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的天下共主
作者:朱双顶
牧野之战,让周武王看到了商王朝的腐朽不堪,一个历经17代30王550余年之朝,倾刻间就分崩离析而一声叹息;看到了人心向背的厉害,战场上奴隶们的士兵反戈一击,就将一个强大的王朝葬送。于是如何稳定刚建立的名不正的周王朝,就成了当务之急。他深知,只有让百姓耕者有其田,能够安居乐业,才是根本;只有让王公贵族、功臣将领们有了自己的属地和百姓,获得夺权之后的利益,才能够安心为王朝出力。一个新的政权架构一一分封制,就这样创新登上历史舞台。
夏商之时,侯国很小,面积方圆不过百里,就有商汤推翻夏王朝被三千诸侯所拥立之说,结果是诸侯势微而君主势强。但是夏桀与商纣的暴政,肆意妄为,虐害天下,还是丢掉了江山。所以周王朝克服它们的弊端,建立了大国,土地方圆五百里,把土地分封给诸侯,但留给自己的王畿之地却很小。这就是周王朝实行的分封制。
《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王朝起步时的“旧邦”,实则是一个小邦,所以他一建立,就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形势。武王以“小邦”之王统治如此规模的区域,是前所未有,随时都有发生诸侯叛乱的可能。为了掌控这一危险局面,迅速巩固已取得的政权,他及时采取论功行赏之策,先行理顺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大封王族、功臣、贵族,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同时分封800个藩国,55个同姓王,又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王朝通过这些建制,使王朝得以根基深厚而不可动摇,实现了“天下共主”的宏图。
唐代赵蕤在《长短经•七雄略》中,将周王朝这种分封设爵立制说成是:“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藩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意思为,我听说天下就像一个大容器,百姓就像是贮存在里面的财富。容器太大,一个人就管理不了;财富太多太贵重,一个人就守不住。所以要划分疆域,建立诸侯国;亲疏之间要互相制衡,这关系到天下的兴衰。这或许就是周王朝对夏商传过来的世袭制,用分封制来制衡的一种补救完善,以达到分而制衡、稳定政权之目的。
此外,周王朝将夏商的父死子继的世袭制给予了进一步的完善,发展成“嫡长子制”,并延申到财产的继承上。自从夏建立王朝后,就有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君王,谁都在觊觎王位继承,虽然有了世袭制度上的安排,但是在实际继承过程中还是漏洞百出、纷争不休。儿子与父亲是血缘关系,但弟弟也不远,像夏朝的王位多由儿子继承,偶尔也有传给弟弟的;商朝的王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周王朝吸取夏商的教训,在他们的世袭基础上制定出“嫡长子制”继承法:妻子所生的长子才有继承权,妾生的庶子则无资格,即所谓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嫡长子之外的儿子们只能获得相应的封地。
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又进一步扩大到诸侯位、卿大夫位等继承上。诸侯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的嫡子与庶子封卿大夫。卿大夫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分封为士。如此类推。这种嫡长继承制既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又防止了贵族内部在权力继承问题上的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这种制度成形后,一直影响后来的中国历史近三千年。
嫡长子继承制,又被纳入到宗法制中,与分封制一道进入周礼体系,从而作为社会道德规范,在士以上贵族人员中进行教化遵守。这就是周公制礼,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礼法政法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等;一是礼俗制度,包括各种文化制度与风俗。天子用周公制的礼乐,对贵族的行为进行约束,明确他们之间尊卑的关系;对下层人民则以刑罚处之,是不适用礼乐的。这就是所说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但这种礼乐制度,由贵族中的下层人物士带到民间,还是影响到全社会。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被编入《周礼》之中,成为社会应遵守的规范;乐在朝廷庙堂之上演凑,成为社会道德的教化。这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就是在今天,每当读起《诗经》中的篇章时,仍能想像到周天下接受诸侯朝拜时盛大的天下共主之场景,仍能感受到朝廷庙堂之上凑乐的庄严肃穆之气息。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将中国古代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西周王朝通过分封建、设立五等爵位制、嫡长子继承制,很好地补齐了世袭制中的短板,让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人称八百年周江山。即使在周厉王残暴统治时期,发生“国人暴动”这一恶性事件,也只波及都城以内,周厉王被赶下台,朝廷无国王,出现周公与召公“共和行政”这一特殊时期,直到周厉王死于彘地,历经14年的共和时间,周王朝仍相安无事而运转正常(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就是到了荒唐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被申侯、缯国与西戎联手攻破都城镐京,逼得周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自杀身亡,也只是终结了一个西周王朝。继位后的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洛邑,仍然是得到国人的拥立,而开启了东周王朝时期。
由上可见,周王朝世袭制的家天下,就是天下共主,其背后支撑的是分封制与嫡长子制两大神器,前者是对外剪掉诸侯翅膀,让其不足于抗拒天子;后者对内理顺贵族之间关系,形成尊卑秩序。这样确保了周王朝的长期稳定。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天下共主的周王朝,还是不可避免地病入膏肓而走向衰微,天下共主最终成了名存实亡,连楚人也敢问鼎于王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时代,就这样悄然而至。历史继续向前!
2023.5.31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