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的意境
首先说明,这里所说的诗是指汉诗,书指汉字的书法,画指中国画。
大约自从唐代郑虔以同时擅长诗书画被称为"三绝"以后,这便成了书画家多才多艺的美称,甚至成为对一个书画家的要求条件。但这仅止是说明三项艺术具备在某一作者身上,并不说明三者的内在关系。
古代又有人称赞唐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又成了对诗、画评价的常用考语。这比泛称三绝的说法,当然是进了一步。现在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索一下诗书画的关系。
"诗"的涵义
最初不过是徒歌的谣谚或带乐的唱辞,在古代由于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发展到政治、外交的领域中,起着许多作用。再后某些具有政治野心、统治欲望的"理论家"硬把古代某些歌辞解释成为含有"微言大义"的教条,那些记录下来的歌辞又上升为儒家的"经典"。这是诗在中国古代曾被扣上过的几层帽子。
客观一些,从哲学、美学的角度论的"诗",又成了"美"的极高代称。一切山河大地、秋月春风、巍峨的建筑、优美的舞姿、悲欢离合的生活、壮烈牺牲的事迹等等,都可以被加上"诗一般的"这句美誉。若从这个角度来论,则书与画也可被包罗进去。现在收束回来,只谈文学范畴的"诗"。
诗与书的关系
从广义来说,一个美好的书法作品,也有资格被加上"诗一般的"四字桂冠,现在从狭义讨论,我便认为诗与书的关系远远比不上诗与画的关系深厚。再缩小一步,我曾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即使只写一个字,那一个字也必有它的意义。例如写一个"喜"字或一个"福"字,都代表着人们的愿望。一个"佛"字,在佛教传入以后,译经者用它来对梵音,不过是一个声音的符号,而纸上写的"佛"字,贴在墙上,就有人向它膜拜。所拜并非写的笔法墨法,而是这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所以我曾认为书法是文辞以至诗文的"载体"。近来有人设想把书法从文辞中脱离出来而独立存在,这应怎么办,我真是百思不得其法。
但转念书法与文辞也不是随便抓来便可用的瓶瓶罐罐,可以任意盛任何东西。一个出土的瓷虎子,如果摆在案上插花,懂得古器物的人看来,究竟不雅。所以即使瓶瓶罐罐,也不是没有各自的用途。书法即使作为"载体",也不是毫无条件的;文辞内容与书风,也不是毫无关联的。唐代孙过庭《书谱》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齐,《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欢。"王羲之的这些帖上是否果然分别表现着这些种情绪,其中有无孙氏的主观想象,今已无从在千翻百刻的死帖中得到印证,但字迹与书写时的情绪会有关系,则是合乎情理的。这是讲写者的情绪对写出的风格有所影响。
还有所写的文辞与字迹风格也有适宜与否的问题。例如用颜真卿肥厚的笔法、圆满的结字来写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的无题诗,或用褚遂良柔媚的笔法、俊俏的结字来写"杀气冲霄,儿郎虎豹"之类的花脸戏词,也使人觉得不是滋味。
归结来说,诗与书,有些关系,但不如诗与画的关系那么密切,也不如那么复杂。
(本序文资料来源书法网根据启功文章编辑)本期书画篆刻作者:
(按笔名、姓氏笔划排列)
一 然 云门子 王绍龙
王传寿 王 说 田 源
庄兰香 刘正齐 刘建博
刘汉国 张星义 张敦水
张承周 芬 芳 步云子
杨玉芳 杨 苇 杨 柳
唐行国 晨 晓 萧 雅
曹 萌 韩荣远 杨兴堂
本期古典诗作者:
高树贞 宋玉岭 韦志华
秋雨秋竹感怀(新韵)
高树贞 青州
窗前洒洒水如银,远望潇潇那片林。
疏影参差频扰梦,秋声次第总撩人。
闲思宦海风烟路,归隐家山天地心。
摇曳千竿凭雨翠,但教叶叶不生尘。
李清照纪念祠开馆
高树贞 青州
清吟韵味胜全唐,炳炳宗祠菊正黄。
半阙幽思添玉润,满壶佳句泼茶香。
何堪冷落诗书暖,不尽飘零日月长。
别是一家星闪耀,才情盖世五洲扬。
