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桃源-以色列自毁形象沦为千夫指*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据11月2日新华网、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纽约办事处主任莫基贝尔(Craig Mokhiber)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称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相当于“种 族灭绝”。莫基贝尔指以色列的总理、总统、高级内阁部长和军事领导人都公开陈述了要针对加沙地带施行“种族灭绝”,已经“是一个非常容易提出的论述”,因为一切证据都“已被公开记录”。
莫基贝尔还明确指责以色列对加沙巴勒斯坦的所为,“这是教科书式的种 族灭绝案例。我们再次眼看着它发生,而我们所服务的组织似乎无力阻止这一切。”
同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言人詹姆斯·埃尔德10月31日在日内瓦,对各国记者说:“加沙已经成为数千名儿童的坟墓。对还活着的人来说则是人间地狱。
美国无视以色列的大屠杀罪行,更是完全无视被以色列屠杀的近4000名巴勒斯坦儿童,白宫居然还公然声称以色列没有故意杀害平民。
可是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却在接受CNN采访时直接打美国白宫的脸,扬言它们在加沙的目标就是平民。翻译一下,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是在说以色列就是要在加沙屠杀巴勒斯坦人。
央视CCTV4在11月2日,更是继前几播放了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当面非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叫嚣:“古特雷斯必须辞职!”后,又播出最近,在联合国大会的一次会议上,以色列发言人埃尔丹的极端行为引起了关注。他在会议期间站起来,拿着预先准备的标语牌,在会场内“疯狂奔走”、“喧嚣闹场”,完全“不顾外交高官礼义”、“无视联合国的规定和程序”,对伊朗代表的发言进行了干扰,导致他最终被联大会议主持人“果断下令法警驱逐其出场”的尴尬视频画面。这一事件引发了出席联大会议各国代表广泛谴责和讨论。
由此,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甚至已经有国家宣布和以色列断交,还有多国宣布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首先,是南美国家玻利维亚在当地时间10月31日宣布,由于“以色列在袭击加沙地带时犯下反人类罪行”,决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而前一天即10月30日,玻利维亚总统路易斯·阿尔塞在会见巴勒斯坦驻玻利维亚大使时表明立场:“我们反对以色列在加沙犯下的战争罪行。”
其次,当地时间10月31日,智利总统博里奇宣布,鉴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犯下了令人无法接受的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智利政府决定召回智利驻以色列大使。
当地时间11月1日,约旦也宣布立刻召回驻以大使,以抗议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约旦拒绝之前已离开约旦的以色列驻约旦大使返回约旦。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也表示,他以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为由召回该国驻以色列大使。
此前,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曾公开谴责以色列,将以色列对加沙的行动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进行比较。在评论以防长宣布“全面围困”加沙以对抗“人形动物”时,佩特罗说:“这就是纳粹对犹太人的评价。”并直截了当地将以色列描述为“新纳粹分子”,“想要摧毁巴勒斯坦人民、自由和文化”。
欧洲国家挪威外长公开表态,称以色列的所作所为表明它践踏了国际法。
当地时间10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将针对以色列进行打击。
再次,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正当以色列自毁形象沦为千夫指的时候,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席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听证会,要求为以色列拨款。布林肯的背后,多名反战抗议者举起一双双血手,高喊“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使双手沾满鲜血”,要求加沙停火。布林肯的发言多次被迫中断(详情,请阅笔者志清11月2日凌晨时事诗评)!
笔者认为,在美国白宫政府的支持纵容下,曾经被认为“聪明绝顶”的以色列,如今“竟然发疯颠狂了”!在当今21世纪这个现代化时代,以色列竟然不感恩联合国1947年决议让二战受纳 粹“赶尽杀绝”、“四处飘流”的犹太人回巴勒斯坦“定居建国”,竟然还敢于连年“恩将仇报”、“鸠占鹊巢”,甚至于在全世界的眼光下“借口消灭哈马斯”、对加沙巴勒斯坦广大平民实施“无差别断粮断水断电断药、空袭大屠杀”!这不仅仅是反人类、反人性,更是人类文明之耻。为此,再赋《误桃源》为评为纪。
自毁以形象,
杀掳越疯狂。
妇孺残弱殇。
智沦伤。
使官失节制,
联大闹嚣场。
引火断交起,
陷迷茫。
一一2023年11月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