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郝富红:做一个有情怀的诗人
——读诗人郭建平诗集《低处的天籁》有感
文/郝富红
一、我从赵少琳老师手中接过两本《低处的天籁》,“这是郭建平出的书,我们二十多天就印出来了……”我很惊诧,我和任爱玲老师去看望郭老师的时候,他说想再出本书,仿佛就是前几天的事啊!现在,这两本书就那么静静地摆在我的面前!
赵老师说,封面设计有五六种方案,最后两人同时选择了“星空•大地”这一版。可谓灵犀想通!璀璨的星空下,高低起伏的山峦间延伸向远方的高速公路与漫天繁星交相辉映,引发人无限的遐想,大气而低调,冷峻而深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蕴含着沉重而旷远的力量。抚摸着封面烫银的几个字“低处的天籁”感慨万千,有高处天之寥廓的阔达在,有低处静谧天籁的柔情在,有成人之美赵少琳老师的仁厚在,有诗人郭建平老师的坚毅顽强在。
我常常被陈子昂不见古人不见来者的悠悠天地所震撼;也被杜甫凌绝顶时众山小的气魄所折服;也曾有过天地一沙鸥目之所及一片白茫茫的迷惘,难道宇宙的尽头不是孤独、不是释怀、不是放下吗?而如今,我感受到的竟然是“泰山崩于前,不坠青云志”的自信和坚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力量与抗争!
郭建平老师在后记中这样记录他的心路历程“恶疾折磨得每天身心俱乏,但稍有一点精神,就由不得坐在案几前打开电脑,习惯性集聚眼神,用脑中发光的点,搜寻配型合适的词句,实行分行式绽放,与诗歌相偎相依,彼此点亮各自的呼吸”“狂风撕梦,细雨沐春,尽管遭受忧伤的痛苦,但是喜笑颜开的河流,巍然耸立的山脉,空中飞行的翅膀依然是我的最爱……”“剩余的能量,我只想生长成一棵有思想的树,梦归远方,心归诗苑”我觉得,他是想站成一棵树,一棵脚踏大地深入泥土、不惧风霜无畏雨雪、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大树,为了心中执念为了纯粹的理想,站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他的光芒万丈定会荣耀自己,也必将照亮他人!
诚如赵少琳老师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所说“我喜欢在北方的深冬里写作,越冷我越能靠近文字,越能靠近诗歌的肉体。”“一个诗人,承受的痛苦、忧郁越多,分量越重,想的问题就越多、越广和越深,语言反抗的能力就越强,一个诗人,在悲痛中,脑力被刺激出了温度、颜色、火和光芒,唤醒着埋藏在体内的钢铁和岩浆。就会写得越深、越远、越透。”我觉得,赵老师的这段话就是对郭建平老师诗歌创作、精神状态最好的注解!
二、我感动于王立世老师所作的序《诗是诗人不落的太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它的高度它的温度感动了我。
“诗人脚踏实地,所到之处皆是诗,在人间烟火中,写出了山河之美,人性之美,向思想的高地攀登。”评者以欣赏者的高度,概括了诗人抒写的主题;“深入骨髓的感悟,表现出生命的大痛苦和大觉悟。”如果不是痛彻心扉的感同身受,没有换位思考,那就是王立世老师莫大的悲悯情怀,直击人心,令人动容!
