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先引
我和傅作义将军是同村,从小就听着傅将军的传奇故事长大的。傅将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一位战功卓著、仰之弥高的抗日民族英雄。傅将军作为北方封疆大吏,雄踞绥远,在他长达十三年的抗战史上,亲自领导和指挥的大小战役多达290余次,基本保值不败记录。绥远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百灵庙大捷和五原大捷,又是绥远抗战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场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据了两个第一: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全面抗战之前第一次大胜仗,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引发了“西安事变”;五原大捷是中国全面抗战之后中国军队第一场收复失地的战役。这两场战役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 题记
承蒙故乡的垂青,聘请我为“临猗县傅作义研究会”副会长。本人才疏学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出任该会副会长,深感诚惶诚恐!故乡的聘请盛情难却,我只好勉为其难。
四月上旬,我接到临猗县傅作义研究会的通知:邀请我赴内蒙参加傅作义将军绥远抗战的调研活动,具体出发时间敲定在4月20日(谷雨)上午8点,该研究会大部分成员从临猗县城出发,路经临汾接我一同前往。为节省时间,并通知我20日上午10点之前准时在临汾西高速路口等候。上午10时许,我们如约在临汾西高速路口会面。我上车后,汽车便顺着京昆高速朝北一路狂奔——。
上午离别临汾时,身着单衫还深感仲春天气的炙热;下午进入晋北地界,倏忽间凉了起来,给人一种清新、清爽的快感。汽车继续北行,天上竟然零零星星地飘起雪花。夜幕降临时我们进入大同市区,铅灰色苍茫的天幕上纷纷扬扬降起大雪,顷刻间整个城市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下子从晋南春夏交替的炙热跌入到晋北的寒冬,我们只好入住大同宾馆,把所带的衣服都披挂上身御寒。
上午在晋南穿短袖还感到炙热难奈,下午到大同竟天降大雪
第二天清晨我们离别大同宾馆,直奔高速路而去。到了高速路口,因下了一夜的大雪高速公路已封,我们只好手机导航上国道。上了国道驶出大同市区,我们乘坐的银灰色的小车就像一叶轻盈的小小扁舟漂泊在塞北茫茫无际的雪野上——
来内蒙之前,幅员辽阔一望无际莽莽大草原上的美景在脑海里浮想联翩:草原上那湛蓝的天空飘逸着朵朵白云,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曲折里舒展着、蜿蜒着。柔软如毯的草地上,恬适的宁静中仿佛聆听到小河缓缓流淌时而喘息的低吟,时而愉悦欢快而美妙的歌声。绿茵茵的草地上阵阵微风徐来“风吹草低见牛羊......。” 然而,进入内蒙地界,令人诧异的是内蒙春来晚,极目四野,不是我想像中辽阔的大草原绿草如茵的美景,而是蜿蜒起伏、连绵不断的丘陵和遮掩不住旷野的苍凉与旷远。
在临猗县傅作义研究会这次赴内蒙的六名成员中,临猗县作家协会主席杨晋元、临猗县作协原主席韩振远和我分别担任该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傅创杰和王贵是秘书长,荆红众是我们这次内蒙之行掌握“方向”“路线”的司机。六人的具体分工是:傅创杰负责这次内蒙之行所要参观、采访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工作。王贵负责我们这次内蒙之行的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后勤部长、总管家,酷似过去人民公社化生产队的队长,我们三个会长、副会长倒像是生产队的社员,随时听从他的安排和调遣。至于我们这些社员究竟是播种什么、生产什么?是粮食、是蔬菜、还是水果.....?为了避免写作时相互“撞车”,都由王贵同志来具体分配任务。王贵分配给我的任务是重点写百灵庙大捷和五原大捷两大战役。
一、百灵庙大捷
出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往西北方向160 公里便是百灵庙。百灵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五年,即公元1703到1706年间。百灵庙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百灵庙原名广福寺,是蒙语贝勒因庙的音译。内蒙古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镇,因庙地处该镇,蒙古人俗称其贝勒因庙。贝勒因汉语音译为白林,所以汉语名为白林庙,后将白林庙改为百灵庙;第二种说法是庙前有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经常有成群结队的百灵鸟在此栖息鸣啭,故称百灵庙。两种说法不论是哪种,百灵庙在中国灿若群星诸多的文物古迹中,因地处祖国边陲一隅,国人知之甚少。然而,就因为1936年11月,傅作义将军在此指挥所部主动进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故而称之为“百灵庙大捷”。百灵庙大捷震惊中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并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百灵庙由此在中华大地名声远播——
