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那点事之二十二
写大标语
文/魏少华 诵/梦锁清秋
大队支书家住我们队,他是半脱产干部,在我队参加劳动分口粮。他随县里参观团从大寨回来,要求我们队在合适的山坡上写幅“农业学大寨”的大标语,因为我们队地处交通要道,宣传面广,影响大。
我早就听队上社员讲过 ,去年相关领导提出学大寨要提高水稻产量,指令种晚稻,要求达到亩产超千斤大关。我们队主产是一年一季的中稻,亩产还沒突破700斤,要超过亩产千斤,非得种一季晚稻不可。

队上只得执行,抢时间种了几亩晚稻试验田。但临近冬季,水稻完全停止生长的时节,晚稻植株发育不良,病秧秧地稀稀拉拉立于水田中,谷粒竟全为空壳,还不如“抱孙谷子”(中稻茬上零星生长出的第二轮谷穗)长得好,种下的晚稻完全失去了收割价值,只能犁在田里当沤绿肥。
后来又指定种藏红花这类经济作物,说是一斤藏红花的价钱顶几十斤稻谷,很划算。我们队选地种了两亩藏红花,后经有关部门检测,据说没有什么药性,割下的植株牲口都不吃。支书说,学大寨要学别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搞花架子劳民伤财有屁用!

支书把写大标语的任务让生产队交给了我和吴忠华,我问支书,写大标语要写多大哟?支书说,能写多大就写多大,见我皱起眉头有些犹疑,又补充一句,尽量写大点嘛!
我从读小学三年级起,就爱好书法课,学写毛笔字。我在纸上写,地板上写,黑板上写,最大的字也只写过两尺见方的,写好写坏都是个人的事情。而现在不同了,是要求在山坡上写成巨幅的大标语,几里路外都能看得清楚。按支书的说法,这幅大标语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代表整个大队的精神面貌,是领导参观学习大寨后的一种表态。我一听,颇感压力巨大,我能胜任吗?我反复问自已,但不管怎样,都得先接下这项任务再说。
那天晚上,我一直在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写这幅巨大的标语呢?写啥子字体好呢?

第二天,我俩扛着锄头和一根竹竿去选择地址。比较了半天,终于选定了一块约五十多度斜坡的较开阔的坡地。那里地处大路边,高低合适,往来的人都看得见,宣传效果好。
我俩议定了实施方案后向支书汇报: 根据地形,每字长约4米,宽约3米,每字间隔1.5米,用报纸上通常用的通栏大标题那种写法。方法是用铲锄修理出字体的浅型凹槽,在凹槽里涂填石灰浆,字体为醒目的白色。支书赞同这个方案。
我们庚即实施,首先将坡壁上的杂草、灌木除掉,将坡面铲平顺。有的地方还要先挖修出立脚的梯步,防止作业时人站不稳滑落摔伤。

为稳妥起见,我们先在纸上设计出九宫格字体图稿,再用竹竿在坡地上比划出字型笔划比例,洒石灰作记号。沿着记号用铲锄修理出字形笔划的凹槽。每铲出一个字,就去远处观察,修理出最佳比例,力求字体美观大方。
笔划字型修理好后,就用稻草捆扎成的刷笔醮石灰浆沿字体涂填一遍,待石灰浆凉干后再涂填第二遍,前后共涂填三遍,花费了四天时间,完成了一幅山坡巨型大标语的工作。
为防止雨水顺坡冲刷标语,我们还在标语上方开挖了一条防水沟,引导雨水向两侧分流。
工作完成后,请队长和支书验收,他们说,还要请公社的人看后再定夺合不合格。后来,支书对我说,公社评价这幅标语: 字型规整,字体明亮醒目大气。大队支书因此得到了公社领导的表扬。写标语那几天,生产队给我们两人每天每人记了最高工分值的十分。
我们生产队因地处交通要道,很多地块种植的小春粮食碗豆、胡豆就在路边,成熟后,常常有人沿路摘取,造成大路边土地里的碗豆、胡豆无收成。

小春成熟季节,也是闹春荒缺口粮的季节,也有本队社员傍晚放工后去摘碗豆、胡豆的,生产队就委派我和吴忠华去沿途巡逻护粮。这是一份最易得罪人的活路。队长说,你们没有亲戚朋友在当地,不要怕得罪人。我们说,队里即然信任我们,我们就会负起责任来,不管是本队的人,还是别队的人,就是天王老子,我们也绝不让他动一粒粮食!
那段时间,我俩准备了两只口哨,划分线路分头巡视,发现有人靠近粮食地边,就吹口哨警告。
后来有人向支书抱怨说,你们三队的知青管得宽,我们在地边屙泡尿都要来察看。但直到碗豆、胡豆收割完毕,却再没有丢失过。(待续)
作者简介:魏少华,铁路退休职工,喜欢旅游和看书,好运动和涂鸦,也喜欢写几句顺口溜自娱。
主播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华汉俳》《中国联墨缘香》副总编: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有百余篇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接近三千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