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中情
——陈鼎金先生书法偶记

文/屈军强

之一
纵笔雍容心境生,流媚娟秀启春风。
天天笑意花开乐,老者诗情最怡人。

之二
淳古行书古境观,著花老树妙豪端。
夕阳返照新诗赏,惟有砚田荡瑞烟。

暮秋

文/秦牛

菊桂芳香萦雅意,
姿容傲骨独坚強。
柿林秋暮红灯掛,
枫岭霜寒丹霞妆。
墟里炊烟添锦绣,
空中雀鸟颂吉祥。
闲游沃野心情愈,
自慰浮生百味长。
作于 2023 -11 -05

悼念李克强总理

文/杨烈焰(陕西)

惊天噩耗悲泪流,
笑貌音容万古留。
尽瘁鞠躬而后已,
西游驾鹤铭千秋。
2023-11-02于增城

深秋画意,蕴浅冬诗情

文/何俊锋

流淌的光阴里,深秋如画,迎来了岁月素净的容颜。风带着浅冬淡淡的寒意,迎来深秋最后的雨露,缓解着季节的干涸,涤清着世间的浮躁,听风歌唱,听雨诵咏,在秋冬相拥中,蕴藏着浅冬的诗情。一季时光的变化,让深秋的繁华落地成影,斑驳着四季走过的陆离与记忆,舒展深秋的画卷,从浅绿到深绿,从浅黄到深红,用丹桂的远香氤氲浅冬的气息,用红枫橘黄蕴藏等冬的心情。
行走在深秋的斑斓中,梳理着迎冬的诗情与文字,臻善着四季迭新的变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站在深秋的风里,清露寒霜意蕴着最深的季节和风景,舒展深秋的画卷,心怀美好,阅赏最后的一抹秋色温暖,让喜欢的事情都有着落,让期盼的美好都有归处,丹青深秋画意,蕴浅冬诗情,在时光静好中,温暖向前。渐渐地,深秋远去了;轻轻地,冬天要来了。
岁月在时光的岸边,看落英缤纷的飘散,感叶落归根的深情,让流年的每一段时光,每一段往事,都沉淀在人间烟火的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里,释怀着流年陌上的沧桑,在深秋的成熟中,融入希望的温暖,有序走入冬天的诗意。人生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清醒,一半释然。深秋画意,重叠又简约地勾勒着日子的新旧。烟火深处,低眉的美好,拥一季清白的心境,珍藏一份清欢与深情,蕴浅冬诗情,深情于阳光明媚,亦不畏严寒风雨,温婉而真切着生命的纯粹,带着生活寻常的平凡,与季节一起别秋迎冬,共暖岁月情怀。

思佳客

文/秦牛

黄叶枯枝滿目忧,
孤魂冷月梦寒秋。
残红凋谢秋心碎,
萧瑟风吹草自愁。
春讯远,梦浮幽,
几回月下旧情游。
黑霜袭菊姿容瘦,
花败连枝共枕休。
作于2023- 11- 06

一切欣喜,独处中觅

文/何俊锋

驻足半山,浮云涌,世相空,这一身风尘,染了多少虚名,这一路争逐,错过多少美好。此念下,没有喧嚣,无生忧恼,所谓寂寞,不过心有浮躁,独处有独处的清妙,与天地精神往来。风雨,化作一缕香,冉冉而起,挥手而去。一时释然了,秋林霜重,禅院钟声,万千旧事成了追忆,梦里的喧嚣,妄里的繁华,恰一片秋叶落下。
一花里,一世界,一叶里,一菩提,风拂空山,雨染秋水,只在一念里经历,灯明茶暖,月落窗畔,正是此夜的清寂。独得清欢,独得闲雨,独品一盏秋茶,一切欣喜,在独处中觅。暮色下,烟水畔,忘记了世界,只见花开花落,只在一念,亦忘记了自己,但遇荆棘坎坷,不过随风。熙攘、热闹,凄寒、萧萧,世间的美好,在独处中遇,独品人生的百味,静观岁月的风雨,一茶冉冉,诸念空欢,唯有清寂。

人为什么喜欢书法艺术?

文/屈军强

学习、热爱书法的人不少,因为书法既是按照汉字法规书写的艺术,又是寄情达意、寓教于乐的形式,它的笔墨、章法、线条与诗文情趣,变化无穷,意境盎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学习创作书法,绕不开三个关键问题,必须在学习感悟中加以解决。
一是为什么要学习什么?必须要解决表达自己的问题
书法是国粹艺术,要明确其历史由来、笔墨技法、章法创新、诗文表达等。我们为何要学书法?回答是爱好寄情、文化交流、塑造心灵、健身乐心、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丰富生活,等等。按照笔法、墨法、章法的要求写好汉字,留下有情的画面,唱响无声的音乐,大有益处;真草隶篆,魅力无限;名家大师,各有风采;笔法变化,自见美妙;起笔收笔,快慢沉着;墨分五色,增加情趣,品味作品,体验和谐。“妙造自然,意趣天成。”学习书法,让我们生活多了一些愉快,多了一优雅,多了一些文化的滋养,多了一些美好的时光。
二是为什么要加强,“书外功夫”?必须要解决学养的问题
书法创作是用笔墨写自己对艺术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必须用自己的学养来诠释。纵观古今书坛,王羲之书法精美,诗文俊艳;苏东坡作品有味,诗词更佳,郑板桥“四绝”,启功的文采,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在书坛不缺技能,缺的是“书外功夫”。如何解决?笔者认为首先要读懂中国书法史,从史中学习书法技艺与书法理论,学习每位大家的学养能力。其次要悦读各种古书,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修养,用学养指导自己的创作,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次要掌握语言文字,学好诗词歌赋。只要心诚,学到,用好,才能让你的书法作品创作见独到,欣赏有品位,个性自一家。
三是为什么要讲“神”求“韵”?必须要解决化古为我的问题
书法艺术中的“神”,是指作品的神奇、神气、神韵、神釆,就是展示人们面前的作品精神,这种精神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境界。何为“韵”?韵指作品的气韵、韵味、韵律,是藏于书法字里行间的一种诗意画情、和谐畅达的意境。如何造神求韵?唐张怀瓘曾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南齐王僧虔又讲:“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胜于古人。”我认为作品要有“神韵”,一要知古,二要融古,三要变古,知古要博釆众长,融古要书入我情,变古要妙造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借古开今,陶性寄情,书写出自己独特的书法作品,展现自己德艺双馨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