图为百灵庙(原名广福寺),是蒙语贝勒因庙的音译
1、拉开全面抗战的序幕
长城抗战后,根据《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等卖国条款,华北实行特殊化。日军在控制了冀东22县以后,于1936年春又指示蒙伪军侵占察哈尔以东6县,妄图进而侵占绥远大青山以北各县,更进而把侵略的魔掌伸向西北的陕、甘、宁、新四省边界,企图阻塞中国西北的对外交通,割断与苏联的联系,实现其“满蒙政策”。日军为实现上述企图,在绥远和华北各地,大量设置特务机关,并积极扶植傀儡政权。在察绥,日军就扶植民族败类、蒙奸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和李守信,成立了所谓“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和“大汉义军”。这些军队,连级以上都由日本顾问官担任蒙汉伪军的实际指挥者。
日本帝国主义在绥远的这些侵略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也引起了地处毗邻陕北延安中共中央的关注,毛泽东先是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及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关于绥远抗战的通电》(略)。紧接着毛泽东又于八至十月,先后又给傅作义将军写了两封亲笔信,分别派南汉宸和彭雪枫赴绥远给傅将军送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毛泽东又是给绥远起草抗战的通电,又接连两次给傅作义将军去函,充分说明了绥远抗战地理位置之重要,形势之严峻。毛泽东派南汉宸送去信的内容是:
宜生主席先生勋鉴:
涿州之战,久耳英名,况处比邻,实深驰系。迩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绥进迫,德王不啻溥仪,蒙古傀儡国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举国奋战则存。弟等频年呼吁,要求全国各界一致联合,共同抗日,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幸人心未死,应者日多,抗日图存,光明渐起。近日红军渐次集中,力量加厚,先生如能毅然抗战,弟等决为后援。亟望互派代表,速定大计,为救国图存而努力,知先生必有同心也。
专此。敬颂
勋祺
毛泽东拜启
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派彭雪枫给傅作义将军送去信的内容:
宜生主席先生勋鉴:
日寇西侵,国难日亟。先生统帅师旅捍卫边疆,今夏小试锋芒,已使敌人退避三舍。观乎报载以死继之之言,跃然民族英雄之抱负,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王(旺),气为之壮,诚属可贺可敬。红军远涉万里,急驱而前,所求者救中国,所事者抗日寇。今春渡河东进,原以冀察为目的地,以日寇为正面敌,不幸不见谅于阎、蒋两先生,是以引军西还、从事各方抗日统一战线之促进。目前形势日寇侵绥如箭在弦上,华北、长江同时告急。但国内统一战线粗有成就,南京当局亦有转向抗日趋势,红军主力之三个方面军已集中于陕甘宁地区,一俟取得各方谅解,划定抗日防线,即行配合友军出动抗战。红军虽志切抗战,但在未得友军谅解,尤以在未得抗战地区之友军及地方行政长官之谅解,决不贸然向抗战阵地开进。在已得正式谅解而向抗战阵地开进与实现抗战时,自当以其全力为友军之助,而绝不丝毫妨碍共同抗日之友军极其后方之安全与秩序。兹派彭雪枫同志来绥,与先生接洽一切,乞以先生之意见见教,并希望建立直接通讯关系。百川先生处,今春曾数次致书,夏时又托郭团长转意,久未得复,祁先生再行转致鄙意。如有可能介绍彭同志赴晋一晤,实为公便。叨在比邻,愿同仇之共赋。倘承不吝赐教,幸甚幸甚。专此。即颂
戌绥
毛泽东
八月二十五日
从毛泽东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给傅作义将军的两封书信来看,绥远的抗战形势极其严峻,正如毛泽东在第二封信中所述“目前形势日寇侵绥如箭在弦上”;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积极抗战的态度和决心;另一方面也看到毛泽东的谦虚和对傅作义将军的尊重。
日寇西犯激怒了中国人民,更激怒了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傅作义将军,在毛泽东书信的鼓舞下,也增加了傅作义将军战胜日寇的信心和决心。1936年10月,他前去洛阳向蒋介石一再陈述了准备反击日军及蒙奸抗敌御侮的意见。但蒋介石要傅作义将军以忍让为主,非到不得已时,不可轻意对日作战。
