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故乡的符号,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它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见证了我的成长历程,寄托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在陇东黄土高坡上,一排排窑洞依山而建,门前有院,背后是大山,是农村人普便的民居建筑。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厚厚的黄土层中挖出一个立面,在立面的中部挖洞穴,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家。过去经济困难,吃住也没条件讲究,现在的窑洞都用砖石砌成洞壁和洞顶,有条件都用上了地暖。
窑洞冬暖夏凉,隔音效果也好,住在里面十分舒适。故乡的人们在窑洞里做饭、睡觉、待客,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窑洞虽然简陋,却给人一种朴素而温暖的感觉。
对我来说,窑洞就是我的整个童年。在窑洞里,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时光。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窑洞时,整个窑洞都被染成了金黄色。我和小伙伴们在炕上打滚、嬉戏,等待着母亲做好饭。那时候,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快乐。
窑洞是乡亲们情感的寄托。亲朋好友来访,热情地邀请他们到窑洞里做客。在窑洞里,人们围坐在火炕上,喝茶,聊天,吃饭喝酒,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窑洞记录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也见证了一个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我学会了尊重和关爱他人,也明白了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窑洞,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那些曾经温馨的窑洞,如今已渐渐荒废,只剩下斑驳的墙壁和破败的门窗。但在我心中,窑洞永远是故乡最美丽的风景,它是我对故乡的思念和牵挂。
成年之后,我离开了故乡,去了城市工作。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和繁华街道让我目不暇接,但我始终无法忘记故乡的窑洞。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会想起那些在窑洞里度过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窑洞,是故乡的符号,它承载着我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身在何处,窑洞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希望有一天,回到故乡,再一次走进那熟悉的窑洞,感受浓浓的乡愁。(作者:任宏斌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