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读碑》系列之三:
同科三进士,共赋灵岩山
侯林 王文
因了灵岩寺的影响之大与景致之美,历史上到灵岩礼佛游览并欣然留题的名流雅士不胜枚举。明代弘治年间,便有三位同科进士,共同以苏颍滨(苏辙)灵岩寺诗和韵的形式咏歌灵岩。
他们是明代诗人、高官李赞、李贡兄弟与乔宇。

本文作者侯林、王文与电视编导吕妮、摄像崔杨在灵岩寺
三位进士同题共赋灵岩,已属难得;且这三人又同为明代成化二十年甲辰科(1484)同科进士,便更为难得;最后还有,这三位进士全部位列二甲,更是天缘巧合了。乔宇为二甲第三十五名,李赞为二甲第三十八名,李贡为二甲四十三名。甲辰科除了一甲三名外,二甲为九十四名,三甲为二百零三名,他们这样的名次,应该是相当出色了。这似乎也为他们日后的官职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之一:兄弟深情,灵岩诗千里相牵
事情应该从李贡说起。
在灵岩寺钟楼南侧有一诗刻,作者乃是李贡。诗如下:
崷峄经颇多,奇秀未有底。
径转峰峦合,岩幽烟雾洗。
树古盘长虬,泉流汇清泚。
虚窍似钻凿,仆石若拜稽。
龙唇源莫穷,鹤背旌先启。
暮作下界游,晨期上方觝。
曹溪岂天竺,钟乳即甘醴。
浮屠据形胜,阁道峻堂陛。
已分谢簿书,犹复给傅米。
萧萧风竹声,兀兀尘埃体。
缅怀平轩兄,不共舫斋弟。
安得缩地来,同食春油荠。
弘治癸亥二月晦日宿灵岩寺,有怀平轩兄不同兹游之胜,因次苏潁滨先生韵,以识岁月,且以寄平轩兄。按察副使、西平李贡。当山主持妙……(注:后面数字漫漶不清)

李贡《次苏潁滨先生韵》石刻
清马大相纂《灵岩志》亦收有此诗(卷四《艺文志》),以诗后之跋语(“弘治癸亥……”)作为诗题,并有简短李贡介绍:
“字惟正,号舫斋。西平人。副使。”
其实,《灵岩志》称李贡为(河南)西平人,是不对的。而此说并非空穴来风,为石刻所见。然据《芜湖县志》等文献,李赞、李贡兄弟乃是南直芜湖人,从来未见西平之说。另外,称李贡为“(山东)副使”,实为当时赋诗时之职务。后来李贡成为封疆大吏。
今据嘉庆《芜湖县志》(民国二年翻印本)等文献资料,笔者将李贡生平事迹整理如下:
李贡(1456 -1516)字惟正,号舫斋。南直芜湖人。明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刑部郎中,历任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山西左布政使。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此时正值权阉刘瑾当道,妒贤害能,无恶不作,索贿受贿,不遗余力,官员遭刘瑾诬害,往往惧祸自杀。李贡曰:“割民膏以媚权贵,可乎?”于是,得罪刘瑾,刘瑾以他事罚李贡米五百石,勒令李贡致仕。李贡却高兴地说:“皇甫规得与党人矣!”其豪迈之气可以想见。即日就道。
正德五年,刘瑾凌迟处死,李贡复官。官整饬蓟州兵备兼顺天巡抚,他整顿边备筑古北口诸处堡垒等。八年,召为兵部右侍郎,李贡则力求谢政归里而去。三年后,正德十一年卒,年六十一。