日伪军在冀东和察北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傅作义将军实在忍无可忍。当他得知日蒙伪军将兵分三路进犯绥东的消息后,于1936年11月8日晚,便召开营以上军官秘密会议,商讨反击问题。会上傅将军铿锵有力地对大家讲:“日寇占我察北,又犯我绥东。是我全军将士的耻辱。爱国军人守土有责,我们一定要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并用严肃而凝重的口气说:“岳武穆36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38岁,为抗日死而无怨!”傅将军的讲话,对与会的每个指战员鼓舞都很大,大家群情激昂,一致支持他的抗日决策。会议决定,进击绥东一带敌人的任务,由师长孙长胜和旅长孙兰峰指挥。
1936年11月15日,绥远抗日战役拉开战幕。这天清晨6时许,日军指挥部派日本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亲自指挥,投入5000余人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
红格尔图是绥远东北的门户,是日伪犯绥的必争之地,也是敌人的重要据点百灵庙的外围,可与大庙、百灵庙连成犄角之势。敌军先后冲锋七次,战斗十分激烈。16日,傅将军亲临集宁前线指挥。他要彭毓斌和董其武出敌不意,抄袭敌后。彭毓斌和董其武率领部队星夜奔驰,17日夜12时,我各路大军秘密集结在红格尔图西南的旦岱沟一带。当晚2时发起总攻,分路包抄,打了日伪军一个猝不及防。战至拂晓,敌人纷纷溃散。18日早上7时,敌人全面崩溃,红格尔图战斗胜利结束。
红格尔图战斗的胜利,为傅部攻打百灵庙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当时,敌人在百灵庙屯积着大量武器弹药,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驻有日伪一个多师的兵力。要拔掉百灵庙这个钉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傅作义将军是个“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人。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决心乘胜攻取百灵庙。于是,再次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集思广益。会议确定。攻打百灵庙要以奇袭制胜。
11月的绥东,已是天寒地冻,白雪皑皑。他要求士兵人人身裹白布床单,汽车大炮等重型武器,都用白布包裹,与雪原浑然一色,乘敌不备,出其不意,以闪电式一举拿下百灵庙。在这一战术思想指导下,傅将军指挥各部队秘密向百灵庙集结。11月20日,各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全部进入攻击位置,这时百灵庙的日伪军一点也没有发现。
23日夜十一点,部队在孙长胜、孙兰峰的指挥下,突然发起猛攻,半小时后,日特务机关长胜岛角芳亲上前线督战。他指挥日伪军,在女儿山上架设10余挺轻重机枪,组成强烈交织的火力网,使傅军行动受挫,无法前进。拂晓前若攻不下百灵庙,敌人的5000余名援军一到,10多架飞机一来,百灵庙战局将会发生逆转。傅将军心急如焚,当即命令孙兰峰孤注一掷:将山炮营推进百灵庙东南高地附近,向女儿山施使摧毁性射击,并命令韩天春营长指挥装甲车车队,配以汽车多辆,共同向百灵庙东南山口冲击。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士们置生死于度外,视弹雨如无睹,终于使战局有了决定性好转。24日上午8时,傅部骑兵团控制了飞机场,切断了敌军的后路。胜岛角芳和蒙伪军第7师师长穆克登宝扔下全军,驾车狼狈逃跑。9时半,傅部全歼日伪军,胜利地收复了百灵庙,是为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
随后,按照傅将军预定的作战方案,留少数部队诱敌,大部队撤出战场,准备迎击敌人的反扑。果然,不出傅将军所料,12月4日,不甘心失败的日伪军大举反扑,由于傅将军早有准备,傅部先敌一天进入阻击阵地。因此,敌人虽有飞机掩护,但仍未逃脱第二次失败的下场。打完反扑,傅军乘胜追击,收复了百灵庙以东另一个日军盘据的战略据点——大庙。此役使伪军两个旅反正,29名日军顾问全部被击毙。至此,日军对绥远的侵略,遭到严重打击,并将其苦心培植的德王、李守信、王英等反动势力全部摧毁。日军在绥远所下的赌注几乎全部输光。
“绥远抗战”,作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光辉一页,载入史册。著名记者范长江专题报道了绥远抗战,称赞这次战役是“不平常的胜利”,“揭开民族历史上的新页”。天津《大公报》发表社论赞扬:“绥远抗战之役,不仅取得中华历史上的光荣地位,且已作为中华民族史上重要的转折,史迹昭垂,万世不磨。”
