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的世袭开端
作者:朱双顶
禹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将位子传给儿子启时,竟然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结束了低文明的原始禅让时代,而开启了一个奴隶制世袭家天下时代。历史就这样以它不停歇的步伐,闯过一道又一道门槛而向前,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地。古老的中华文明,由此进入文字记载时代而传承不断,绵绵上下五千年而成为世界上唯一。今天就来说一说夏商的世袭政治文明。
禹将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启,标志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进入奴隶制的夏王朝,以世袭制终结禅让制,以家天下取代天下人的天下,开启了一个新纪元,让社会文明向前又跨过一道门槛而向上前进了一大步。何以见得呢?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虽然很理想很美好,但却是原始社会低生产力低文明的产物,是经不住时代进步的考验的,何以为证呢?看看禅让制的发展,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据《史记》记载,禅让制也只经受了两代,即尧传舜再传禹。其实,这种传位方式,只是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间的传位,以前任首领考察推荐,得到众人的拥护就行了,并未形成一个“制”上的规定,禅让制也只是后人总结时给下的说法定义。
事实上,这种禅让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挑战与波折,这在《史记》中就有记载。说是尧知道舜是个贤才,就决定将天下交给他,于是就退位让舜代行天子之政,一代就是八年也未交班,可见尧对舜并不是完全放心的,尧之前就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舜的德行。就是在尧去世三年,舜为尧守丧结束时,还是欲将天子之位推让尧的儿子丹朱,可见舜还是担心天下人未必都归服于他。当天下人不服归丹朱时,他才正式继位于天子位。舜传位给禹时,更是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与考验,因为当时在他的手人就有二十二位贤能之人,都建有功业,像皋陶当法官司法公平而令人信服,伯夷主管礼仪而朝廷礼让成风,弃主管农业而五谷丰登,契主管政教而百姓亲爱和睦,如此等等,这让舜在选择继位人时,有了犹豫不决,最后以禹治水功劳最大而定夺。
被人们尊敬与爱戴的大禹,以其谦恭之姿侍奉舜,每逢舜当众表扬他的功绩时,他总是赞颂这是舜的德行、仁政、风范所得,是民众拥戴舜的结果;或者将功劳都归于他人,说成是舜慧眼识人,善于用人。因此,禹的仁厚可靠,得到了舜的宠信,每有重要的事就与禹商量,后来,干脆让禹直接代替自己摄政,把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禹去管理,这实际上也是对禹的进一步考察。大禹小心谨慎一干就是16年,终得到了舜的认可,觉得禹可以当自己的接班人了,就当着众位大臣说要把帝王之位禅让给大禹。可大禹对自己能否服众心里没底,就多次推辞,并竭力推举舜的儿子商均嗣位。舜去世后,禹为避位就躲到夏地的小邑阳城去了,一躲就是三年。可这三年之中,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见商均,却来朝见大禹。这让大禹看到了自己威望和实力,三年后返归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
到了禹再传位时,先前也是仿效尧舜的,可已传不下去了。他先传皋陶,可皋陶先于他去世;再传给益,可益在禹去世后不被众人信任。这样天子之位就传给了禹的儿子启了。夏禹不但治理了洪水,发展了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以文明时代终节野蛮时代,将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这种禅让制是由很多的不确信缺陷,推荐、选人、标准、意外等等,并无一套制度性保障,更是受到了私有制出现与发展的影响。私有制的出现,表明生产资料有了剩余,这是生产力得到提高的结果。私有制的占有则产生了两极分化,进而产生了竞争与争夺,禅让制也就走到了尽头。舜能取尧的两个女儿为妻,可见那时的私有制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说,禅让制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出现在原始末期;又是被人类文明进步所终结,于是有了夏禹传位于子的世袭制的开始。
