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与外化
庞进
选择与外化是智慧的高级阶段。一个人如果只将脚步停留在感知、记忆和想象阶段,而不朝着选择与外化迈进,那么,这个人还算不上一个完全的智慧人。人的创造效能集中地突出地体现在选择与外化阶段。如果说感知、记忆、想象交流聚会成一个巨大的“水库”,那么,选择与外化就是这个水库的闸门和泄洪道;如果将感知、记忆、想象比喻为大河奔流时的蔓延与汹涌,选择与外化就是这条大河入海时的宣泄与澎湃——尽管这样的比喻未必十分恰当。
选择意味着对由感知、记忆、想象得来的,形成并积淀在脑海中的各种概念、观点、知识、理论、办法、方案、态度、意向等等,进行一番去伪存真的鉴别与评判、去粗取精的滤汰与扬弃,和机警、果断、明睿的挑选与抉择。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自身的种种创造条件的限制,人们获得的建立在感知、记忆、想象基础上的各种精神创造物,未必都是真实的、精当的、具有较高的创造价值指数的;同时,世界日新月异,生活变化不居,知识在爆炸,学问在更新,昨天看来是真实的、精当的、具有较高创造价值指数的,今天看来就未必。这一切,都需要对原有的和新进入脑子里的各种大量的精神创造物进行鉴别、评判,滤汰和扬弃,留下真实的、精当的、高价值、高品位的智慧,舍弃虚假的、粗糙的、低价值、低品位的“智慧”。然后,在真实精当的、高价值高品位的智慧中,再根据目前面对的创造过程的需求,挑选、抉择出最合适、最需要、最简捷、最能获得高价值成效的智慧予以外化。
在一个创造过程的关键时刻,能否进行高价值高品位的正确的智慧选择,是衡量庸俊智愚的重要标志。选择适当,创造过程会朝着创造主期望的结局发展;选择不当,创造过程的结局则往往和创造主的愿望相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下棋如此,其它创造也是如此,诸葛亮应该说是满脑子的智慧,“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而千虑一失,初出祁山,便选择了一个夸夸其谈的马谡作先锋,结果丢了街亭,误了战机,造成重大损失。拿破仑无疑可归入创造巨人的行列,他指挥作战的天才常常令人拍案叫绝,然而在滑铁卢战役中却遭到最终的惨败。惨败的重要原因,便是拿破仑在战机和用人上选择失当。
选择和外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选择的外化是无智慧的外化,无外化的选择是无意义的选择。外化是精神状态的创造物向实物状态的创造物的转化,意味着智慧从脑壳里走出来,作为创造物进入本体之外的创造过程,并成为这个创造过程所生成的新的创造物的一部分,甚至是重要的,或占主导地位的一部分。外化的途径不外乎三条:符号化、实物化和行为化。
符号化是通过语言、文字、算式、色彩、线条、图案、音符、旋律等“符号”将经过选择的智慧表示出来。思想家只有将自己的思想讲出来(如孔丘、苏格拉底)或写出来(如卢梭、伏尔泰)才算是思想家;数学家只有将自己选择的算式列出来(如华罗庚、陈景润)才算是数学家。画家、音乐家同样,一幅幅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传世佳作,使张大千成为张大千,徐悲鸿成为徐悲鸿;一首首用音符和旋律组成的动人的乐曲,使莫扎特成为莫扎特,德彪西成为德彪西。普通人也一样,日常对话,写信作文,都要选择适当的字、词、句及其结构、格式、情调等等;即使是盲人,聋哑人也要在盲文、手语中进行选择。
实物化,是通过制造出某种实实在在的物体,将选择后的智慧表示出来。发明家主要靠实物显示自己的发明,没有具体可见的、立体可摸的实物,就没有资格做发明家。比如,如果不制造出浑天仪和地动仪,张衡就只好主要是文学家的张衡了。同样,德国人本茨和英国人戴姆拉如果只在脑子里将“汽车”思考一番,选择一番,而不动手制作,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权就是另外的人了。今天我们谈到张衡、本茨、戴姆拉时之所以依然充满着敬意,就是因为他们的名字和浑天仪、地动仪、汽车等实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些实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不仅是发明家,物理、天文、地质、生物等学科领域的科学家也都需要借助实物模型来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成果。裁缝的技能表现在衣服上,厨师的水平体现在饭菜上,没有款式新颖、做工精致的衣服,没有色、香、味、形、器、意、养俱佳的饭菜,裁缝和厨师的智慧就是“空中楼阁”,不可捉摸了。事实上,实物也是一种符号,是一种具体的、立体的、可见可触可用的“符号”。实物符号往往和语言文字、色彩音响等符号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行为化是将经过选择的智慧用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及各种各样的活动表示出来。任何行为都离不开符号和实物。符号化、实物化是行为化的基础、工具、对象和依托;其实质,也是一种“行为化”。比如一个人在众多的异性中选择了其中一位作为爱的对象,那么他必然以对话、书信(语言符号)和礼品(实物符号)及眼神、形体动作(行为符号)等来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选择怎么样的行为,以及选择怎样的时机展示这些行为,构成了爱的智慧的重要内容。同样,政治行为表现着政治家的智慧,军事行为体现着军事家的智慧,科学家的科学试验、思想家、作家的著书立说更是一种高价值、高品位的智慧行为。
“天才”现象和上述智慧的基本内容密切相关。所谓“天才”,即是在内部结构(主要是大脑的生理机制)和外部影响(创造促进大于创造抑制的社会、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从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天才的实质是智慧的超群。智慧超群(或超常的智慧力)得具备下列基本要素:细致、敏捷、全面的感知力;准确、迅速、牢固的记忆力;丰富、广阔、深刻的想象力;机警、睿智、果断的选择外化力。四个要素缺一不可,综合成一个整体,才能算作天才。只具备一两个要素,即只在一两个方面强于他人,就还算不上智慧超群,从而距“天才”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2023年11月2日于加拿大枫华阁。图片采自网络)
作者简介:庞进 作家、龙凤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发表各类作品两千多篇,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庞进文集》等著作四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