重建表海楼感怀(新韵)
高树贞青州
三齐重镇第一州,无限风光表海楼。
千里青山呈画卷,满城胜景忘乡愁。
遥思骚客高情赞,每诵华篇佳句酬。
今日新颜再崛起,凌空直欲立潮头。
南石塔杯诗词大赛感怀
高树贞青州
石塔流芳散绮霞,小康日子赋无涯。
乡村梦接乾坤梦,庭院花开祥瑞花。
致富今闻吟旧句,脱贫亦学泼香茶。
千秋底蕴因何在?文化传承百姓家。
注:泼香茶,指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典故。
平湖薄雾走扁舟,云卷轻雷雨意柔。
鱼跃清波荷滚玉,蛙鸣丛苇岸飞鸥。
征鸿杳杳苍山远,碧水悠悠暑气收。
棹影朦胧风送爽,淅淅沥沥洗新秋。
重阳节登山(通韵)
宋玉岭
登高望远阔心胸,万里云霞铺碧空。
雁阵惊寒翔去影,枫林映日落飞红。
橙黄一树倾情挂,翠绿千丛醉意浓。
莫叹重阳秋色晚,东篱把盏效陶公。
南石塔新村掠影(通韵)
宋玉岭
红楼绿树彩云追,画意诗情入翠微。
八面威风锣鼓响,九合神武凤龙飞。
东来紫气聚石塔,南仰驼峰着魏碑。
苍劲不随天地老,山青水碧尽朝晖。
中秋赴表弟之约
宋玉岭
清风丽日赴朱良,喜看农家锦绣藏。
红鲤翩翩连好运,桂香袅袅入康庄。
葫芦能载千秋福,云竹青含一世芳。
瑞满神州多爽事,品茶赏菊话麻桑。
重阳寄怀
韦志华 北京
重阳九九雁南翔,饱览山川尽吐芳。
西岭登高怀故旧,东岑望远梦归乡。
读书落笔多诗作,泼墨挥毫两鬓霜。
菊桂馨香枫叶美,妪翁陪伴度时光。
晚秋寄怀(新韵)
韦志华 北京
鸟雀啁啾唱宇空,青黄赤紫绕岑峰。
菊花露润千枝艳,枫叶霜生万岭红。
丹桂飘香增秀色。残荷瘦影蕴丰晶。
风光绚丽观无尽,靓美乡村入画中。
月下漫步(通韵)
韦志华 北京
闪亮清溪一眼收,村民闲坐小桥头。
同随皎月光波漾,触望荷莲影相留。
澈水潺潺歌唱啭,白云淡淡底飘游。
涂装秋色风凉爽,歌舞乡姑快乐悠。
大国尖端科技(通韵)
韦志华 北京
科技高峰鼎力攀,九州捷报喜频传。
飞船览月巡寰宇,志士研星探昊天。
巨舰蛟龙南海舞,神舟奇凤地球旋。
国威大振军民奋,重器尖端寄梦圆。
墨秀
李云卿
龙飞凤舞继湖湘,醉草狂书染墨香。
艺苑栽文如霸主,诗群练字似天王。
十分腕力才情展,一品豪情胆气张。
折顿蹲提挥玉笔,银钩铁画赶牛羊。
咏梅
李云卿
冰肌疏影为知友,松骨筠心是我师。
戴雪一枝舒笑靥,披霜媚朵作书眉。
吾宣意造常无句,君述文通本有诗。
静坐屏前香满袖,同游学海韵神奇。
寒露
李云卿
沃野田园一片黄,九洲早晚气生凉。
薄情细雨敲河柳,厚意和风抚桦杨。
篱菊披霜颜色好,秋梅戴露美姿芳。
群明写景心神振,笔友同题醉夕阳。
忆当年江湖游历
步云子 青州
异地交流创作痴,岭南西域漫游怡。
旅行荆楚做稀客,约会仙山当画师。
李白琴台陶沔聚,髯公雁塔步云辞。
今生相遇真缘分,何必轮回待共期。
穿越柴达木盆地抒怀
步云子 山东
黄浪翻腾伴辇翔,吾乘飞鹄霭空扬。
盐湖盆地三千里,房舆康庄超百航。
南极仙翁云上过,钟离芭叶海中狂。
四辰时内无烟火,一路高歌慨且慷。
咏梧台山(通韵)
曹清海 山东淄博
兀立风尘年复年,南方望断几重山。
千层夯土印青史,万簇荆棘裹野烟。
墨客屡登留胜迹,乡邻每访问平安。
殿门不锁灯无挂,月照云封别样天。
咏清风寨(通韵)
曹清海 山东 淄博
大旗一展鬼神惊,怒向苍天鸣不平。
劫富安贫问公道,行侠仗义响威名。
山石凛凛豪杰骨,泉水潺潺儿女情。
堪喜兵家争战地,游人歌舞庆康宁。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通韵)
曹清海 山东淄博
大气磅礴逾九州,排空巨浪势方遒。
激扬文字增奇志,指点江山轻五侯。
风采已超秦汉远,胸怀更令帝王羞。
今朝读诵豪情壮,击水长河向中流。
临淄秋色
文/李云卿
炫彩丹枫霜点开,铺陈画意已无猜。
湖光潋滟鱼群跃,山色空蒙雁阵来。
淄水白鸥衔玉镜,河堤红叶饰池台。
家乡福地多清景,醉我诗怀又一回。
萧乡游子吟
文/李佰清
心向兰河梦系船,携君有幸醉流年。
一壶绿酒空遗愿,半部红楼未得全。
作客香江潮共长。离乡别恨月难圆。
撰文此世留情愫,再赴来生化渡莲。
静悟修心
李佰清 黑龙江
唤来云海降洪涔,舀水天河洗翠林。
避世仙山闻鹤唳,结庐野岸向风吟。
闲时不厌生茶灶,尽日无忧抚玉琴。
若使灵根开慧眼,自知净土尚需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