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里竹
四
三爷再也耐不住了。媳妇的种种不端行为早已被族人们视为大逆不道,他们或气愤,或耻笑,或看热闹。三爷的脸已没地方搁了!他的狗怂脾气又上来了。可巧亲家母来看闺女,山里没啥好东西,就带来一带自家树上结的桃子。三爷打心眼里瞧不起这门穷亲戚,“连个匣子都不知道包!把桃给小做活的吃吧,我不稀罕!” “吃完饭打发她走,骑个小毛驴子,别把穷气沾到我老宋家来!”
这话让亲家母听见了,顿时气得两眼发黑。老太太也是个刚强的人。留饭也不吃,一抬脚就走了,骑在毛驴上,越想越气,一进家门就倒在炕上了。
翠萍听说母亲病了,又知道是公公一句话气的,立刻怒火中烧。嫁到宋家几个月来,公公通过婆婆几次叼难她,她装傻卖痴,依然故我。心里憋着气,但不动声色:“你说我不懂规矩,我就不懂规矩,成心丢你的人!”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三爷气这个败家的媳妇,更气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他很想动用家法,把媳妇绑在小树上,让儿子用鞭子抽她一顿,可国芬下不去手,反而求父亲宽恕媳妇。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 ”咱老宋家的堂号叫博爱堂,以仁爱为本,哪能打女人呢?”
三爷越发气恼了,他再一次后悔做事太鲁莽,没好好打听就娶了这么个儿媳妇,不但败坏了门风,连儿子也带坏了,这还了得!
三爷越想越害怕,老宋家要败在这个丧门星手里了!他的“狗怂脾气”又上来了:“休了她!”
时为民国12年,辛亥革命并没有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什么变化,但剪辫子,放小脚人们都知道。三爷更知道休妻不是一纸休书了事,必须经法院办理离婚手机续。按民国侓例,离婚需男女双方自愿,否则法院不判。
三爷心想:“大清国我打了那么多官司,北京城我也去过,还不是次次赢?有理走遍天下,民国的官司我还怕了不成?”
三爷带着儿子上了北京城,先到北洋政府的法院递了呈子,诉儿子与王翠萍离婚,法院准予受理,发出传票召王翠萍到庭。趁这功夫三爷父子去拜访北京城里的小姨子,小姨子是前妻李氏的妹妹,夫家是天主教徒。三爷以往打赢了官司,必到小姨子家喝酒庆祝。这次三爷志满意得,提前打了招呼。在饭桌上提及休儿媳妇的事,小姨子家人不以为然,认为婚姻是上帝给配的,上帝只许你娶一个妻子,无论贫穷与否,疾病与否,均不得遗弃对方,因此认为三爷未必能胜。但三爷胸有成竹:“如此大逆不道的女人,法院怎能不判?”他准备了一肚子的话,同时教给儿子如何在法庭应答。
却说翠萍接到传票,知道公公要休她,这个山里姑娘虽然不懂封建礼法,但也知道被休是件丢人的事。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嫁过来后,做饭,洗衣,做女红,喂猪,摆弄牲口,样样拿得起来。公公屡屡发难,她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她决心应战!绝不能让老傢伙得逞!她天生的天不怕地不怕,传票一到,立刻骑上一匹大马,直奔京城。
北京,对翠萍来说,又陌生又新奇。宽宽的马路,跑着拉洋车的,车上坐着时髦的太太小姐们。偶尔还有大鼻子汽车,开起来屁股上一冒烟,跑得飞快。自己的公公哪有这般威风?还有那星罗棋布的胡同,整齐的四合院,让翠萍大开眼界。她一路打听,到了太仆寺街(司法部街)。民国成立后,衙门没有了,改成了法院。无所畏惧的翠萍下了马,径直走进法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