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山之巅,看南山渠凌空飞渡 (六)
作者/冷全祥 霍德 刘琦

深秋时节,秋叶缤纷,湟水源头一片金色璀璨,高原的天,虽不像夏天般说变就变,也时常秋雨菲菲,雾霭四合,寒风料峭。老冷选的时间,天气总是不太那么好,出发的时候还有些许晴空,未及山顶,就阴云四合,一片苍茫起来。
还好,不管我们选的时间如何,水务局及湟管所、南管所的周所、罗所、崔师傅、李师傅他们总是说走就走,不辞辛苦,非常支持。上南山渠,这算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因为行至半途,小雨淅淅沥沥,算是铩羽而归。

穿收费站,过扎藏寺,入莫尔吉村,山路就蜿蜒抬升起来,这一带的山川,海拔在3000多米左右,两山夹峙的河谷,最狭窄处仅有六七十米,足见峡谷幽深。沿山路盘旋而上,山势越来越陡,高度不断抬升,从最初山底的灌木草甸逐渐演变为悬崖碎石,车行之间,我恰好座在临崖一侧,窗外不见地面,只有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如同坐在飞机上一般,不辨南北,我不知道我脚下的车轮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应该是距离悬崖很近吧,心有些悬着。只有老冷一侧的悬崖峭壁使我稍感安慰,感觉还应该是在地面上。

我和老冷此时都没有了言语,车内也显得安静起来,虽然我也是司机,但这种没有任何防护,并且在极高的山腰和山顶间迂回盘旋的山路,我却极少走。我想,一旦掉下去,就应该是永别了吧,人生世间,会有多种多样的告别方式,若以这种方式永别,会不会是一种意外。

看我们有些紧张,罗所安慰我们,李师傅在南山渠开了三四十年车了,不用害怕,说话间,车前的山路峰回路转,车速并不是很低,估计李师傅也感觉到了我们的担心,说道:“其实车速挺慢的”,寄予对罗所和李师傅的信任,我们顽强地坐着,要不然,我绝对会下车步行。

南山渠,蜿蜒游走在湟源县南部山区的河谷丘陵,山川林地之间,如同一条玉带,缠绕在群山万壑之间,以“渡槽”跨越峡谷,以“隧洞”穿过峻岭,以蟒如巨龙的“倒虹吸”跃入谷底,攀上谷峰,以“暗渠”劈开悬崖,抵挡落石纷纷。人间壮举,莫过于此,造福百姓,莫过于此,人间至善,想必也是如此吧。看这群山万壑间炊烟袅袅,绿树掩映;看这群山万壑间松林涛涛,阡陌纵横;看远山覆雪,道路悠远,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思接千载。

感念这些南山渠的引领者、设计者、施工者,感念“两渠”建设的先辈们,他们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在机械设备极其落后,施工环境极度艰险,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一片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人间深情,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改变了缺衣少食,背井离乡的人间困境,造就了这物富民丰,安居乐业的富饶之地。
感念他们目光如炬、洞穿时代的志存高远;感念他们日夜奋战、不辞辛劳的艰辛劳作;感念他们不怕牺牲、造福后代的宽阔胸襟。
(20231031)

诵读老师简介:
子润,九三学社社员,朗诵配音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