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忆 著
内容速递
成长是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姐姐“我”与弟弟“好好”的真情故事。并不完美的“我”对“好好”的到来,最初是不适应,甚至是排斥、对立,陷入孤单、焦虑、颓废之中,经过一些列的故事,“我”逐渐接纳,转变为对“好好”的亲近、喜爱、感激。小说传达出最质朴也最温暖的真理——爱是人类的本能,是温暖与力量。作品以诙谐温情的笔法,写家庭、教育、人性、人情,以及与这个时代密切关联着的一切。在轻松欢快的小故事中、在尴尬的误会碰撞中、在不乏冲突的矛盾中,引人去探寻生活中的大道理和真感情。
在轮椅与指尖上跳舞——走进“轮椅作家”王忆新作《夏日秋千》

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年作家王忆:仅凭一根手指,敲出200余万字文学作品

全国三八红旗手王忆。受访者供图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 通讯员 宁芙萱
一组摆满书籍的书柜、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这是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青年作家王忆的小屋。
3月6日下午3时,身穿粉红色衣服的王忆正坐在电脑前,仅凭着右手一根并不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敲击着。她最近创作了一部名为《夏日秋千》的长篇小说,还在修改中,是以姐弟的成长为主线,记录一个个发生在姐弟间的真情故事。
王忆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在王忆大概8个月的时候,医生诊断她为“小脑偏瘫”。她失去了正常的肢体和语言能力,甚至被预言“活不过10岁”。但王忆的父母没有放弃她,她也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选择用文字与世界交流。14岁的时候,她就写下梦想:当一名作家。她也做到了,截至目前已创作出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
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她常常写作到深夜。因为无法用双手敲击键盘,每写一个字,她都要用尽全身力气,指尖也不知道被磨破了多少次。
在这33年里,王忆将文学视为她的理想之光。她说:“写作是我人生中极少数完全可独立做到的事。每当钻进黑夜,坐在书桌前,打开屏幕敲击键盘的时候,这才是一个完整身心合一的我。”
中国残联主席、作家张海迪评价王忆为“不倒的生命之树”。这些年,王忆先后出版了散文集《轮椅上的青春》《在轮椅上奔跑》、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拥抱月亮入睡》、长篇小说《冬日焰火》、短篇小说集《不虚此行来看你》等多部作品。其中,《在轮椅上奔跑》记录了她从18岁成年到三十而立,从女“坐家”到女“作家”的十余年时光。字里行间,是一位残疾女孩努力追梦的心灵体悟,传递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正能量。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为王忆新书所作的序中写道:“奔跑,是人生最美的姿态……王忆用右手的一根食指在键盘上奔跑,同样是世界上最优雅、最健美的姿态。”
其实,王忆很爱笑,也很爱分享自己的生活。记者从她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比如,周末也会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打卡熙南里街区、咖啡馆、旧书店等。也会跟爸爸妈妈以及弟弟一起出去旅游,喜欢涂口红,喜欢拍照,更喜欢分享。
轮椅限制了她的行动,却限制不了她的思想与精神。她的语言安静细腻,却透着向上生长的力量。她曾被评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十大新闻人物;她专门为北京冬残奥会创作了歌曲《残健共融 拥抱未来》的歌词,并入选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举办的冬残奥会残健融合原创歌曲展演活动,唱响全世界。
王忆这样评价自己——第一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第二是个有社会价值的年轻人,第三是个作家。为了进一步讲好南京故事,王忆不断尝试新的创作,希望南京的文学氛围也能让许许多多的青年人靠近文学、爱上文学。同时,她也将继续为女性书写,为时代讴歌,为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伟大事业贡献文学的力量。
3月8日,是全体女同胞的节日。她鼓励大家:“总有一束光因你精彩,我们一起携手奔向未来。”
2017年以来,我市涌现出各级三八红旗手1920名。其中,1人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8人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5人获得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61人获得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001人被选树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发挥女性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扩展全市妇女先进典型数据库,深化“三八红旗手”赋能提升项目,壮大巾帼“朗读者”队伍,讲好“最美宁姐”故事,引领广大妇女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