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煮红楼之三
宝黛初会
作者:王玉权
前两回蓄势,紧锣密鼓,为宝黛初会做足了文章。这回,书中主要人物陆续登场,如盐入水,如色入花,水到渠成。读懂了这一回,便读懂了红楼大半的秘密。
书中写林如海向家庭教师贾雨村,介绍他两个舅子。
大舅子贾赦,现袭一等将军之职。祖上是王公一品国级,数代后的一等将军衔大概相当于省部级的正二从二品吧,但有职无权,闲差,白吃俸禄的荣誉官。所以不找他。
二舅子贾政,工部员外郎。六部之一的实权热官。郎官相当于部属司局级吧,级别虽不太高,但握有实实在在的大权。纵使是地方大员,也敢不摧眉折腰低头巴结。外官是一抹黑,京官近水楼台,熟门熟路,相互勾结织成了一张罩天大网,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故向他托付贾雨村的复出事宜。
亲笔介绍信中写道:
所有费用之例,已作了注明。
敲黑板了,注意啦,例费!什么例?无非是官场明规矩或潜规则一一要办事,拿钱来!公开的贿赂。
曹公非虚幌一枪,而是黑着脸向官场的黑幕,狠狠地刺了一枪。林用不干净的钱,为一个已罢了官的贪墨之徒求复出。这个贪官上位后,必然会变本加厉地大贪特贪,鱼肉百姓,搜刮肥己,官场就这么回事。
那朝廷知不知这弊端?当然知。睁只眼闭只眼罢了。不然,这偌大的国家机器无油润滑,怎么运转?
说林的钱不干净,何以见得?历代王朝,盐铁专卖,国家垄断,国库大宗收入。管盐的绝对是天下第一肥差。林探花已做到兰台寺大夫,又升任巡盐御史,成了钦差大臣,驻辕扬州。既然例费已成官场公开秘密,林大人再清廉,这例银就吃饱了的。
我大扬州,“一扬二益(成都)",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大都会。二十四桥,秦楼楚馆,歌吹拂天,天下一等一的风流宝地繁华去处。三分明月扬州居其二,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不过是竭力吹嘘扬州之繁盛罢了。参观当年盐商富贾所遗府第,你便知这伙人是如何富甲天下。今日之扬州已不复当年之辉煌矣。
过去,流传有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三年十万巳算清的了,作为管理全国盐政的主官,林如海再清,援成例,他的官阶比小小知府不知大了多少,林大人的腰包该有多鼓,便可想而知了。安富尊荣的宁荣二府,一要维护那空排场,二又要奢靡享受,入不敷出,财力根本不能跟林家比。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肥水缸中泡,焉能不沾油?像海瑞这种清官,光靠朝廷那点俸禄,还不养得像个刀螂!天下有几个海瑞?就你清白如水,那还不被周围的黑掌劈死。天下皆醉我独醒,屈大夫只好去爬河了。
官场如此黑暗, 做明镜高悬的清官,难啊!
林大人这么富有,可惜府中人丁不旺,又无亲支嫡派,膝下仅有弱女黛玉一个。夫人贾敏去世后,只好送弱女来金陵依附外婆家。
外婆所在的荣府,当家的正是二房贾政的夫人。黛玉此来,正要这个二舅母多方关照的。之所以托贾政,有多方面的考量。
小黛玉来荣府,船上搬下的行李,装有好几车。一个小丫头有那么多行李吗?还不是多有金银财宝,曹公闲略几笔,没详写罢了。如画之留白,读者尽可浮想联翩的。黛玉可不是来白食的。人丁日多,事务日繁的贾府,亏空日多。要不是林家财产帮衬,哪来那么风光!
