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知道
文/李生和

在古代的先贤、优秀、高能力、高智商,高情商,灵敏、正直等人物中,成就绰约的人物千千万万,数不胜数。神童也是司空见惯的,孔融是神童,后被曹操杀了,杨修是神童也被曹操杀了,甘罗是神童中的神童,也死在秦始皇的剑下。做为江淹儿童时就才华横溢,文思敏捷,饮誉华夏。被父亲带着到各种场合出风头,得到了好多赏赐,爱占小便易的江老头得了这些甜头,甚是高兴,也很满意。于是,便带着江淹到处显摆,以为能搂钱就是万能的主。
到了少年时代,小江的父母不幸去世,小江及时做出了应对,立马改变了做人之道,在众人面前显出了愚蠢,所作文章不过尔尔,说话作文与一般孩子无二了,甚至低级的程度有过及而无不及,闹出了好多笑话。到了晚上一边焚烧那些喷饭的文字,一边因羞愧而痛哭。江淹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便不再哄他,以其为乐了。却在背地里说江淹是昙花一现,才华早已退化了,如同亮半夜的气死风——油尽灯枯了,看来也是一颗流星,将来必一事无成,平庸一世
没有什么指望了。也有人说这是家人把他捧杀了,溺爱反而害了他。应该是江淹气数已尽,到了江郎才尽的末日了。真是可惜。殊不知他韬光养晦的行为蒙骗了所有的观众,特别是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们暗自欣喜,因为科举考试的考场上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原来,鲜为人知的是:江郎把高调的显摆,转换为了沉默的谦虚,收住锋芒,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度量自己的身价,重新定位自己的处境,重新雕琢自己的内涵。闭门视书,开门求学。默然的把精力放在了在家伏案学习上,先修身后修学,充实自己,再树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醒悟后的江淹,真正做到了低调做人,高调求学的做人准则。

当我知道了江淹这个人快速转变自己,迅速调整自己的站位,不被一点小小的成就迷惑,不再迷信自己而克己复礼,不再诱惑蛊惑而未雨绸缪,不再妄自尊大而潜心学习,不再鼠目寸光而高屋建瓴,不再尾生抱柱而逆本溯源;给形而上学挖掘坟墓,给书破万卷开启绿灯,真正做到了醍醐灌顶,一夜觉悟。把读书安排到顶级地位,拜书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高度。信奉儒家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偏面思想。忽觉浑身冰凉,每每的吃了一吓:变,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妄自尊大,安于现状而不思变通会把一个人推入自毙的深渊,永世不得翻身;其实,没有攀比就没有进步,任何一种生物是在不同环境下因有了残酷的竞争,方才得以进化。唯有读书高讲的是学习,是知识的储备,伟人不是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科学嘛!一个文盲有多大能量?能做出多少贡献?国家强大需要科学,科学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教师从学生中产生,学生是什么,就是读书的人,一个愚蠢的民族里不会出现优秀的学生,没有优秀的学生,哪来的科学家,没有科学家,哪来的科学。黄金屋不就是暗指国家的富庶强大嘛!颜如玉不也反应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和国民的美德嘛!
江淹不再沉溺于蝇头小利,向社会示弱,用的是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术。最终从将军坐到宰相的位置,而且是宋、齐、梁三朝的宰相。他见梁王好文,而文不及自己,又盛妒忌,就不再明里作文了,把自己暗作的文章藏起来,直到去世,才出箱。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箭射出头鸟。在强权面前,文才是何等的尴尬。江淹为了能有效的拓展自己的生命,给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把太强的脾气、太强的竞争心、太强的风头这三强压在博大的胸怀中,不让外力所伤,把生命保存到自然的始终。
谦虚只是一个礼貌的用词,售卖自己才是立人的前提。树根扩展的再远,没有枝叶的张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要学会售卖自己,放到厕所门口,还是菜市场门口,还是钢筋混凝土堆中,还是古董店门口,还是保家卫国的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