,街上的大红灯笼,酒店、餐馆墙上的牡丹画和立体牡丹花摆件,熟悉的乡音,早餐的客家面,都留在了我的相机中。通过一个个镜头聚焦了他们至今仍传承的客家民俗,街巷深处的蜜糖、蜜柚、酿菜、娘酒、仔狮灯等诸多客家元素,众多画面令人震撼并惊叹。作为河洛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体系,“时时为客,处处为家”的客家人也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成为了构筑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采风小分队在马来西亚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是一部漂泊与扎根的历史,千百年来,客家人在探索中生生不息,在漂泊中枝繁叶茂。对于他们来说,迁徙所到之处是“他乡”亦是“故乡”,他们的历史早已融入了脚下这片土地,而从中创造出来的客家精神又激励着一代代客家人走向更远的地方,开拓更广大的天地。弘扬客家文化,展现客家生活。一段影像纪录,一次图片旅行,一种难忘的心灵印记,传达着日新月异,追溯着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