有人说肃月老儿又胡扯了。且慢,说一个插曲后,你便信了。
当年,林如海在扬州任上死了后,贾府特派贾琏,领着黛玉去老家苏州奔丧。期间,寒天日近,曾派一跟班的回去,要王熙凤备些大衣服来。若有钱,什么买不到,还用巴巴的回来取?可见贾府的窘迫。待办完这趟差回来后,两口子曾在房中私相捣鬼,说再发个一二百万就好了。可见,贾琏借办林如海丧事,经个手,就轻而易举地大赚特赚一二百万,发了一笔横财。可想而知,贾琏经手了林家多少钱财。
林如海死前,定有遗嘱,安排好唯一独女的陪嫁之资。那是一笔怎样的天文数目?只有天知地知,还不海了!可惜尽数归入贾府托管,什么托管?名义上说得好听罢了。可怜林大人一死,不知有多少人揩油,得了多少好处。
总之,林家当时的官职,财富,均在贾家之上。红楼若晒富,林潇湘也必夺魁。红楼首富,非林黛玉莫属!可惜,林妹妹命不长,无福享受,这是一。
第二,读了第三回,应当明白,谁才是贾府实权派人物。
贾母?非也。安富尊荣的老封君,四世同堂的老祖宗。年轻时是贾府当家人,时值贾府鼎盛之时,什么没经见过。即使是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也不及她万一,何等了得。现在老了,她乐得图个清闲,快活,是世上最会享福的第一人。
慈祥、善良、乐观、好热闹。隔代亲在贾母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娘家的侄孙女史湘云,宁府的小孙女惜春,荣府的孙女迎、探,外孙女黛玉,甚至亲戚家的孙辈薛宝钗、宝琴,统统拢到身边。对孙子宝玉更是溺爱得无以复加。对下人从无严词厉色,对乡下穷婆子刘姥姥惜老怜贫,以同龄人平等待之,无不显示这位史太君的宽厚仁慈。她在贾府具有无尚权威,享有元首级的无比荣耀。
王熙凤?倒像是。
一来就问婆子,林姑娘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王夫人问她月钱可放完了,她答放完了,都显示她当家人的口吻。众人都屏声敛气的,独她敢高声放肆,显示她当家人的威严和自傲。
她甫出场,绣彩辉煌,宛如神仙妃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材窈窕,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开。 戏台上的第一花旦!众皆失色,惊艳八方。傲气凌人,盛妆凌人,盛容凌人。正如贾母笑谓黛玉时说的,
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你就叫她凤辣子就是。
也就老祖宗敢这么开玩笑,别人谁敢?这是黛玉进荣府后第一次认识了王熙凤。
凤儿深知黛玉在贾母心中的分量,极尽讨好之能事。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并叹惜姑妈的离世。
贾母怪她,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她立马转悲为喜,比川剧变脸还快。正如前回冷子兴说的,这王熙凤, 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 心机又极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
娶了这么一个厉害能干的女人,琏二爷虽是个很雄气的大男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慑于雌威,屈居凤儿石榴裙下,受了许多鸟气。
呵呵,男人还是娶个小鸟依人似的小女子为妻好,像王熙凤这号女强人,敬而远之吧。
如果说,贾府是家大公司,王熙凤便是总经理。贾琏充其量是她手下的常务副总而已。
熙凤谐音西风。五行中,西主金,主肃杀。怪道凤儿这只凡鸟如此雌威霸道的。琏二爷可不是吃素的,简直是疯狂的还乡团。逮准机会,大发雄威,“一从二令三人木"。人木者,休也。凤儿的结局是很可哀的,这里不展开了。
那么,荣府的真正实权派当是王夫人。王夫人才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王夫人问王熙凤,月钱放完了没有,凤儿答,
月钱放完了。遵照太太吩咐,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没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真, 想是太太记错了。
闲闲几笔,描画出一个大家长的权威。董事长来检查工作,凤儿以谦恭的口吻,对上级交办的事,作了汇报。
这个细节,人多忽略。其实大有深意。事有千千万,物有万万千,为何独独"找缎子"?你以为是婆婆妈妈的琐屑?非也。曹公无闲文。书中有数不尽的暗示,利用字的谐音是常用手法之一。缎、断同音,谶语也。
初开情节,即为全局定调,亦为特定人物定谳。凤儿将来必将“断”了贾家的荣华富贵,也必将“断″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当头一记警钟,敏感的人会听得心惊肉跳。文章的针脚如此缜密,能不称为鬼斧神工?