绥远抗战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尚未实行全面抗战的当时,曾引起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瞩目。也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鼓励。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山城堡粉碎了国民党胡宗南军队的进攻后,又发出援绥通电,认为“不能坐视绥远局部抗战而不救。”
1936年11月24日傅作义将军指挥部队获百灵庙大捷,12月12日蒋介石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积极要求抗日,对他实行兵谏。随后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在全国宣告全面抗战。是傅作义将军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2、点燃西安事变的导火索
百灵庙大捷,傅作义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当代的岳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
百灵庙大捷震惊朝野,11月28日,国民政府派陈诚前往绥远慰问傅作义部队。
12月1日,中共中央及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关于支援绥远抗战的通电,并动员全国人民进行援绥运动。通电要求南京政府调集大军,增援绥远前线,动员全中国海陆空军准备全国性的抗战。并警告南京当局:“若再因循延误,坐视傅作义将军等局部抗战而不救,则其结果不但将给民族国家以不能补救的损失,而南京当局亦将自绝于国人。”
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来贺电,称赞傅作义将军的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并密派南汉宸到绥远慰劳,赠送锦旗一面。
百灵庙大捷,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由此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援绥运动”,各大城市的市民都纷纷走上街头集会游行,声援傅作义将军的绥远抗战。南京、上海、北平、天津、广州、武汉、西安等各大城市的市民积极解囊支援绥远抗战,就连乞丐、妓女都慷慨捐款敬献一片爱国心。
最令人感动的是孔子后代,年仅10岁的小女孩孔德恭在给傅作义将军的信中写道:“吾兄德成,已节用捐款,我亦中国一分子,杀贼无力,保国有心,附寄国币伍元。”钱虽不多,但表达了一个小女孩的一片爱国之心。
北平学生发起绝食一日,节资援助绥远抗战将士。清华、燕京两大学代表团在文学院院长梅贻琦、教授朱自清的率领下到绥远慰问,两校学生发起“万件皮衣”运动。
共产党人吴玉章在巴黎主办的《救国日报》发起救国援绥捐款启事云:“我绥军迭戮敌氛,使我中华民族吐气不少,光复百灵庙为我国收复失地之先声。国人闻讯,莫不奋起。”11月末,伦敦华商协会汇款2000余元时,办理手续的中国银行职员也纷纷加上自己的“一日援绥款”。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不远万里捐赠药品、服装和钱财。后来陈还写了《傅作义高义》一书,来称赞傅将军及其所部的抗战功绩。
东北一位抗日将领的遗孀,悉闻百灵庙大捷后,提着一桶汽油来到南京总统府,要求南京政府支持傅作义将军绥远抗战。声称如果你们对傅作义将军的绥远抗战坐视不管,我今天就自焚在总统府前。
全国各文艺团体,结合绥远抗战,竞相排演抗战剧目进行宣传,唤醒全国民众积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战洪流之中。尤其是平津等地的文化艺术团体,纷纷编排抗战节目到绥远劳军。音乐家吕骥特为傅部谱写了《35军军歌》。名演员陈波儿、崔嵬等曾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傅作义作为山西人,他是山西人的骄傲,我们蒲剧当然更不甘落后,赶排了《百灵庙大捷》剧目。已故名老艺人闫逢春在该剧中扮演了傅作义将军。
全国各地的慰问团纷纷赶到绥远前线。举国上下为绥远抗日将士,捐赠了大量的款项和物资。截至12月底,国内外各地汇往绥远的抗战捐款已达300万以上。
国民政府元老黄炎培先生率团代表上海民众到绥远慰问抗日将士,途径西安,飞机需要加油,便在西安机场降落。黄炎培先生到西安机场,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礼节,当然要到机场表示欢迎。
黄炎培先生下了飞机,在张学良、杨虎城的陪同下来到机场会客厅。张学良便问:“黄老先生,北方战争如此吃紧,您风尘仆仆来干什么?”黄炎培先生说:“傅作义将军在百灵庙打败日本人,给我们民族增了光,添了彩!全国都沸腾起来了,难道说你们不知道?我是代表上海民众到绥远去慰问。”此时,张学良非常愤慨地说:“傅作义把日本人打败,全国人民都支援傅作义,我和共产党在延安打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就没人慰问我,我也不和共产党打了,我要拉上我的部队去抗日!”