书影: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二 李贡传》
李贡为事勤慎精敏,居官所至称治。据《县志》,李贡在户部任上,“查核山东隐匿田亩,积弊一清。”而在顺天巡抚任上,整饬边备功莫大焉,“时军民虐于瑾者,率起为盗劫库物,为官府害,贡募士获渠魁,斩之,贼皆南奔。”
李贡致政家居,杜门却扫,不妄通宾客,与文人骚客唱酬吟咏。著有《舫斋集》。
由诗后的跋语我们得知,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二月,身为山东按察副使的李贡来游灵岩,在灵岩的灵山秀水面前,他思念远方的哥哥李赞(李赞号平轩,此时在陕西参政任上),并且深为李赞不能与他同游景致如此之佳的灵岩而遗憾,于是,李贡便依宋代诗人苏辙游灵岩寺之诗韵,赋诗一首,并将其寄给数千里之外的兄长李赞。
李贡学有渊源,文词清赡。此诗上半部,写灵岩山水奇秀,岩幽树古,其泉流风竹,浮屠阁道,如在眼前;后面写兄弟不得同游之遗憾,一片深情,尤“安得缩地来,同食春油荠”之句,写不可能的想像之事,以见思念情愫之绵长也。
而李赞收到李贡寄诗,你道如何?他亦大为动情,当即再依苏韵赋诗一首,寄来山东李贡处刻石立碑。
李赞字惟诚,号平轩。南直芜湖人。与其弟李贡为明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同榜进士。据嘉庆《芜湖县志》,李赞中进士后,授吏部主事,掌文选、考功,精详恺悌,为尚书王恕所赏,寻补兵部车驾郎中,改武选,擢陕西参政,弘治十八年升浙江右布政使,正德三年,升左布政使。此时,刘瑾专横,对杭州籍已故都御史钱钺横下毒手,籍家平冢,而李赞出于正直,多方加以保护。刘瑾衔之,勒令李赞致仕。
李赞在浙江有善政,离别之日,杭州父老遮道攀辕不绝。李赞性宽简,与人处,皆出肺肝相示,居官平易,未尝有赫赫名,去则人思之不置。年六十卒。

书影: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二李赞传》
可惜的是,灵岩寺今未见李赞诗刻。好在《灵岩志》收有此诗,详下:
灵岩之胜甲于齐鲁,苏颍滨先生旧题石刻尚存。余弟宪副惟正公巡过之,因和其韵,录以寄余。余恨不得同斯游也!乃亦和其韵,复之。俾惟正刻诸石,冀他日尚偿此愿云。
我生好幽寻,几敝青鞋底。
传闻灵岩胜,未到胸已洗。
万叠罗晴峰,一泓溜寒泚。
山孙杜陵咏,石丈米翁稽。
松深鹤巢固,日出林扉启。
云间梵钟落,海外慈航觝。
鹫峰何盘旋,天竺此堂陛。
禅厨引溪涧,斋供谢牲醴。
居僧获地利,终岁足薪米。
粗知奉三乘,讵解勤四体。
诗来忽技痒,欲往偕吾弟。
扰扰名利场,闲心帖如荠。

书影:《灵岩志》所录李贡、李赞和苏韵诗
李赞说,灵岩胜境为齐鲁最佳,宋代大诗人苏辙(苏颍滨)过去留题灵岩的石刻还在,我弟弟、山东副使李贡(惟正公)巡视经过灵岩寺,作了苏辙诗的和诗,寄给我,我深深惋惜不能与他同游灵岩,于是,也依据苏辙诗韵作诗一首,寄给李贡作为回复,使得弟弟(予灵岩寺)刊刻于石,希望日后能到灵岩一游偿我的心愿。
语短情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赞这首灵岩诗,未到灵岩而赋灵岩,赋灵岩而步人之韵,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李赞凭借丰厚的学养与诗才,轻松道来,游刃有余,开端“我生好幽寻,几敝青鞋底。传闻灵岩胜,未到胸已洗”,既与苏辙诗韵相和,又别出新意,“几敝青鞋底”“未到胸已洗”,竟然化“未到”之劣势为优势,直令人击掌叫绝。“诗来忽技痒,欲往偕吾弟。扰扰名利场,闲心帖如荠”,则展示兄弟之间一片深情,以及对于“扰扰”名利场的不屑,李赞当时,虽尚未受到刘瑾等权阉的算计与陷害,然而,二十余年的官场生涯,却使他充满了对于澹泊有闲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李赞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明朱谋垔撰《续书史会要》称其:“诗文清逸疏畅,类其为人,草书遒劲,得苏长公笔意。”苏长公者,正苏辙之兄苏轼是也。
李氏兄弟的出类拔萃与其家学渊源及其良好家教密不可分。据嘉庆《芜湖县志》,李赞、李贡兄弟祖籍江西吉水,曾祖父名泰生,“授徒芜湖,遂家焉”。父亲李永“学问深邃,为文章皆得根据,任诸暨县训导。诸生靡漫轻脱者,面督饬之;遇贫士辄为资助。卒于官。诸生冒雪负木制棺以敛。复祀之学宫。”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信然。
之二:同年厚谊,乔白岩再续佳篇
距李贡、李赞兄弟赋诗七年之后的明正德五年庚午(1510)之夏,一位诗人兼高官——有“风雅之领袖”之称的户部左侍郎乔宇来到灵岩寺,他是奉使到山东泰山祷雨,而经过灵岩的。殊不知,他在灵岩却发现了李赞、李贡二位同年的诗刻,一时大为激动,遂依苏辙诗韵又作灵岩寺一首,并寄与李赞、李贡兄弟。
乔宇(1457——1524),字希大,号白岩。明代山西乐平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弘治初年,迁吏部郎中,太常少卿,光禄卿,擢户部侍郎,刘瑾败,乔宇独无所染。正德间拜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嘉靖皇帝即位,召为吏部尚书,他大胆起用被权幸黜逐之臣,气象一新。其后嘉靖议大礼,乔宇率群僚极谏,有贤声。嘉靖三年卒,年五十八,谥庄简。