三、感动于郭建平老师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顽强坚韧的意志力!建平老师的情感细腻而丰富,主题植根于生活,吟咏的对象有自己有众生、更有天下。
1、我读出了诗中的哲理思考,犹如夜晚的星空,深邃而迷人。
“春天是一位匠人修葺世人被刮蹭的神经”《春天如是说》
“西藏有不可撼动的神性/在藏民眼里是光/让我学会了仰视”《走进西藏》
“纳木措过滤该过滤的/活出了自己”“我也尝试学习返璞归真”《纳木措》
“在大昭寺随处可见用额头走路的人/与他们近在咫尺/感觉隔着逾越不了的距离”《在大昭寺广场》
“千户苗寨的风雨桥解读着前尘往事”《夜观千户苗寨》
“父亲的老手表总在拖正点的后腿”《父亲的老手表》
“老屋凝固成无法搬动的乡愁”《老屋老屋》
“稳不住阵脚/最终成为别人的棋子”(《下棋》)
“一把斧头无数次劈开过空气、水和时间”(《一个劈柴的人》)
诗人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用陌生化的语言,提炼出的人生智慧,既给人以启迪,又引人深思,为心灵插上了翅膀。
2、我读出了诗中的人文精神,宛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映照出诗人对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
诗人“从内地而来/就公主而论/还是娘家人到访/心心念念读着史料和传说/就懂了一个“和”字在蓝天白云下的分量”(《布达拉宫》)
诗人站在雁门关,想到杨家将的故事,“仿佛眼前的关隘如同士兵披盔甲持兵器/雄视着关外”;感叹王昭君的满腔愁怨“没有踩到自由的节拍/只能空对故国天空雁阵声声。”(《雁门关随想》)
“想把自己凝固/与陆游一起迎王师北定中原日/彼此红着眼圈安慰着/再举杯邀明月/与祖国同醉”(《与陆游说》)
诗人自豪地说“500米口径的天眼是中国的/我是国人一分子/也是我的”(《中国天眼》)。
“我总觉得袁老在禾下乘凉”,赞美他“用毕生的温度/教会田畴畅快呼吸/使一个曾经饥不择食的民族/到处建起丰腴的粮仓” 《他依然在稻田守望—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诗中的家国情怀,似那傲立的峰峦,坚定着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期盼,为时代砥砺前行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我读出了诗中的社会关怀,像是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爱。
“补胎换胎/配个钥匙换把锁/这些小技能胜过社会上许多虚张声势的高调”(《二蛋修车摊》)
赞美卖鞋垫的老太太“不容置疑的自信/恍如高洁的玫瑰”;
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假货犹如“小时候谷草做的假人/再也吓唬不了鸟/开始骗人了”
诗人关注民生,抒发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真善美。
4、我读出了诗中大自然的呼唤,犹如澎湃的江水,流淌在诗人内心深处。
诗人说“黄果树瀑布有徐霞客的魂”“俯拾一方纯净/可行沐浴/可作书读/可赠予友人”(《在黄果树瀑布》)
“金黄的叶子相拥在一起/燃成一堆堆火焰/仿佛要燃化封春的冰面”(《金黄的叶子》)
“雅鲁藏布江似众多僧人诵经发出的轰鸣/又似康巴汉子跳锅庄舞踏出的欢腾”《雅鲁藏布江》
诗中的四季更替,展示了生命的繁华与凋零,让人感叹岁月无情,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奋进,给人以无尽的希望。
5、我读出了诗中的爱情赞美,如同一抹浪漫的晚霞,陶醉着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感叹梁祝“撕裂礼教的声音/裂帛成绝唱。两缕不屈的魂/伤口里整合成翅膀/扎进蹁跹的序列/醒时翔草坪/醉时栖花丛”(《再听梁祝》)
诗人描摹“我的曾经有你清晰的烙痕/今晚/我坐拥月色/把一寸念想/赠予一场相逢与离别”(《一念牵万绪》)
诗人以优美的笔触,描绘出爱情的纯真与执着,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永恒。
6、是啊,诗人也有无奈。“余生做个荷锄人/成为灰烬以前/脚下狭小的土地/是足够我驰骋的辽阔”(《余生做个荷锄人》)
“病房的患者凝视外面/我理解他内心结着霜/只是从未说过冷”其实,诗人又何尝不是呢?(《疼痛的光》)
诗人也落泪。女儿因为疫情无法回家,诗人说“外面下起了雨/它给了丰饶的大地/我的雨落下/滴答在空寂的荒原”(《相似的雨滴》)
诗人是认真的。“我多想像鸟儿那样/自由无忧地默吟心中的歌/去认领一天的收成”(《我总是起的很早》)
诗人是真诚的。“背着筐/仿佛背着生活的重与痛”(《火苗》)“我成了一棵会移动的树/背上驮着阳光”《时光的和弦》
诗人的心是澄澈明净的,有思想有高度更有慈悲。
我常常被感动,常常被用文字表达心声的执着所感动,被坚守文字阵地的诗人所感动,这种来自灵魂的感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样,汹涌澎湃,绵绵不绝。因为,我们无法拒绝撼动人心的人格的魅力,无法拒绝极强穿透力的文字的魅力,心甘情愿地陶醉、沉沦,甚至愿意用我们的一生去热爱去付出!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用诗歌丰富我们生命的宽度!
在此,我想向郭建平老师表达崇高的敬意!向赵少琳老师、王立世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的诗人、前辈们表达最最崇高的敬意!
(2023年10月28日 在郭建平诗集《低处的天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个人简介:郝富红,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家协会、诗歌协会会员,榆次区作家协会、诗歌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黄河文艺》微刊编辑。曾创办《榆次二中》报并任编辑,有影评、散文、现代诗等多篇(首)作品刊载于各级各类报纸杂志。


