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变奏曲,梦回镇城底
说是移师太原,其实军营扎在七十公里之外的西山,
镇城底虽然有个城字,说破大天村里也就几座明清时期的青砖大院。
立春过了惊蛰过了清明将至,半山腰的冰坨子还在坚守着冬天最后的威严,
只有村边的汾河绿了,哗啦啦地流淌着迟到的春天。
这里的地名饱含禅意,十王庙、佛堂坪、加乐泉,
这里的村名富有诗情,孙家圪垛、杏林坪、梭峪、独兰。
这里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是大队书记,灌上二两高梁白红霞就会吻上他的脸,
他可以在汾河滩上给连队划出大块大块的菜地,还可以安排连长爱人李爱云到村里的供销社上班。
这里唯一的公安特派员叫马胜平,说是高平家的,
跟我换装照了个警军大团结的照片。
于是我俩拉呱成了老乡还认了兄弟,
理由么,就是晋南晋东南都在太原的南边。
在乡亲们的指导下我们盖起了北方民居式的营房,
三合土屋顶取代了陕南时房子顶上的油毡。
宿舍里的最重要设施就是火墙,
全连十八根烟筒齐刷刷冒起了黄里带黑的浓烟。
这里的山雨说来就来从不预警,
十分钟停车场里的铁皮车马槽车都成了随波逐流的舢舨。
这里的山洪说退就退如同卷毡,
辛辛苦苦养大的十几头肥猪都成了龙王爷的饕餮盛宴。
停车场建了一座练兵用的钢桥出入都要上桥,
说是钢桥,其实就三根钢轨两个小面夹着一个大面。
比武验收一个不小心我掉了下去,副连长气得直吼,
李汪源啊李汪源,关键时侯就你给老子掉弹。
记得那时太岚铁路施工,时间紧迫,任务急迫,
畅少云带队,一个月出车竟然达到三十天。
月终颁奖没有印刷好的奖励卡片了,
我是文书就手绘了一张大三十二开的表格装进档案。
副班长黄继术脾气急燥是出了点小名,
可也不至于说出老子给谁谁卖命的粗俗语言。
指导员正纳闷呢卫生队打来了电话,
这小子挨了一刀,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
你肯定听说过接新兵,可我接的是老兵,
八团十团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就遭遇了撤编。
我接收了崔兴玉崔老兵和他的解放牌汽车,
每天津津有味地听着他的英雄故事和一本正经的胡侃。
最开心的日子就是连队来了家属,
我们这些孙大圣猪八戒们也会跟着春光烂漫。
孙排长家嫂子来了能够打打牙祭听听渔鼓,
畅排副家媳妇来了可以说说段子飚飚方言。
最伤感的时刻就是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
摘去三点红的军装变成了一方泪雨纷飞的草原。
抱着福建战友的肩膀一声珍重就预示着天各一方,
拉着广西战友的手说声再见就恐怕今生不能再见……
四十年了,总梦见我在镇城底的绿色军营,
四十年了,总梦见我在营房前栽的那株绿色牡丹。
镇城底我们留下了五光十色的军旅故事,
太古岚留给了我们如诗如歌的青春眷恋。
李汪源,铁道兵诗人。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词作者。中共党员。山西省万荣县人。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应征入伍,原铁道兵二师六团政治处创作员。现主持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自由诗创作部工作。有作品在兵报、志在四方、市报、省报、诗刊等书刊排成铅字,并在新媒体平台多次获奖。近年来作品多在网络平台上展示,有数十首诗作在新华网刊出,浏览量均突破百万,得到铁道兵战友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