张学良说的都是肺腑之言。的确,他作为东北最高统帅,他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热河失守,他丢下东北3000万同胞不管,跑到西安和共产党打内战,而且损兵折将,不但没有一人支援、慰问他,还给他扣了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受到国人的谴责,当然张学良感到心里很窝火。
傅作义11月24日取得百灵庙大捷,25日黄炎培到绥远慰劳,11月末张学良向蒋介石报告:“请下令至少动员东北军一部,立即开赴绥远前线,增援在那里完成其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神圣使命的军队。”蒋不予置议。12月12日,蒋介石到西安,张学良一肚子委屈没处撒,就给蒋介石哭诉要求抗日,蒋介石就把他劈头盖脸训了一顿。张学良、杨虎城说好话不成,万般无奈,就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张、杨二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临潼竟然把老蒋给逮了起来。
这真是逮蒋容易放蒋难,蒋介石这块烫手的山芋拿在手里怎么办?张学良想到的当然是傅作义,因为此时的傅作义在中国呼声最高,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电邀傅作义飞到西安商讨“双十二事变”事宜。
蒋介石被逮,南京政府乱了套。南京政府的要员们,各怀各的心思,各打各的算盘:有的提出出兵打,有的提出用飞机炸。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俩,感到这些办法都不可取,他们也想到傅作义。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和周恩来坐在沙发上谈判,忽然听见大街上群众高呼口号,蒋介石神情紧张地问怎么回事?周恩来说是西安民众到飞机场迎接傅作义将军。岂不知傅作义将军的飞机在河北易县境内失事,好在有降落伞幸免遇难。
第二天西安事变得到解决,这当然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各大报纸竞相在头版刊登。同时,各大报纸还有一条重要新闻《傅作义将军飞机失事》。
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百灵庙大捷极大地激发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的抗日热情,引发了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功垂青史。
五原大捷
1 、收复五原
收复五原是中国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全部歼灭敌军并收复失地的第一场战役。该战役是傅作义将军歼灭战指导思想的又一辉煌胜利。有人说“闪电式”作战是德国希特勒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二次世界大战中创造的,但这一说法被一些军事专家所否定。要说“闪电式”作战,傅作义将军可谓第一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多次运用远距离闪电式奔袭和突击队突然插入敌人心脏的掏心战术克敌制胜。全面抗战之前的红格尔图、百灵庙的奇袭战;全面抗战后的绥南战役,平型关会战、晋中的大武、离石的各次战役,绥西会战前的袭击包头等等,无不如此。傅作义将军的这一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同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作战,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敌人占领五原后,留下日军一个联队,伪蒙军的4个师和由察南、雁北及绥远调来的一部分地方守备队,王英的绥西联队,日本宪兵队、特务队,总兵力约15000余人,由水川中将、大桥大佐、特务机关长桑原中佐负责指挥。指挥中枢设在五原平市管钱局、屯垦办事处及附近各院中。宪兵、警官、顾问、科技人员等分住五原旧城各点。伪蒙军第4、第5两个师,分别驻五原西北万和长,五原西南蛮可素,伪绥西联军的陈秉义、邬青云、常子义3个师,分别驻扎在五原南20华里的南牛坝、同义隆及五原北80里的扒子补隆一带。伪蒙军李守信的参谋长乌古廷及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王英均住在平市官钱局、日盛盐店及附近院内。
敌军为了确保安北、大佘太至五原的交通安全,在五原以北的乌加河及乌拉壕上都加设了坚固的桥梁并派重兵把守。为了掠夺河套资源,调来日籍的行政和技术人员二三百人,准备开采狼山矿产资源,妄图久占河套,达到“以华制华”之目的。
傅作义将军针对当前形势,于1940年2月26日晚在亚马来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他充分发扬民主,要求各抒己见:会上有的认为我军自抗战以来损失太大,特别是包头和绥西两大战役,部队减员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干部损失严重,伤了部队的元气,如不作整训再打下去,胜算不大;也有的认为,应该在丰济渠以西整顿一个时期使我士气稍有恢复,人员装备得到部分补充,再作反击,收复失地也不为迟; 还有的认为赏罚严明是自古以来治军的根本,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激励将士,振奋军心。同时各部加紧整训,切实认真地做好反攻的各项准备,完全可以克敌制胜。
