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六十六)
群英荟萃 前程似锦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铁道雄关漫天涯
群英荟萃气风发
自有贤君顺民意
前程似锦赋远霞

萃者聚也,萃,原意是草木丛生,引伸为万类聚集。精英云集,资才荟萃,这是万众一心开创伟业的必备条件。宇宙也是一个万物荟萃的时空大场,宇宙中布满光子,不仅明物质即使暗物质也由光子组成,光子是宇宙中唯一不可再分的最微粒子。佛教称之谓微尘。对于宇宙这个无限神秘与广袤的世界,我们若用三维时空去思维考量宇宙问题,就缘在此山而“不认庐山真面目”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道也是术!世界由太极到两仪,其实体现出宇宙本体与宇宙粒子群(元气或量子)的关系,宇宙间粒子群的基本物理形态即气体、液体、固体其实也折射出另一种东方古典哲学基础即“天地人”三才,天者气也,地者形也,人则由固液气三种物理状态共同构成,所以人活一口“气”而非仅仅一腔热血一干身躯,宇宙万象由宇宙粒子(元气)随缘组合而成。那么缘是什么?佛教哲学阐述的非常清楚,缘是万物形成的条件,而形成万物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识”即灵魂,先有灵识后有形体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佛教典籍《唯识论》中清晰表明大千世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里所言的心是“宇宙之心”即宇宙本体,而此处的“识”就是宇宙意识即宇宙一切精神现象,“识”就我们人身而言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缘气”(摘自《圆觉经》),地水火风“四大”与“六尘缘气”构成我们身体的临时组合,然百年光阴就宇宙本体而言不过宇宙微尘的烟云幻影显象而已,由此宗教文化与量子科学互相验证了一个事实,宇宙恒定的“物质”是不存在的,正如《金刚经》所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量子力学通过试验证明宇宙量子具有“波粒二重性”,此言的“粒”是宇宙最基础粒子即量子或称太极元气,而“波”就是粒子携带的能量变化,按照佛教哲学的观点,量子(佛教称微尘)除了“波粒二重性”之外应还有第三性即“识”,日本江本胜博士通过水试验已经证明了“粒子识”的存在,他的书《水知道答案》曾风靡世界。所以在《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之“三”,我们不要拘泥于“三”为数量之固,古言中“三”代表“多”,这个“多”在佛教称之为四大,在中医称之谓五行,在易经称之为四象,但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皆源于太极元气即量子群的随缘组合。而大千世界一切万象的变化又则源于阴阳二气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力量即周阔膨胀力与收缩凝吸力,就地球生命而言我们感受到的最大的膨胀力来自太阳之散射,我们感受到了最大的吸引力量来自地球与月亮,太阳阳气散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规律的,古人早已考证太阳散光活动十年左右一个活动周期,而这个周期十年中国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予以分段,月亮一年绕地球十二次编即十二个月,地球自转一次划为十二个时辰。古人依据阴气分布规律划分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戌亥”,古人依据太阳月亮及地球阴阳二气的活动规律以天干地支的形式将地球表面某个时空的阴阳二气的构成固定下来,若时空出现细微差异时,则以润月润日的方式予以调补。由之无极乃宇宙本体的别称,太极乃宇宙元气亦称量子及微尘,阴阳二仪乃宇宙元气因两种对立力量而产生的阴阳二气,而“四大”“五行”及八卦等是由阴阳二气形成的“形象”状态。古之中国历法、中医学、天文学、地理学、风水学、建筑学以及诸子百家学说皆是依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学说由之建立起来。
萃卦。萃011000,泽地萃,兑上坤下。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曰“萃,聚也,顺以悦,则中而应,王格有庙,致孝亨也。利见大人,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攸有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萃乃荟萃之义,天下归顺,事皆亨通。

初六爻辞: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初六,上应九四,讲奉诚信,乱萃无恤担心。初六之萃,心怀诚信不能善终,导致行为紊乱而与人相聚,若能悔悟呼援,就能握手言欢,不要忧虑,继续前进不会有错。
六二爻辞。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六二,上应九五,六二引下卦阴爻向九五靠拢,非常吉祥。六二之萃,被人援引,吉祥无咎,只要心怀诚信,即使祭祀简单,神灵也会降福。
六三爻辞: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六三,阴居阳位,不应上六,故在萃聚中有凄凉之感。六三之萃,聚集一起互相叹息,没有什么利益,继续前进不会有错,但有小小的惋惜。
九四爻辞: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九四,下应初六,大吉,方得无咎。九四之萃,至为吉祥,没有灾咎。
九五爻辞: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九五尊主,下应六二,中正当位,悔咎消亡。九五之萃,聚集之时,高居尊位,没有过错,永久修养德行,保持纯正,则悔恨消亡。
上六爻辞:上六。赍咨涕洟,无咎。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上六萃终,不应六三,虽凄凉涕叹,但无过错。上六之萃,悲伤哀叹,涕泗横流,但没有灾咎。
萃卦场景中所烘托出的萃聚时代是个物质丰盛、人才济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里,精英荟萃,高朋满座,这又是一个万众一心、共和的时代,应当以品德高尚的君子为核心,通过纪念先祖功德业绩,聚政义,起大事,共同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的大事业。《序卦》曰:“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泽上于地谓之萃,前逅后萃即相逢然后聚拢之象。宇宙万物上至流星浮云下至草木鸟虫皆以“群居”形式推动发展互助共荣,所以干事创业需要贞正的领头之羊,并以诚信作为合作基础,才能同心同德,亨通畅达,万事吉祥。但在萃卦时代也要防患于未然,荟聚之时,避免人多生乱,需戒备不测之事发生。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