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冶心灵乐升华
一一参观湖南一师与岳麓书院有感
文/朱先泽
11月3曰,我们城东诗社一行25人坐旅游车去长沙,参观了湖南一师与岳麓书院,满载而归。
在毛主席的母校湖南一师,我们听导游详细介绍了6大展室的照片与实物,身临其境,找到了伟人的足迹。
我倍受感动的是这三点:一是古井边的冷水浴。毛主席求学与执教的八年间,每天起床后便去井边进行冷水澡擦洗全身,一天也不间断,风雨无阻,酷暑与寒冬也不停止冷水浴。这无疑增加了身体的抗病率,同时也培养了无坚不摧的毅力。毛主席少年时代就强调要野蛮其身躯,文明其言行。
二是他提出并带头执行“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生活小事,多谈国家大事。这样做,自然正气压倒邪气,思想追求远大。三是毛主席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必须手脑并用,专‘心致志。细细思量。这三个特点不正是毛主席能言必行,行必果的缘故吗?
在湖南一师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时,再次使我激动的是顿悟了毛泽东诗词的超凡脱俗,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思想情怀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有行家里手言,唐宋之后己无诗可作,因为唐宋诗人己经穷尽了汉字的排列组合。我认为平仄对仗押韵的四言八句,只是酒杯,不同凡响的崇高思想,才是杯中美酒。“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战地黄花分外香”,“分田分地真忙”,“一桥飞驾南北,天暂变通途”,“环球同此凉热”,这才是毛泽东思想的高度深度与宽度。古往今来的诗词家安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我更觉得,诗词是不可能在译文中传神无缺的,也是难得替人修改的艺术品。在岳麓书院我似乎找到了毛泽东思想的真正源头:“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
在岳麓书院,我们一行仔细倾听了讲解员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讲解。她文质彬彬,对书院的对联铭文背得滾瓜烂熟,深入浅出地把握了诗文的精神实质。这让我牢记了毛主席精通中国古籍名篇,传承了精华的伟力。正是他博心古道今,才会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杰作。《湘江评论》与“一大代表”的壮举,是伟大舵手的非凡之举。从讲解员的博学,我还联想到教师的口才不可少。只有先当好学生,才有可能当好教师。板书字也要练得帅气,学生才会欣赏钦佩老师。
参观一师与书院,我们都感觉身心特别愉快,好像长出了无形的翅膀在飞腾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