傅作义将军肯定了最后一种意见,并亲切的鼓励大家说:“我深信我全军官兵和我本人一样,即使千难万险,也不能动摇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我一定要率领全体将士,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扫除入侵之敌,光复国土!”为了整饬军纪,他对作战不力的游击军司令马秉仁和擅自脱离部队的31师81团团长刘景新交军法处审理。
亚马来会议后,傅作义将军对反攻五原作了缜密的设想和认真的准备。具体的作战方案一方面是采取掏心战术,中间打响,全面开花,以点打援,速战速决;另一方面利用春分时节河水解冻,炸开河堤,就像三国蜀将关云长水淹七军那样把日军全部淹没,最起码使敌人精良的重武器无法运行,被动挨打,然后夺取最后胜利。
傅将军根据河套地区冰融解冻情况,便把攻击的具体时间确定在3月20 日,要求各部队务必在此之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工作。
傅将军亲自到部队做战前动员讲话,鼓舞士气。针对敌我情况他讲到:“胆大沾光,胆小遭殃;打敌必胜,怕敌必败;敌前不危险,敌后最安全;坦克好打 汽车更好打。”并用汽车代替坦克作实战演习,讲明坦克射击有死角,越接近越好打的道理。又反复作了夜间战斗、城市村落的巷战、房屋争夺战等实战演习。
他要求组织训练一支精干的突击队。指定93团迫击炮连连长王步云为突击队长,在该团各连选拔精干官兵100余人,完全换穿便服,训练穿墙越璧,跳越障碍,破坏敌通讯设施,袭击敌指挥中枢。训练期间,傅将军亲临指导,并参加演练后的官兵讨论会。
重新整编战斗部队。抗战前后部队经过无数次的大小战役,大都减员三分之二,为了便于集中指挥,傅将军要求将部队作战单位普遍缩降一级,也就是军降师、师降旅……。并将老弱伤病人员妥善安置,尽量保持部队旺盛的斗志。
傅将军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有利条件,彻底歼灭五原之敌。命令新6旅在黄河乌拉壕堤坝上做好决口放水准备。五原、安北两县县长同水利专家,缜密勘查制定放水的具体措施。必须做到既要有利于我军而不利于敌人,又要避免妨碍农田耕种。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便命令王子修旅,掘开万和长一带黄河水渠,让大水漫灌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命令孙兰峰率31师,袁庆荣32师为突击队,攻夺五原城;命令董其武率101师在乌加河畔阻击从包头、安北、固阳来的增援之敌。董其武师在敌人援兵未到之前.组织小分队,潜入冰冷的黄河水中,炸毁了乌加河贾粉房圪旦桥粱。一个旅团的援敌从乌不浪口到来后,在八架飞机和强烈炮火的掩护下,用橡皮船强渡乌加河,敌我双方完全处于人海、火海、水海之中,战斗激烈异常,董其武师三个团长负伤。他用“掏心战术”,令800名敢死队员突进城内,攻城部队随后涌入,分割包围了日军司令部及各据点,瓮中捉鳖,各个歼灭。3月23日夜,五原战役以击毙日军水川中将、大桥大佐、桑原特务机关长,歼敌340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大炮16门,汽车50余辆的辉煌战果而胜利结束。经此一役,敌人一直未敢再犯绥西,使陕、甘、宁、新诸省区免遭日寇的蹂躏。
五原战役的胜利,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中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蒋介石授傅作义将军“青天白日勋章” (受此勋章的蒋是第一人,傅为第二人)。全国各党派团体纷纷发电祝贺,率代表团前来慰问。许多爱国华侨还组成慰问团,从香港专程来到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所在地绥西陕坝慰问。国内一些报纸称赞五原战役是“气吞河岳”,“历史上的空前伟绩”,“人类历史上光辉纪录”等。
2、拜谒五原抗日烈士墓
4月23日下午,临猗县傅作义研究会赴内蒙考察团一行六人马不停蹄赶到五原县。按照我们这次内蒙考察的行程安排,我们下午参观考察五原县抗日烈士陵园。在来内蒙之前,傅创杰未雨绸缪,早已提前和该陵园负责人取得联系,准备好了接待工作,我们到达五原后便直奔陵园而去,到陵园后,讲解员早已在大门口迎候多时了。讲解员二十多岁,个子不高,身材苗条,热情洋溢,我们边走边聊进入陵园。
陵园是五原县政府于2005年9月18日在原烈士陵园旧址上进行恢复修葺的。整个烈士陵园布局合理,建筑雄伟,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如今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已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市内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我们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参观了牌楼、傅作义主题塑像广场、纪念碑、铭录墙、左右展厅和墓冢。
上图为傅作义将军骑马戎装塑像
陵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傅作义主题塑像广场,广场上塑有一座傅将军英姿飒爽,一身戎装,策马奔赴抗日战场的高大塑像。塑像身后便是高耸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是傅作义将军亲笔题写的“五原抗日烈士纪念碑”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绕过纪念碑,后边便是铭录墙,墙壁上密密麻麻篆刻着五原抗战为国捐躯英烈们的姓名。过了铭录墙便是一片平坦的烈士墓地,墓地安葬着傅部在五原战役中为国英勇捐躯的679名将士。