上代贾王联姻,王夫人主了家政。凤儿是王夫人内侄女,贾王又联姻,凤儿管了家。王氏在贾家势力壮大了,王夫人心犹不足。
后来皇商薛家来京,本是送薛宝钗入宫应选,不成之后,该回去了,却赖在贾府不走了。
好生奇怪!薛姨妈是王夫人亲妹,走亲戚,来亲戚家住些时,常事。长期便不妥了。身为皇商,京城该有房产的,为什么不去住?
唯一的解释是王夫人有所图,薛姨妈亦有所图。老姊妹俩想到一处了。
王夫人是相中了自己的姨侄女薛宝钗,想她嫁宝玉作儿媳。若如愿,王夫人的势力便更强大了。薛姨妈也巴不得如此。所谓金玉良缘,就是她们编造出来的鬼话。王熙凤当然乐见表妹薛宝钗和宝玉结成一对,自然而然地成了破坏宝黛爱情的帮凶。一切都好解释,一点都不奇怪。
和贾母把黛玉视作心头肉不同,从这个二舅母王夫人的表现看,她并不喜欢这个外甥女的。而她的宝贝儿子宝玉,却完全彻底地把黛玉当成今生唯一的知己。王夫人能不恼怒吗?
先是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后是俏丫环抱屈夭风流,金钏之死,晴雯之夭,都直接和宝玉母子相关,可以说,王夫人是罪不可逃的杀人元凶。
贾宝玉悲愤之余,为心爱的丫环晴雯,写了篇著名的《芙蓉女儿诔》。愤怒出诗人啊!其中有这么两句,"箝陂奴之口,剖悍妇之心",很是令人触目惊心。笔锋所指的"悍妇",正是自己的亲身母亲王夫人。果然是古今不肖无双。王夫人杀害了眉眼极像黛玉的晴雯,以及不过和宝玉玩笑了一下的金钏,就是一副悍妇形象。
这个平时像尊佛的王夫人,心地如此歹毒,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她是贾府不折不扣的实权派。
第三点,才是这回文字的重头大戏,宝黛初会。
原著所写,几个不同版本红楼影视连续剧所演,情节人们都很熟悉,兹不赘述。
惟舍不得那几段绝妙好文,兹摘录下来供诸位再度欣赏。记住他们各自对彼此的第一印象。
黛玉有先入之见。一是在家中听母亲生前说过,这个衔玉而生的表哥。二是入府后,刚才二舅母对他的不堪评价,嘱咐她别睬他,且休信他。故而心中疑惑,想象这个未谋面的表哥,大概是个顽童,蠢货。待一见,全然不是那回事。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若桃瓣,睛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好像在哪儿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眼中的黛玉,倒是没有先入之见,是第一次破天荒的惊鸿一瞥,却定下了三生之缘。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泪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
宝玉笑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心里算是旧相识久别重逢。太妙了!二玉的第一眼,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黛玉心想,好像在哪儿见过的。
宝玉笑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哥哥,见过的;这妹妹,见过的。彼此一见如故,这就叫缘份。 姻缘,姻缘,缘在心心相印的一见钟情。若一再相亲,这只能叫拉郎配、拉女配,凑合凑合罢了。
汉家文字之隽美,举世无匹;曹公才具之廓大,无人能及。每读之,便香噙口齿,沁心入魄。
诸位有没有留心,熙凤、黛玉、宝玉一亮相,曹公对他们眉眼的描写?那叫一个绝!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丹凤眼柳叶眉, 美人形象。眉梢是向下的,显示女性的温柔。掉梢呢?向上扬,是威严逼人的凶相。一个"掉"字,尽显凤儿的强势。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泪目。罥烟,朦胧、楚楚、忧郁,活活画出了一个弱势孤女令人疼爱的形象。
贾宝玉,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喜眉笑目、和蔼可亲、无忧无虑的富贵闲公子的情种形象。
人常说,这事有了眉目,即是说在纷繁无措中理出了头绪,有了抓手。人的五官中,唯有眉目最活,最能传神传情。曹氏为我们在肖像描写方面作了典型的示范。
美食触动的是味蕾,美文撩拨的是情思。如此文字,有品位,有嚼头,有滋味。饕餮盛宴,精神享受!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