乔宇书法:与鲁南陈先生(陈沂)书
乔宇性好山水,诗文雄隽,兼通篆籀,著有《白岩集》二十卷。在奉命到山东泰山祷雨期间,过济南,有《观趵突泉记》,诗《趵突泉和赵韵》等。
乔宇这首和苏诗,今在灵岩亦不见其石刻。笔者依据马大相《灵岩志》迻录如下:
灵岩次苏韵寄李惟诚兄弟
鹫峰隐层峦,路入从涧底。
时当新雨霁,炎热去如洗。
丛花发幽香,鸣溜濯寒泚。
袈裟迎我前,罗拜首先稽。
兹山古名胜,岩扃为予启。
岧峣肆跻攀,幽险亦探觝。
饮以甘露泉,渴脾胜酌醴。
夜寻前代刻,左右杂堂陛。
偈言半隋唐,题咏有苏、米。
忽睹故人篇,亦复妙众体。
渺然江南思,如见两兄弟。
诗成还寄渠,世味忘荼荠。
( [清] 马大相纂《灵岩志》卷四《艺文志》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书影:乔宇《灵岩次苏韵寄李惟诚兄弟》
诗题,次苏韵寄李惟诚兄弟,惟诚,李赞之字,惟诚兄弟,谓同年好友李赞、李贡兄弟也。
诗的开端,先写灵岩寺雨后景致,诗人为祷雨而来,今见落雨,显然喜不自胜,“炎热去如洗”“丛花发幽香”,即是写灵岩景致,也是诗人盛夏遭遇喜雨降临的欢畅与喜悦,由此,诗人大有名山迎客的知己情怀(“兹山古名胜,岩扃为予启”)接下来,诗人在山僧的招待下,品尝甘露泉水,觉得比世间的美酒还要甘甜有味。
诗作的精彩处在下一段落。
入夜,风雅的乔白岩依然兴致勃勃地寻找灵岩碑刻,那盛况令人惊叹,不惟多,且年代古老,名流如“苏、米”者甚多(“夜寻前代刻,左右杂堂陛。偈言半隋唐,题咏有苏、米。”),然而,正是在寻碑的过程里,乔宇惊喜地发现了同年好友李赞、李贡兄弟的诗刻,而且二人诗作颇有超越众人的精妙,此时,诗人一句“忽睹故人篇,亦复妙众体”,含无限深情在笔端,他们三人一道考中二甲进士,同为翰林,同在各部由主事而员外郎而郎中……故人者,良有以也!而此时,李氏兄弟均遭刘瑾陷害而归江南老家芜湖家居,所以,乔宇继续吟道:“渺然江南思,如见两兄弟。诗成还寄渠,世味忘荼荠”,诗人说,如今,咱们三好友不能相见,我只能看着渺远的江南思念你们,观此诗如见两兄弟。写完这首诗便寄给你们,因为此时,我已经忘记了世间的味道是苦的还是甜的……
深情款款,意在言外。
荼与荠,皆为菜名。荼味苦,而荠味甘。《楚辞·九章·悲回风》:“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后人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
好在,就在乔宇山左祷雨的两月之后,恶贯满盈的刘瑾遭到彻底清算,就连昏庸无道的明武宗也看清了刘瑾的面目,下令逮捕刘瑾,凌迟处死。
乔宇诗作水平颇高,受到当时及后世的很高评价。如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
庄简诗有雄概。当时与边、李实为唱和交。顾华玉叙其纪行之作谓:“正者准雅则,奇者抉幽险,是不特功存社稷,亦风雅之领袖也。”
(《静志居诗话》卷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书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除此诗外,乔宇还有另一首灵岩寺,题曰《行灵岩道上》。
由此诗中内容亦可知,灵岩寺石刻损毁、遗失者不在少数。就本文所见,便有李赞、乔宇次苏韵之诗刻不知所踪,而乔宇当年分明见到了李氏兄弟二人的诗刻的。还有,乔宇作为堂堂吏部尚书,其灵岩诗为僧家刊石立碑更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