夏王朝就这样在世袭制中鸣锣开道,很好地解决了王位继位问题,让社会有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有夏一朝传代470年,有商一朝传代554年。启继位以后,就有人不服,《史记•夏本纪》中说:有扈氏抗命不服,启去讨伐他,并作了一篇《甘誓》,大战于甘,最终将有扈氏灭掉了。启深知,子继父位难以服众,于是就安定民心,取信于民,将都迁到了安邑,开始了励精图治。他从严要求自己,吃普通的饭菜,睡粗糙的旧褥子,尊敬老人,爱护小该,重用贤才,任用良将,停止享乐,一年之后他的声誉就大大提高,人们就接受了他的继位。从此,对于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人们就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一个世袭制度,就这样在启的祥瑞开端下,走向中国历史三千多年,直到清帝退位才寿终正寝。
夏朝的这种父死子继的制度,也逃不过后来的桀的暴政所灭朝。夏王朝到了孔甲继位后,喜鬼神而好色淫乱,大失人心,诸侯都背叛了他。到了桀时,他却不用德去挽救颓势,反而是用武力伤害诸侯百官,实行暴政,将汤囚禁在夏台。汤被释放后,修行德业,诸侯都归附他,他就率兵讨伐夏桀。夏桀逃亡到鸣条,最终死在逃亡中。这被孔子说成是“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但是他忘记了圣明祖先的为政之道,破坏了祖先制定的典章法制,废弃了世代相继的祭祀礼仪,放纵地淫逸享乐,沉迷于饮酒之中,导致佞臣巧言献媚阿谀奉承,揣摩诱导他的心思,而忠臣则闭口不言,以逃避罪责惩罚,天下人起而灭之,并占有了他的家,这是严重到忘记自身的情况”(见《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世袭制因国君一人不贤,而致王朝更替,所以,才有了汤登上了天子之位,取得了夏朝的天下。
商汤以武力推翻的形式,取代夏王朝,在三千诸侯拥立下称帝,建立商王朝,又开始了新的父死子继世袭制。他总结出夏桀是因为百姓的反对才灭亡的,从残暴的夏桀身上吸取教训,开始了强国发展的征程。他以身作则,为百姓做好事,整饬朝纲,逐退奸臣,重用忠臣,在贤相伊尹的辅佐下,使商王朝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势开始兴旺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古代文明获得了进步的转机,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更成为唯一传承不断的文明古国。
可是这种世袭制,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继位纷争问题,不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多子谁继、无子谁继等问题。于是从商汤的第五世孙中丁到九世孙阳甲,前后九王因王位之争,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兄弟之间、叔侄之间,甚至是父子之间,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造成了王朝的动乱,致使王位频繁更替,史称“九世之乱”。在阳甲死后,他的弟弟盘庚继位,为解决这一内部纷争,盘庚就将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这样既避开了旧势力的牵制,巩固了政权;又有了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盘庚也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
在此后的200多年间,殷一直作为商都,所以商朝又叫殷商,为今天的考古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废墟,被近代人所发掘,直到今天还仍未停止,成了考古发掘的宝库,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等,工艺制作达到很高水平,一个“后母司”大方鼎,重量就有875千克,高达130多厘米,上面刻有富丽堂皇的花纹,反映出殷商时期冶铜技术和艺术水平已达到了超高的水平。尤其是“甲骨文”的发现,更是一种中国文化上的奇迹,证实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发现又朝前迈了一大步,以无可辩驳的考古事实而耀眼世界。
盘庚死后,又传了11王,到了纣王手上,殷商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荒淫无道的纣王,宠爱妲己,高筑鹿台,酒池肉林,横征暴敛,残酷炮烙,狂杀大臣,连西伯昌也被其囚禁羑里。王子毕干劝谏被剖胸,贤者商容弃之不用,箕子被逼卖身入奴,太师少师远逃周国,如此等等倒行逆施,激起百姓怨恨、诸侯离异,到了众叛亲离的程度。最后与周武王在牧野发生大战时,纣王只好把大批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亲自率领拼凑起来的17万大军参战,结果一到战场上,倾刻崩溃,奴隶军反戈与武王大军联手,攻打纣王。纣王以自焚于鹿台为代价,让550余年的商王朝就这样覆灭。
一个王朝的覆灭之时,就是另一个王朝诞生之日。周武王灭纣之后,又先后征服99国、臣服652国,建立起周朝,将都城迁到镐京,开启了天下共主的周王朝时代。禅让制因时代进步而退出历史舞台,那么接手的世袭制,怎么也一而再地救不了一个王朝的命呢?历史车轮继续向前!
2023.5.31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