仲春的五原,依然春寒料峭,杨柳才开始泛青,墓地周围的一片肃穆。679名烈士的墓冢,横看成排,竖看成行,整整齐齐排列在陵园。其他参观考察人员跟随讲解员走马观花般参观完墓地便走了,墓地空留我一人。墓地显得很寂静,静得似乎掉下一个树叶都能听到响声。我独自一人蹑手蹑脚,久久地、久久地徘徊在墓地,唯恐打扰了烈士们的长眠。面对着英烈们的墓冢,我的心仿佛穿梭在当年五原战役的战场上,良久地沉浸在七十多年前发生在此地那场血与火的历史的“痛点”上,回望着、深思着......。我仿佛看到傅部英勇的将士们在枪林弹雨中一个个,一排排,一队队,一群群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血染疆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还不满十八岁。他们是中华好儿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中流砥柱。此时此刻,一种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我的眼睛湿润了,流泪了,这眼泪不是怜悯、不是悲伤,是我发自内心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我向英烈们深深地掬了三个躬,便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一幅幅珍贵照片,作为这次内蒙之行拜谒五原抗日烈士陵园的历史见证。
上图为五原战役傅部为国英勇捐躯的烈士墓冢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更是未来的起点。比现实之碑更重要的是人心之碑,五原大捷就是竖立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一块丰碑。 五原大捷开创了全面抗战反攻胜利之先河,打破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阻止了日军西进,为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傅作义将军满怀爱国主义热情,一直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阵地。13年中,他率领所部在抗日战场上转战18000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290多次,基本上保持了不败的纪录。因此,完全可以说: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坚决的抗日名将,他为保卫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起点。七十多年过去了,抗日战争早已灰飞烟灭,但历史的记忆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一段历史,刻骨铭心;一种精神,凝聚力量。这就是历史,就是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史。这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伟大抗战精神。
处于和平盛世的我们,不仅对当代要有担当,还有责任给子孙后代留传下他们应该知道的历史真相和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让他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先烈、重视优良传统。永远做到:勿忘国耻,牢记教训!实现复兴,奋勇前进!
都市头条编辑简介:
都市头条网是以“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社情民意,追求公平正义,报道事实真相,弘扬法制精神的公益性民生类门户网站。 都市头条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发展与改善都市的方针政策;解析读者关心的都市热点问题;交流各地都市建设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舆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为读者打造一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都市头条网以“全球高度、中国视角、现代思维”报道都市最新动态,用理性眼光,从中国立场解读都市热点,进行都市论述。 都市头条网努力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有影响力的、集中研究都市的亲民网站。网站将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为辅;注重人文关怀,提倡理性思考;在实事求是前提下,大胆开拓创新,科学办网、严肃办网、依法办网、干净办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优良信息资讯,获得高雅精神享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